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羈押有三種,一種叫行政羈押,一種叫司法羈押,一種叫刑事羈押。不同的拘留期限也不同。行政拘留是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一般違法行為給予最嚴厲的處罰,是一種行政處罰。治安拘留期限最長為15天。拘留期滿釋放。由公安機關決定,在行政拘留所執行。對拘留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共同執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十日。司法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法院執行過程中直接作出的拘留決定,是一種強制措施,依據民事訴訟法,最長期限為15天。拘役,是指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在偵查刑事案件中對在逃犯罪分子或者重大犯罪嫌疑人采取的臨時強制措施。公安機關應當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時內對被拘留者進行訊問。被拘留者被批準逮捕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拘役不是處罰或者處分。刑事拘留的最長期限是37天。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的規定,保證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二)被保證人可能或者已經違反本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這條法律。被保證人違反本法第六十九條規定,保證人不履行保證義務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保證人的刑事責任。保證人的責任是協助被告人逃跑或者拒絕為被告人提供藏匿場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規定,犯罪的被告人根據案件事實和法律規定取保候審逃跑的,保證人協助被告人逃跑的,或者保證人知道被告人藏匿地點,拒不向司法機關提供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保證人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不涉及本案;
保證人不能是本案的共犯、證人。否則,如果他也是司法調查的對象,就很難保證他認真履行保障義務。具體來說,保證人必須年滿一定年齡,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對被保證人有一定影響,并有能力因其身體狀況對被保證人的行為進行監督。保證人是否具有履行保證義務的能力,需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綜合判斷,僅憑保證人自己的陳述是絕對不可能確定保證人是否具有履行保證義務的能力的。(2) 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不受限制;
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公民不得作為取保候審的擔保人。(4) 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
以上四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司法機關應當審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的人人當選的保障。不符合條件的,責令擔保人重新提交擔保人或者提供擔保。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雙方責任各50%怎么理賠
2020-11-09小區沒住人是否要交物業管理費
2021-03-20非法同居是否構成繼子女關系
2021-03-12國家賠償的申請范圍
2021-02-23用電信息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18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單位集資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10事業單位無社保的裁員補償標準
2020-11-15試用期和實習期是一樣的嗎
2020-12-12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什么
2020-12-30家庭財產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保險公司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包括哪些
2021-01-30怎樣才能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2021-01-09什么叫地下保單
2021-03-18單方解除再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保險合同免責條款告知義務
2020-11-21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