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有用嗎?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如果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是雙方自愿簽訂的,沒有期限行為,法律內容將具有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合同無效的法律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當事人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三)以法律形式隱瞞違法目的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二是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的幾種情形。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賣方不具備開發主體資格;二是賣方不具備銷售主體資格。前者主要表現為出賣人不具備房地產開發經營的權利和行為能力,即不存在房地產開發經營的經營范圍;后者主要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對特定的房地產沒有相應的銷售資質。如:開發企業在沒有法定條件的情況下,為解決資金問題,私自出售房屋等。
2。由于買方主體不當,合同無效。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買方沒有訂立合同的權利和能力。如:不符合國家限購政策。三。賣方故意隱瞞房屋抵押的事實。
由于缺乏實際資金,出賣人不能滿足法律規定的商品房預售條件。為了融資,通常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將在建工程抵押給銀行,再與銀行協商辦理商品房抵押。雙方同意,開發商收取的購房者首付將直接返還開發商在銀行的貸款。如此看來,開發商出售給購房者的房屋是一種不完全的有抵押的產權。如果開發商不能償還銀行貸款,銀行可以行使抵押權人的權利。最終,虧損的還是購房者;二是建設單位墊付建設資金到預售條件,再由開發商收取購房首付款支付工程款。開發商未按“負合同”支付建設單位工程款的,建設單位可以利用法律規定的“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對該工程實行法律規定的優先司法拍賣權和執行權,最終損失為買受人。對此,最高法司法解釋規定,開發商將其出售的房屋抵押,隱瞞事實的,買受人可以請求法院確認合同無效,并要求開發商承擔雙倍賠償。
4。賣方將出售安置房。
受利益驅使,出賣人將安置用房出售給其他買受人。在履行拆遷安置協議時,往往采用改變原協議的產權來改變安置方式,要求被拆遷人接受貨幣補償或異地安置。對此,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規定,本案中,買受人可以請求法院確認合同無效,并要求開發商給予雙倍經濟補償。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如果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是雙方自愿簽訂的,沒有期限,法律內容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訴訟時效中斷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03征地果樹補償標準
2021-02-06農村居民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處罰
2021-01-17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交警隊鑒定車輛需要多久
2021-01-26交通10級傷殘能賠到多少錢
2021-01-20公共場合強奸幼女坐幾年牢
2020-12-30護照辦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怎么界定是否為勞動關系
2021-01-09成立小型勞務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7股權激勵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1單位能否單方調動員工崗位
2021-01-30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定
2021-01-18飛機停飛延誤險賠償標準
2021-03-05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成立要件
2021-02-17《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2-05保險代理合同書
2020-12-04強制保險如何立法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