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限貸政策下的房屋交易糾紛,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則。房地產政策發生變化后,新政策應當取代原政策;房地產政策因修改終止或者自然消亡的,不再適用。經濟政策是否影響民事審判,實際上是一個法律解釋的問題,即對社會公共利益的理解。在房地產市場中,社會公共利益是保障房地產市場合理穩定,促進房地產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因素。因此,房地產政策對于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能夠給予它強大的作用。房地產新政引發的糾紛可分為兩類,即限購政策引發的法律糾紛和限貸政策引發的法律糾紛。通過限貸對房屋買賣雙方影響較大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的提高導致購房者支付能力和購買成本的提高,這使得部分購房者無法履行合同,導致雙方發生糾紛;二是由于銀行對貸款對象的限制越來越大,部分購房者在新的貸款政策下沒有貸款資格,無法支付購房款,導致買賣雙方就買受人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發生爭議。
由于房地產新政中的限貸政策,如何認定房屋買賣合同的法律依據和性質,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存在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房地產新政中限貸政策的調整對購房者和開發商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屬于買賣雙方都無法預見的風險。因為新政提高了第二套房子的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停止了對第三套房子的貸款,購房者很難通過銀行貸款來履行付款義務。因此,如果在商品房或房屋買賣合同中明確約定買受人通過銀行貸款支付的,買受人因房地產新政策調整未能獲得銀行貸款而無法支付購房款,屬于不可抗力。第二種觀點認為,房地產新政中限貸政策的調整應該是一種正常的商業風險,并不能直接導致合同目的的失敗。由于購買行為是一種商業投資行為,因此買方應承擔正常的商業風險。第三種觀點認為,房地產新政中限貸政策的調整屬于形勢的變化。《合同法解釋(二)》第二十六條確立了合同法的情勢變更原則。合同成立后,客觀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不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商業風險,雙方在簽訂合同時無法預見。當事人一方繼續履行合同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終止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結合案件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變更或撤銷。
房地產新政是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決定。其實,房地產政策的頒布實施并不一定會引發民間經濟糾紛。房地產政策的調整和整合需要一個認識和運用的過程。如果在此期間發生房地產糾紛,應咨詢相關專業律師,并律師網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前來咨詢法律。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許可尷尬落幕
2020-12-13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非法儲存煙花爆竹治安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3想離婚怎么進行外遇取證
2021-01-16聘用合同被解除能獲得經濟賠償嗎
2020-12-31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勞動爭議中約定管轄條款是否有效
2020-11-1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2021-02-04飛機延誤兩小時怎么賠
2021-02-04保險合同生效的含義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8機動車解除保險合同保費計算辦法
2021-03-02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什么
2020-12-02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責任交叉,保險公司逐鹿定損權
2020-12-30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車禍保險公司多久賠償
2021-02-02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