律師建議:如果建筑面積與合同相差較大,可以要求開發商賠償一定損失。
案例:
交付后,發現實際使用面積大幅縮水
2012年3月,徐先生(化名)看中了紹興市柯橋區一棟在建樓盤,總建筑面積89.94平方米。剔除共享面積后,內部面積為72.68平方米。幾經交涉,最終以13705元的單價售出,總付款約123萬元。3月12日,徐先生與開發商簽訂了正式的《浙江省商品房銷售合同》,并支付了房屋首付。買賣合同約定:合同約定的面積與產權登記面積不一致的,以產權登記面積為準。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徐先生在簽訂合同的同時,還與開發商簽訂了“補充協議”。協議明確了房屋交付時如何應對商品房面積計量規范和建筑面積規范的政策調整。2014年9月底,徐先生購買的商品房正式竣工。據當地房管局測算,該商品房建筑面積為89.92平方米,內部面積為68.11平方米。根據徐先生簽訂的《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第六條,商品房買賣合同以建筑面積為計價方式。商品房交付后,產權登記面積與合同約定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小于3%(含3%)的,按實際情況結清房款。測量結果顯示,徐先生購買的房屋建筑面積僅比合同約定少0.02平方米,誤差率在合理范圍內。但套內面積即使用面積比合同少4.57平方米。10月13日,徐先生辦理房屋交接手續并簽署《商品房交接證》時,開發商表示將按建筑面積不足0.02平方米補齊房價差價,并開具統一的房地產銷售發票。
此時,徐先生認為,雖然建筑面積只少了0.02平方米,但室內面積卻少了4.57平方米,這意味著購房率要低很多。同年11月16日,徐先生以商品房存在嚴重缺陷為由,要求開發商退還部分房款,共計10萬元。開發商反駁說,補充協議規定,產權登記面積與合同約定面積的差額在合理范圍內的,其不能以商品房面積與合同約定面積誤差率超過3%,且雙方已履行合同為由要求賠償,故要求法院駁回徐先生的訴訟請求。
法院經審理認為,因房屋建筑面積變化而引起的房屋建筑面積變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徐先生購買的房屋建筑面積明顯減少。因此,考慮到合同性質、實際履行情況以及開發商的過錯程度,法院判決開發商賠償徐先生損失2萬元。律師點評:
建筑面積與合同約定相差較大,可以主張
胡增東:浙江三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司法解釋》,建筑面積或者開發商交付的建筑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面積不一致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1。面積誤差率絕對值小于3%(含3%)的,按合同約定價格結算,買方要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積誤差率絕對值超過3%,買受人要求解除合同并返還已付貨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方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于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率小于3%(含3%)的房價由買受人按約定價格補齊,面積誤差率大于3%的房價由開發商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所有;房屋實際面積小于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率小于3%(含3%)的部分,由開發商返還房價和利息;面積誤差率小于3%的部分,由開發商返還房價和利息超過3%。
由于雙方選擇的是建筑面積計價方式,而不是建筑面積計價方式,因此不能僅以建筑面積與合同約定面積誤差率超過3%為理由進行索賠,但仍按建筑面積(內建面積+分攤面積)計價方式處理。因此,司法解釋的規定只適用于建筑面積的差異,不直接適用于室內面積的差異。
徐先生購買的房屋面積與合同中的比例有很大差距,即房屋購置率明顯降低。法院認為,上述差距超出了合理范圍,因此考慮到合同性質、實際履行情況以及開發商的過錯程度,法院判決徐先生獲得部分賠償。
這也提醒購房者,商品房交付時,往往會遇到實際交付面積與合同約定的一些差異。如果差價真的很大,可以要求開發商給予一定的補償。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在城市打工車禍致殘殘疾賠償金怎么算
2021-01-06醫療事故引起智力受損該怎么鑒定
2021-03-10如何計算票據貼現利息
2020-12-05未經消防驗收房屋出租合同效力應怎樣認定
2021-03-21代寫遺囑有什么規定
2021-02-25非完全民事能力人怎樣行使繼承權
2021-03-14如何申請限制出境
2021-02-092020年快遞員猥褻客戶,快遞公司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16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保險代位權和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0-12-26合同糾紛: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1-01-29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快速理賠定損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21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沒蓋章有效嗎
2020-12-26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被保險人法律地位研究
2020-11-15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制度探討
2021-02-21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草案)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