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擔保合同無效,意思表示有瑕疵的,部分免除擔保人的責任。《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七條:主合同有效但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保證人、債務人應當對主合同下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保證人有過錯的,債務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比例不得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一半。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八條,主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的民事責任部分不得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2主合同當事人惡意串通,騙取擔保人提供擔保的,擔保人不承擔責任。在實踐中,它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是主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有主觀故意欺詐。如果只是債務人騙取擔保人提供擔保,或者擔保人根據一方當事人的行政命令提供擔保,就不能免除責任;二是主合同雙方惡意串通,足以使擔保人受騙。雙方目的不同,沒有串通的,因擔保人過錯提供擔保的,仍應承擔責任;三是擔保人無過錯。《擔保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和債務人約定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擔保人的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保證人不再承擔舉證責任。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第一,尊重保證人的意思自治。保證人自愿為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主合同提供擔保,是基于雙方的信任和對主合同原始內容的確認。雙方對原合同的變更,實質上是一種新的承包行為,未經保證人同意不再承擔責任。第二,強調形式因素。擔保人對主合同內容變更的批準必須是書面的,只有口頭同意,即使有第三方的證明,也是無效的,仍然可以免除責任。第三,主合同變更為免責條款,保證人不能免除責任。(3) 因擔保合同未成立而免除擔保責任。擔保合同只能在主合同存在的前提下成立。同時,擔保合同作為一種民事行為,必須具備一定的要件。否則,擔保合同不成立的,擔保人免除核保憑證責任。擔保合同不成立的主要情形包括:1、主合同不成立的,擔保合同不成立為從屬合同,不承擔保險責任。2擔保合同不具備依法成立的形式要件;《擔保法》第十三條規定,擔保人與債務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擔保合同。以書面形式作為擔保合同成立的重要條件,并不完全排除口頭擔保和其他擔保形式:①根據《擔保法解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擔保人單獨出具擔保,債權人無異議接受的,或者由擔保人作為擔保人在沒有擔保條款的主合同上簽字蓋章,擔保合同也成立;②根據合同法解釋,擔保人單獨出具擔保,債權人無異議接受的,或者擔保人在沒有擔保條款的主合同上簽字蓋章,擔保人履行了擔保的主要義務,債權人接受的,擔保合同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的精神成立,即使雙方當事人沒有以約定的書面形式訂立擔保合同,合同也成立。此外,未以書面形式訂立擔保合同的,視為擔保合同不成立。《擔保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在擔保期間,債權人允許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征得擔保人的書面同意,未經其同意,擔保人對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證明責任。”。實踐中應注意:(一)債權轉讓必須合法有效,即根據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債務人將其合同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征得債權人的同意。”。債務人未經債權人同意轉讓債務的,轉讓無效,擔保人仍需承擔責任。(2) 債權人允許債務人轉讓部分債務的,未經保證人同意,保證人對轉讓的部分債務不承擔責任。但是,對于尚未轉移的部分,我們仍應承擔責任。(3) 擔保人對債務人轉讓的同意必須是書面的。確需辦理審批手續的,報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變更。保證期是保證責任的期限,關系到保證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債務承諾能否實現。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一條中規定:“擔保期間不得中斷,這就明確了保證期間不適用于訴訟時效,訴訟時效是被保證債權的期限。筆者認為,保證期屬于排除期范疇。逾期,該權利消滅,債權人喪失請求保證人承擔擔保責任的勝訴權利。保證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排他性期間,因為排他性期間不能約定,但保證期可以約定。債權人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或者法定保證期間內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6) 擔保合同因主合同當事人的單方面行為而免除。
1。在雙重擔保中,主合同的債權人放棄對財產的擔保。為保證債權的充分實現,債權人往往在同一債權上設立雙重擔保,包括人身擔保和物質擔保。保證責任能否免除?《擔保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保證權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擔保法解釋》第三十八條第三款規定,主合同履行期滿后,債權人怠于行使擔保物權,致使擔保物價值減少或者毀損、滅失的,視為債權人放棄部分或者全部擔保。債權人放棄對該物的擔保,但要求保證人對該物擔保所涵蓋的債權數額承擔責任的,保證人有權行使抗辯權,并主張在擔保范圍內免除擔保責任債權人放棄權利,但不是全部。根據《擔保法》第32條規定,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后,債權人未申報債權的,保證人可以參與破產財產的分配,提前行使追索權。但是,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債務人破產的,既不申報債權,也不通知保證人,致使保證人不能參加破產程序,妨礙提前追索權的行使,保證人是否仍承擔舉證責任?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可以從破產程序中獲得的部分還款失敗,債權人要求保證人重新履行保證義務是不合理的,因為保證人可以加入破產程序部分清償其追索權。為此,《擔保法解釋》第四十五條明確指出,在破產程序中,擔保人在可能清償債權的范圍內免除擔保。
對于擔保人來說,他/她不必這樣做是有利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的賠償標準
2021-03-12解除同居關系是否退彩禮錢
2021-03-10怎樣確定損害賠償的范圍?
2020-11-25語言誘導自殺算犯罪嗎
2021-03-14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雇主怎么在勞動合同上免責
2021-01-16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工會要做哪些工作
2021-01-16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在公司干了八年,辭工有補償嗎
2021-02-22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2-24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投保人代替被保險人簽名這份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20汽車的平安保險快速理賠流程
2021-02-13保險主次責任理賠流程
2020-12-25工資中繳納失業保險的份額是多少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