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只有人類智慧從未創造過的信息才能受到知識產權的獨家保護,而人類社會存在的各種信息,包括積累的知識成果,都屬于知識產權法的公共領域,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受其他法律控制的情況下自由使用;
第二,知識產權只保護特定的而不是所有的創新性知識成果,相當數量的創新性知識成果也屬于知識產權法的公共領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可見,知識產權客體的“創新”意味著知識產權不是設定在公共資源上的排他性權利,不會減少公共資源。同時,知識產權的公共領域是基于其信息性而共享的,任何人的使用都不會妨礙或阻礙他人的使用。也就是說,無論誰利用公共領域的智力成果,創造出新的智力成果,都不會影響他人同時重用或利用公共領域“夠用同樣好”的智力成果。許多對知識產權的質疑和批評沒有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是不屬于現有公共領域的“創新”知識成果,沒有意識到知識創造的價值。因此,他們錯誤地認為知識產權是一種將公共領域(知識公地)等一部分公共資源私有化的產權,但也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知識創造的價值,公共領域作為信息集合的共性進一步錯誤地認為知識產權的存在阻礙了他人再次學習和創新的機會,因此反對知識產權的“私有”性質。
事實上,知識產權從來沒有將公共領域的信息劃入特定人的專屬范圍,其客體是特定人基于公共領域通過自己的智力勞動創造的新的智力成果。任何人都不能通過利用杠桿原理(公共資源)創造發明(智力成果)來申請杠桿原理的專利權。因此,對創新智力成果設置專有權并不會減少公共領域的公共信息資源,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共領域還會不斷擴大。這顯然不同于產權。比如,任何一塊土地的產權都設定在原本屬于公共領域的資源上,任何一種有形資源都不共享。因此,許多產權作為一種專有權,確實縮小了公共資源的范圍。由于知識產權的客體不是公共資源,而是具有特定智力的人所創造的勞動成果,而這種創造性的智力成果始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或者說是人類生存和進步的根本原因。那么,從正義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創作者的知識成果應該以私有產權的形式得到獎勵和獎勵。另一方面,將創新智力成果的利益分配給那些不通過分享而工作的人,而不是通過某種排他性的方式分配給創造者本身,會更公正嗎?換言之,“白手起家”是否比“為工作而有所獲”更為單純?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此,知識產權作為鼓勵知識創新的私權,不僅不損害公共利益,而且維護社會公平。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借款沒有約定還款期限怎么處理
2020-11-22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民事起訴狀(樣本)
2020-12-08毆打他人的行為認定
2020-12-12事實婚姻另一方能否分配遺產
2020-12-23在外地能不能辦理結婚手續
2020-12-13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沒交物業費被物業起訴怎么辦
2020-12-03勞動合同以什么形式訂立比較好勞動合同何時生效
2020-12-12深圳補交社保勞動仲裁能補幾年
2021-02-04保險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1-03-16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怎樣提前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超載多少保險拒賠
2021-03-02光伏電站太陽能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26保險專家提醒:先用眼再動手才保險
2021-03-07土地承包關系的時限會有什么影響
2021-03-03土地承包經營權包括哪些
2020-12-31怎樣改變土地用途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