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保護政策下,禁地內的農場被強拆時如何保護其權利,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如果農場被非法強拆,被拆遷人可以采納有關證據,向行政機關提起行政訴訟,維護自身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一)對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查封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扣留、凍結財產和行政強制執行;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拒不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其他行政許可決定不服的;(4) 對行政機關作出的確定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5)對征收征用決定和補償決定不服的;
(8)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
(9)認為行政機關非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非法要求履行義務其他義務;
(十)認為行政機關未依法支付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社會保險金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不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的(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人身權、財產權等其他合法權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起訴的其他行政案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征收土地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確保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下降,長期生活得到保障。
土地征收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農村村民房屋、其他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為被征收農民安排社會保障費。農用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綜合地價確定。區綜合地價的制定,應當綜合考慮原土地利用、土地資源狀況、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需、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每三年至少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農用地以外的土地、附著物、苗木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先改善生活條件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的意愿,通過重新整理宅基地、提供安置房或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補償因征收而引起的搬遷和臨時安置費用,以保障農村村民的居住權和合法財產權及住房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如果農場被非法拆遷,被拆遷人可以采取相關證據,向行政機關提起行政訴訟,維護自身利益。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股權激勵解禁后多久能賣
2021-01-12普通許可可以轉授權嗎
2021-01-05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傷害的公司有責任嗎
2020-12-11怎么區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個人債務
2021-03-20司法實踐是怎么處理婚約問題
2021-02-04房子抵押錢不是給自家怎么辦
2020-11-08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勞動者不承認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0-11-10保密義務不是競業限制單位,需不需額外付費
2020-12-05試用期是勞動合同期限法律規定嗎
2021-01-21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失業保險金不得低于什么
2021-02-22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勞動訴訟的審理程序是什么
2021-01-09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保險理賠需多少時間才能到賬
2021-01-25對保險代理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8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呢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