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物的條件是:(1)占有人必須喪失占有;(2)喪失占有不是出于占有人的意志。占有人故意放棄占有的,是對所有權的放棄,將被視為無主財產。占有人或者直接占有人未經所有人同意放棄動產的,應當視為喪失占有而沒有自己的意思,仍然構成喪失的財產。
(3)該物業現在必須無人占用。如果該財產已被他人占有,則不能構成遺失物,例如,被盜財產不能構成遺失物。(四)遺失物必須是動產,不得無主。
不動產的性質決定了它不能滅失,因此滅失的財產只能是動產。因為動產不是以所有權人的意志為基礎丟失的,所以動產不是放棄的,而是擁有的。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拾得人與拾得人之間形成法律關系。拾得人是以拾得行為取得遺失物占有權的人。拾得行為是發現遺失物并實施占有的行為。接戲的行為并不要求演員有能力。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有義務通知所有人、遺失人或者其他有權占有、返還遺失物的人。在返還和交付遺失物之前,拾得人有義務按照善管人的標準妥善保管。
根據《民通意見》第九十四條的規定,被拾得物滅失或者損壞,拾得人沒有故意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拾得人視物為自己的,拒不退還,造成訴訟的,以侵權行為處理。實踐中,拾得人拒絕返還遺失物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不作為占有,而是在失主要求時拒絕返還;另一種是拾得人從一開始就作為占有物,拒絕返還。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發現者都應承擔侵權的法律后果。我國立法對中間人是否有權要求賠償并不明確。從理論上講,有正面的和負面的觀點。肯定地說,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對索賠權作出了規定,傳統的“收錢不昧”的做法上升為法律規定,忽視了雙方實際利益的平衡,影響了法律規則的實際效力;從消極的角度看,拾金不昧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道德,如規定賠償請求權,不利于弘揚美德。但是,考慮到社會現實和法律的制度價值,有必要對中間人的賠償請求權進行規定。我國的社會形態已經轉變為以利益為核心的市場經濟形態。由于以利益認定為核心,賦予拾得人請求賠償的權利,可以為拾得人返還遺失物提供一種激勵機制。同時,對索賠權的規定不會使業主失去太多的利益,對業主更為有利。
以上是小編解決的關于財產損失情況的問題魯巴網.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失物是指原所有人沒有所有權,而這東西必須是無主的,必須是動產。因此,無主財產可以是遺失物,但遺失物不一定是無主財產。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其他法律知識,歡迎您咨詢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給你最專業的答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不到十級如何處理
2020-11-26“撤銷三年不使用待審中”什么意思
2020-11-20欠款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15老婆出軌離婚孩子歸誰可以探視嗎,撫養權判定條件
2021-02-17訴請解除合同可以撤回嗎
2021-01-22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若公司倒閉該如何賠償員工
2021-02-12建設工程設計責任保險條款
2021-02-09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保險人未盡說明義務 相關保險條款無效
2020-11-15魚塘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26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和使用權
2021-03-26農村對預留機動地的處理辦法
2021-03-16胎兒能否享受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政策
2021-01-29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標準將會有哪些變化
2020-11-21營業房拆遷,停產停業損失該如何計算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