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樓下業主在陽臺上建房的權益
如果發現有違法建筑,可以向城建局城建管理監察支隊舉報,也可以向當地房屋土地管理局、規劃局舉報。違法建筑被他人破壞后,實踐中經常出現受害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應當承擔何種責任的問題。而且,理論上對這一問題沒有深入的研究,實踐中各法院的意見也大相徑庭。違法建筑的性質有人認為,違法建筑是指“不按照法定審批程序建設或者有審批程序的建筑物、攤位等建筑物,有人認為違法建筑是指未經城市規劃部門批準新建、擴建、改建的建筑,有人認為違法建筑是指未經批準新建、擴建、改建的建筑筆者認為,違法建筑不是未經有關部門許可建造的簡單建筑物,而是違反《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建造的房屋及其設施。違法建設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建設單位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無法取得建設許可證;另一類是建設單位在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進行違法建設,但未取得建設許可證。
由于對違法建筑的性質認識模糊,即違法建筑的建設者對違法建筑享有什么樣的權利,法院在處理違法建筑損害索賠案件時,對于受損建設者是否有起訴權和勝訴權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權利起訴。一種觀點認為,不法建設者沒有產權證證明自己的合法民事權益,即沒有產權存在的依據,因此無權起訴。另一種意見是,如果原告的證明材料已經明確受損物是違法建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本案涉及的損害客體是違法建設,尚未查明的,法院應當受理。如果在審判中發現是違法建筑,并不涉及訴權,而只關系到能否打贏官司。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受損物是否違法,法院應該予以受理。我們認為,只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關于起訴、立案的規定,法院就應當受理。因為違法建設也屬于法律調整的范圍,司法機關應該給當事人選擇訴訟解決的救濟,至于救濟能否在實體上得到支持,則與訴權無關。
關于違法建筑的所有權,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根據《民法通則》第72條的規定,財產所有權的取得必須以合法為基礎。因此,違法建筑的建設者并不具有違法建筑的所有權。實踐中,有一種觀點認為,當事人因不能取得所有權而有權提起訴訟。二是違法建筑人雖然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未經有關部門許可擅自建造違法建筑,但其所有權的取得并不是完全否定的,而是由于缺乏一定的要件,這種權利應當是瑕疵所有權或不完全所有權。
我們認為,違法建設的人對違法建設不享有任何權利,這只是一種事實。根據《民法通則》第72條規定,取得財產所有權必須以合法為前提,既然是違法建筑,就不能取得所有權。有人認為,違法建筑者雖然不能享有違法建筑的所有權,但應當享有違法建筑的使用權。因為,一般違規施工者建房后,自己可以使用。這種觀點混淆了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和所有權中的“使用權力”。使用權是以所有權為基礎的權力。由于非法建筑者不能獲得非法建筑的所有權,使用權喪失了基礎。有人認為,盡管違法建筑作為一個整體使所有權和其他派生權利得不到保護,但構成違法建筑的建筑材料作為動產是合法的,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在這種觀點下,我們認為,雖然建筑材料本身具有所有權的合法性,但這些建筑材料合成成建筑后,就成為了一個整體。討論它們的合法性和保護是沒有意義的。對于建設者對違法建筑所有權存在瑕疵的觀點。我們認為,這是對所有權概念的嚴重曲解。所有權是一種綜合的、廣義的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它是一種統一的權力,而不是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的簡單總和。現代民法理論認為,所有權不是自由的,也不是不完全的。所有權基本上是自由和完整的。因此,認為違法建筑人對違法建筑存在瑕疵所有權是不科學的。
違法建筑者對違法建筑沒有任何權利,只有權益。在概念上應嚴格區別于戰友的是“獲得戰友的權利”。這種權利被稱為原始權利。這種權利可以是物權,也可以是債權。如果小偷占有贓物,那也是一種占有。然而,在贓物被小偷占有之前,它畢竟擁有所有權。在違法建設人負責違法建設之前,違法建設中沒有權利。這就是說,在占領之前,這座建筑沒有任何正確的來源。從本質上講,違法建筑是無主的。無主物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從一開始就沒有主,二是遺棄。理論上,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自己的權利,甚至只是一個簡單的事實狀態。通過“這項權利”,我們應該說,在這個問題上從來沒有權利。
違法建筑人對違法建筑的占有是一種直接占有,直接占有有原始取得和連續取得兩種取得方式。連續取得是指在現有占有的基礎上直接取得占有。直接占有的原始取得是指在他人占有的基礎上取得新的占有。取得占有權是一種事實行為。因此,占有違法建筑是原始取得。
根據占優的基本理論,占優按是否有占有權分為自主占有和其他支配占有;占優按是否有占有權分為授權占有和未授權占有;根據占友是否知道或應該知道占友無權,占友可分為善意占友和惡意占友。因此,對違法建筑的占用是獨立占用、擅自占用和惡意占用。當違法建筑被他人侵犯時,侵權人是否應承擔責任?實踐中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違法建設不屬于受法律保護的合法財產權益,賠償訴訟不應支持。另一種觀點認為,拆除違法建筑是有關部門的特殊責任,被告人無權實施拆除等破壞違法建筑的行為,應當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被告不當損害了原告的利益,但這種利益是非法的,因此被告應當對原告的客觀經濟損失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而不是賠償責任。
違法建筑未經有關部門批準,雖不屬于合法建筑,但只能由法律機關通過法定程序辦理。此外,其他單位和個人擅自拆除、損毀違法建筑,顯然是沒有根據的。而且,如果任由他人任意毀壞非法財產,將導致私權泛濫。法律之所以要保護占有,不一定是為了尋求物權人的保護,而是為了維護社會財產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穩定。因此,擅自損壞他人占用的建筑物也屬于違法行為,構成民事侵權。經濟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罪男女各判幾年
2021-02-15外貿公司變更注冊資本增資流程是什么
2021-03-20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離異后的人對財產有無繼承權
2021-01-03房產中介欺詐行為如何應對
2021-03-17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工傷認定能否直接認定勞動關系
2021-01-12勞動糾紛可以凍結公司基本賬戶嗎
2021-02-18我所主任作為大連律協連任的金融保險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組織召開本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工作會議
2020-11-28出口產品責任險理賠案例
2021-03-08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夫妻離婚時是否能分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三)
2021-01-02完善保險合同告知義務制度的思考
2021-01-22保險公司為什么拒絕賠償
2021-02-06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無證駕車撞傷行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7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壽險投保一般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02從事保險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2-28保險公司未說明免責事由,投保后能否拒賠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