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開發模式中,由于往往不考慮土地資源的生態價值,雖然土地資源可以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但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生態保護者,都不能自動從市場上獲得生態效益的經濟補償,而生態效益區的經濟發展不考慮環境生態成本,因此,它鼓勵資源開發商將發展造成的生態破壞的外部不經濟性轉移到全社會。隨著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發展,土地資源生態補償作為促進環境資源保護的經濟和法律手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部分從中觀層面探討了區域土地資源生態補償問題。中尺度區域土地資源生態補償制度應主要包括兩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方面:(1)突破單位行政區劃和政府統治缺乏剛性制約的現狀,代議制社會的國土資源管理協調機構應當在區域內征收環境資源稅,建立相應的補償制度和生態補償基金。它不僅可以通過制度創新將生態保護的外部性內化,使生態保護成果的受益者能夠支付相應的費用;同時,還可以彌補國家在區域生態建設方面資金的不足,確保有足夠的資金用于相應的生態保護和恢復。
(2)區域國土資源管理協調機構應當對區域內因生態保護喪失利益或者付出經濟代價的群眾,給予公平的公益性征收生態補償。生態補償的這種性質彌補了市場手段的不足,并通過相應的制度建設,建立起符合生態中心主義的公平的社會再分配機制。從人權保護的角度看,為了滿足生態保護的需要,社會中某些特定群體的利益將會喪失或失去發展的機會。他們承擔特殊犧牲,理應得到公平補償,特殊損失將通過生態補償機制由全社會共同承擔。只有這樣,才能彌補個人提供公共物品動機的不足,使生態保護成為全社會的行動。
在生態補償法律制度建設中,政府主導模式與市場主導模式的選擇存在爭議。從我國現行的生態補償立法和制度運行來看,現行的生態補償模式應該是政府主導的。就中等規模而言,應該是由區域國土資源管理協調機構牽頭的區域國土資源生態補償。當然,這種模式并不能完全否定采用市場手段或市場標準。相反,在區域土地資源管理協調組織主導下的生態補償機制中引入市場機制,可以有效克服代理成本高、資金使用效率低、用途弱的弊端。基于以上認識和實踐,現階段我國區域土地資源生態補償,應通過規范的制度建設,在區域土地資源管理協調組織的指導下,實現產業利益和生態利益在區域和不同人群之間的合理分配,有效補償因生態保護而造成的利益損失或經濟成本,人類的生態貢獻可以促進區域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在區域土地資源管理協調組織與地方政府之間,區域土地資源管理協調組織應處于主要義務人的地位;在政府(包括區域土地資源管理協調機構和地方政府)與因生態保護而遭受利益損失或付出經濟代價的民眾之間,政府應處于義務人的地位;作為土地資源產權的代表和所有人生態受益人,是所有生態受益人的義務主體。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農村建設如何給農民安排住房,土地是什么性質的
2021-01-10醫療事故賠償申請
2020-12-18公司能扣員工多少工資,能全扣嗎
2021-03-16原產地標記注冊可以變更嗎
2020-11-272020年浙江省各市消費者投訴協會電話及聯系地址是什么
2021-03-03懷孕女子犯罪怎么處理,會坐牢嗎
2021-02-05撫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模板
2021-02-26轉繼承不受次數限制嗎
2021-02-03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多子女家庭財產繼承怎么分配呢
2020-12-24學生在學校門口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9父母出資買房如何要回購房款
2021-01-14剛需購房具體需要注意什么呢
2020-11-18入職合同簽訂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哪些
2021-03-15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公司調動職位要出具什么文件
2021-02-02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