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原告與被告簽訂虛假購房合同騙取貸款,并于2015年11月27日通過**中原置業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為中介,相互稱對方違約,而雙方簽訂的《房地產銷售中介協議書》和《房屋買賣合同書》,約定被告蒲某購買原告位于松江區向風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合同價款為380萬元。付款方式為:定金5萬元,首付25萬元(含定金5萬元),2016年1月30日100萬元,貸款255萬元。雙方應于2016年2月30日前到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產權過戶手續。違約責任為:一方未按合同約定履行的,應向另一方支付總房價的0.5‰的逾期違約金。逾期超過20日的,對方有權繼續履行或者單方解除合同。守約方解除合同的,應當書面通知對方,違約方應當按照房屋總價的20%向守約方支付違約金。同日,被告人蒲某向原告支付定金5萬元。2015年12月11日,原告與兩被告在網上簽訂了《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雙方進一步明確了相關事宜。兩被告同日支付原告購房款20萬元。之后,兩被告未按合同約定向原告支付貨款,原告也未能向兩被告追償,遂請求法院判令解除合同并賠償損失。被告辯稱,原告先違約,同意解除合同,不同意賠償損失,遂提起反訴。首先,根據《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原告同意兩被告以貸款255萬元的形式向銀行支付第三期房價款,兩被告應在本合同簽訂后10日內向銀行申請貸款,并簽訂全部相關協議如貸款抵押合同,辦理所有相關手續,支付所有相關費用并申請貸款抵押合同。但根據二手房交易習慣,兩被告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需要原告和被告的相互協助與配合,并完成稅務復核、向銀行提交貸款所需材料、申請貸款等一系列手續。但原告和被告均無證據證明其在2015年12月21日前履行了義務。顯然,原告和被告在履行合同過程中都存在違約行為;其次,原告是爭議房屋的出賣人,兩被告是爭議房屋的買受人。根據兩被告的日常生活經驗,應向原告支付房價款。但在原、被告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的當天,原告先將100萬元轉讓給被告陳某,原告又將收據開具給兩被告,隨后被告又開具收據,事實上,原告、被告相互惡意串通另一種是進行虛假交易,目的是合謀騙取銀行貸款,原告和被告都不認為有過錯。綜上所述,由于原告和被告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都違反了合同,雙方都有過錯,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法院對原告要求兩被告支付定金5萬元、滯納金3.8萬元、解除合同金76萬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同樣,被告要求原告賠償爭議房價差價損失的反訴,本院不予支持。現原告與被告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已協商一致終止,原告應將25萬元首付款退還兩被告,兩被告應協助原告辦理爭議房屋通知書登記等手續,并恢復原始狀態。
律師說:簽訂合同以售房騙取銀行貸款是否有效?
通過房屋銷售騙取銀行貸款的目的,是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合同的無效包括當事人意思表示的虛假和真實目的的非法。在這種情況下,簽訂合同并不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雙方沒有達成房屋交易協議,而簽訂合同的目的只是為了掩蓋其他非法目的。在這種情況下,簽訂房屋預售合同的真正目的顯然不是買賣房屋,而是騙取銀行低息商品房貸款。真正的目的是利用簽訂房屋預售合同的法律形式,規避國家正常的金融監管秩序。國家金融監管秩序是維護金融主體及相關主體利益、保障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的制度化規范體系,包括國家關于商業貸款條件要求的規定、國家關于商業貸款條件要求的規定原告和被告的真實目的明顯違反了這些規定,損害了正常的金融監管秩序。因此,合同的非法目的無效。
以上是對小編安排貸款問題的回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理解,如果銀行因為欺詐而想申請貸款,所簽訂的購房合同應被視為無效。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預防假冒商標的行為發生
2021-01-16挪用公款 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7政府可否要求撤銷行政協議
2021-03-01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么處理?
2021-02-12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用工單位違反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6勞動仲裁委查檔案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1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失業保險基金是存在哪里的
2021-02-06汽車保險不理賠的情況及解決辦法
2020-12-15對方逃逸醫藥費對方保險公司給嗎
2021-01-02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公交客車沒買保險能運客嗎
2021-01-25保險原則有哪些
2020-11-29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0-11-14戶口已遷入婆家的外嫁女離異后,能享受婆家的拆遷補償嗎
2021-01-21非宅基地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18拆遷談判中,如何巧妙開口加價
2021-01-14行政裁決主體錯誤事實不清 河南一村民告贏拆遷辦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