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征地的起訴程序是什么?
1。審判前的準備?
審前準備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為保證庭審順利進行,審判人員依法進行的一系列準備工作。(1) 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或者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2) 交換訴狀。一方面,人民法院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書副本和應訴通知書送交被告人,通知被告人應訴。另一方面,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交原告。被告應當自收到起訴書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出答辯狀,并提供發布行政行為的證據和依據。但是,答辯是被告人的權利,被告人不答辯,不影響人民法院的審判。但是,被告在法定期限內未就具體行政行為提供證據和依據的,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未就具體行政行為提供證據和依據的,認為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和依據,被告敗訴。(3) 處理管轄權異議。當事人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的,應當自收到人民法院答復通知之日起10日內書面提出。人民法院應當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進行復核。異議成立的,被起訴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異議成立的,裁定駁回。(4) 審查訴訟文書、調查取證是審前準備的核心內容。通過對原文的分析。人民法院可以全面了解本案的事實、原告的訴訟請求和理由、被告的辯護理由和本案的爭議點。人民法院發現當事人雙方的材料、證據不全的,應當通知當事人補充;當事人不能收集的材料、證據,可以根據需要主動調查收集。對情節較復雜、證據數額較大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出示或者交換證據,并將交換證據情況記入筆錄。人民法院在了解案件事實的基礎上,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審查決定下列事項:更換、增設當事人;決定或者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決定當事人合并、分立;決定合并、分立的形式審判;決定審判的時間和地點。審判程序(一)審判方式審判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雙方和其他參與人的共同參與下,按照法定程序審理行政案件的一種訴訟活動。審判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對證據進行審查核實。查明案件事實,適用法律法規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行政訴訟法》,行政訴訟的一審程序必須在法院審理。聽證會應遵循以下原則:
1。
2。一般來說,調解不適用于行政案件。(2) 審判程序人民法院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一般法院程序分為六個階段:
(1)。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三日前傳喚并通知當事人、參加人按時到庭。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張貼公告,說明時間、地點、案由等。審判期間,審判長應當對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第三人進行核對,公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
(3)。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是法庭審判的一個重要階段。其主要任務是出示書證、物證和音像資料,宣讀現場筆錄、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為查明案件事實,對證據進行審查核實,為法庭辯論打下基礎。法庭調查的基本順序是:一是詢問當事人及其陳述;二是告知證人出庭作證,告知其權利義務,詢問證人,宣讀未出庭的證人證言;
三是通知鑒定人到庭,告知鑒定人的權利義務,詢問鑒定人,宣讀鑒定結論;四是出示書證、物證和音像資料;五是通知鑒定人到庭,告訴他他的權利和義務,并宣讀審訊記錄。
(4)。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是當事人在合議庭的主持下,就案件的事實、證據和被起訴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闡述自己的意見,反駁對方的主張,進行口頭辯論的一種訴訟活動。法庭辯論的順序為: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相互辯論。在法庭辯論中,法官始終處于指揮員和組織者的地位,應當引導當事人圍繞爭議焦點進行辯論;同時,法官應當為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供平等的機會,保護和便利他們充分行使辯論權。
(5)。法庭辯論結束后,合議庭休庭,全體成員對案件進行評議。評估不對外開放,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審議應當作成記錄,不同意見應當如實記錄。合議庭全體成員和書記員應當在筆錄上簽名。
(6)。合議庭審議后,審判長應當宣布延續,宣讀判決書。當庭不能宣告的,由審判長另行宣布量刑日期。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判決。但是,不包括指認、處理管轄權異議和中止訴訟的期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期限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需要延長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延長審判期間,應當直接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同時報中級人民法院備案。妨害行政訴訟行為排除是維持對妨害行政訴訟違法行為的強制排除措施,主要適用于妨害行政訴訟行為。下列行為構成妨礙行政訴訟行為:(一)協助執行義務人無故拖延、拒絕或者阻礙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的執行;(二)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的/(三)指使、賄賂、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四)隱匿、轉移、變賣、毀損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六)侮辱、誹謗、陷害、毆打、打擊報復人民法院工作人員的,訴訟參與人或者協助執行的人。對上述行為,人民法院采取以下排除措施:誡勉談話、責令簽署悔改書、罰款、司法拘留。其中,罰款數額在1000元以下,拘留天數在15天以下。嚴重妨礙行政訴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人民法院應當遵循排除措施的形式應當與妨害的性質相適應,排除措施的程度應當與妨害的具體情況相適應的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服刑人員交罰金的流程
2021-02-08現行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商標權益的保護
2021-02-02公安機關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有哪些
2021-03-05男女之間是什么法律關系
2020-12-13贍養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3-01交通賠償訴訟怎樣提交證據?
2021-02-04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九歲在學校被同學砸成輕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單方調崗可以起訴解除合同嗎
2021-01-14老板拖欠工資超過1年員工還可以追討嗎
2020-12-04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本案受讓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0-12-13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多少
2021-03-19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車撞人保險沒賠付需墊付嗎
2020-12-12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