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農村家庭成員土地后獲得的補償能否作為遺產?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遺產糾紛案,裁定土地補償不屬于遺產范疇,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家住烏魯木齊新城區安寧渠鎮某村的張某、張佳、張毅、張兵、張丁是杜馬的孩子。其中,大哥張某于1984年去世,留下妻子錢震和張兵4個孩子。由于丈夫早逝,馬某與4個兒子張兵同居,戶籍在小兒子張丁名下。1999年,在安寧曲鎮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中,馬某以家庭承包的方式承包了3.4畝土地。2004年6月,馬某因病去世。2013年,張兵承包的16.6畝公路建設用地被征用了一半,他得到了178萬元的補償。
張家、張毅、張丁、錢震認為,張兵種的是母親馬某的承包地,張兵征收的8.3畝承包地應包括母親承包地的一半(1.7畝),而征地補償款36.5萬元應認定為馬某的遺產,依法應由合法繼承人繼承。今年1月,張家、張毅、張丁、錢震未能與張兵交涉。他們向新市區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張兵賠償原告29.2萬元(扣除張兵應繼承的部分)。張張辯稱,馬媽媽的戶口在張丁名下。根據《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定,母親承包的土地應登記在張丁名下,因此政府支付給張兵的土地征收補償款不是母親的遺產。4月3日,法院工作人員到安寧渠鎮某村調查該村土地承包情況。村委會主任說,由于該村1999年第二輪土地承包的數據在2002年被燒毀,沒有具體的土地分配數據,因此無法確認馬某承包土地時與誰在一起。庭審中,法院通知張華等人依法參加訴訟。4月11日,錢震向法院申請撤訴。在審查了案件后,法院裁定允許她撤回訴訟。
法院審理此案后認為,根據我國《繼承法》,個人承包所得可以繼承。征地補償是國家征收農村集體土地時給予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補償。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將補償款撥付給失地農民,用于失地農民的預期損失補償和安置,保障失地農民今后的生產生活。因此,征地補償在性質上不屬于合同收入,不能納入遺產范圍。
此外,法院認為,馬某于2004年6月去世,賠償金是在馬某去世后幾年支付的,土地賠償金不歸死者家庭原合同人口。據此,法院認為,張家等人不能證明征地補償金是馬某遺產的事實,其訴求不能成立。
記者潘從武
通訊員范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名譽侵權怎么處罰
2021-02-15故意侵害他人知識產權可以請求懲罰性賠償嗎
2021-02-24公司在合同期內要辭退員工應該有補助嗎
2021-03-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哪些機關組成人員
2020-11-20股權轉讓溢價部分如何交稅
2021-02-14什么是應付票據貼現
2021-02-01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0-11-09法院判決的贍養費可以公司代扣工資嗎
2021-02-10交通事故私了后可不可以繼續要求賠償
2021-02-07擔保合同如何履行
2020-12-15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違反試用期約定如何賠償
2021-03-17飛機延誤險的具體規定是如何的
2020-12-31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車險理陪應標準不同,被保險人是否按比例獲賠
2021-02-14車禍自己受傷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3-01保險公司不理賠如何起訴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