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委托合同和信托合同,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義或者以自己的名義為委托人辦理一定的委托事務,委托人應當賠償受托人為完成委托事務所發生的費用,并支付一定的報酬。委托事務完成后,委托人在一定期間內不履行義務的,受托人可以占有委托人的物品或者有價證券,并向其要求賠償。什么是留置權的取得?一、留置權取得的積極因素留置權取得的積極因素是留置權取得應當具備的事實。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債權人應當占有債務人的動產。留置權的目的是保證債權的履行,債權人應當享有留置權。至于債權的原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債務人不履行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合同所產生的債權的,債權人享有留置權。債權人為取得留置權,必須依法占有債務人的財產。占有方式分為直接占有和間接占有。但簡單地拿著,比如說,如果用人單位從事家務,他或她會在工作中使用家用電器,這是拿著而不是占有。因此,留置權不能成立。債務人代表債權人占有留置權的,留置權不成立。債權人依法占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時,并不知道債務人無權處分該動產,債權人仍可以依法享有留置權。
2。債權人雖有債務人的動產,但在債權尚未達到清償期限時,不存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和留置權的問題。只有當債權達到清償期限,債務人仍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才能留置債務人的動產。債權未滿清償期,交付占有標的物的義務已滿清償期的,債權人不得行使留置權。但是,除非債權人能夠證明債務人無力支付。債權的發生與動產有關。債權人占有的債務人動產,必須在債權發生時才具有留置權。在我國司法實踐和立法實踐中,留置權的牽連關系是債權與留置權占有的關系,即債權的取得與標的物的占有是建立在同一種合同關系基礎上的。債權的發生和標的物的占有是由于同一合同關系,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享有留置權。例如,寄存人對寄存物瑕疵造成的損害請求賠償的權利,對寄存物具有留置權。另一個例子是,承包商對合同標的有留置權。與其他國家的立法相比,我國的實踐對留置權的發生有著嚴格的限制。為了進一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必要適當擴大留置權的范圍。如果債權返還與標的物基于同一生命關系,也應視為涉及。比如,如果兩人在會后誤拿對方的傘,一方的歸還權和另一方的歸還權是建立在同一種生活關系的基礎上的,所以雙方對對方的傘都有留置權。我國物權法規定,債權人留置的動產,除企業之間的留置權外,應當與債權屬于同一法律關系。由于留置權所擔保的債權是與留置權相聯系的,因此與留置權相聯系的債權都在留置權的范圍內,包括原債權、利息(包括遲延利息)、實施留置權的費用以及因留置權的瑕疵而引起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留置權的范圍不僅包括留置權本身,還包括留置權的從犯、孳息和代位權。第二,消極要件留置權取得的消極要件是指妨礙留置權發生的情形或因素,又稱為對留置權成立的限制。要求如下:
1。保留的財產不與另一方在交付前或交付時發出的指示相沖突。留置權是一種法定的擔保物權,當事人不能隨意設定留置權,但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約定排除留置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四條第三款明確規定:“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能留置的物。”。扣押債務人的財產不違反公共秩序或良好習慣。本條是民事活動應當遵循的一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和《擔保法》雖未對此作出明確規定,但也應予以遵守。留置權的財產與債權人的債務不存在沖突。債權人在合同中的義務是交付標的物的,債權人不得以債務人不履行義務為理由行使留置權,否則違背債務的本意。以上是小編為您安排的相關內容。委托合同適用于留置權,留置權的取得包括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如果要建立留置權,雙方都需要有合同關系。如果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不妨咨詢我們的律師律師網. 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本人需要繳納失業保險滿幾年
2021-01-15掛名法人報酬多少錢
2021-03-01開發商在建工程抵押可以預售嗎
2021-03-13死者賠償標準應怎樣計算
2021-01-02免于刑事處罰會受什么黨內處分
2021-03-09非婚生子可以繼承生父遺產嗎
2021-01-08哪些遺產可以繼承?
2020-11-14各級法院級別管轄范圍
2020-12-24不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怎么辦
2020-11-26合同要求不利自己怎么提函
2021-03-12對法定繼承人的誤區認識有哪些
2021-03-14公司非破產清算有哪些操作流程及要點
2020-11-18離職后帶走顧客信息違法嗎
2021-01-28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1-16人身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1-03-24人身保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是什么
2021-03-23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保險合同爭議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3-12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什么是保險責任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