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房屋拆遷部門在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后,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的期限支付拆遷補償款,支付補償款后才能進行拆遷。《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五條房屋征收部門和被征收人應當按照條例的規定,討論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于產權交換的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裝費或周轉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過渡期限等訂立補償協議。賠償協議訂立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賠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第二十七條房屋征收實行先補償后搬遷。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或者補償決定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規定,以暴力、威脅或者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道路交通等非法手段強迫被征收人遷移。禁止施工單位參加搬遷活動。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協議效力的認定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合同的實質是行政合同,具有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的雙重特征。行政性是指合同主體之一是行政主體,行政機關的地位明顯不平等于村組和農民。合同的特點是,土地征收合同仍然是一種以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約定為基礎的合同。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行政法和民法有其特殊性,不能任意援引民法的規定。但是,如果民法有一般判例,而行政法對此沒有特別規定,則可以援引。
行政合同援引的是民法規定,主要是要約、承諾、合同效力等民法原則。為使行政合同生效,簽訂主體必須具有權威性;合同是雙方真實約定的結果;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或公共利益,一方當事人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的,損害國家利益的行政合同應視為無效。行政合同因欺詐而無效的特征是:
1。欺詐方有欺詐意圖,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實施合同行為;
2。欺詐方具有欺詐行為,包括主動編造虛假情況、歪曲真實情況和被動隱瞞真實情況。
3。被騙方因欺詐行為而陷入錯誤認識,并以此錯誤認識為基礎進行合同行為,即欺詐行為與合同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房屋拆遷部門在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后,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的期限支付拆遷補償款,支付補償款后才能進行拆遷。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倆非機動車撞了如何判責
2021-01-13被扭送人途中反抗受傷可以索賠嗎
2021-02-24當承諾的法律規定
2021-02-22不可抗力給退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27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私生子行使繼承權的法律依據如何
2021-03-02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董事監事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1-02-2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
2021-03-21人身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1-26汽車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手續
2021-01-20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保險合同終止多久可以復效
2020-12-26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保險合同是要式合同嗎
2020-11-24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1-12建筑房屋總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2-21最新土地轉讓協議書范本格式是什么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