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征地補償標準如下:
第四十七條:國家建設用地由土地使用者支付。耕地征用補償費為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至6倍。其他土地征用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耕地征用補償標準規定。被征收土地上附著物、苗木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增菜地開發建設資金,用地單位除支付補償費外,還應當支付安置補助。土地補償費一般為征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第二,征地安置補助費按需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安置的農業人口數量,按照被征收耕地數量除以被征收單位征地前人均占用耕地數量計算。每一被安置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標準為征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但被征收耕地每公頃最高安置補助不得超過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3) 青苗補償標準:對剛播種的青苗,按季度產值的三分之一補償生產成本。對于種植作物,最高補償是根據第一季度的產值計算的。對可以收割的農作物、油料植物和蔬菜幼苗將不予賠償。對多年生經濟樹種,應盡量移栽,由用地單位支付移栽費;不能移栽必須砍伐的,由用地單位按實際價值補償。林木所有者應當無償砍伐林木。4其他附著物征地補償標準要求對鐵路、公路、高壓電力線、通信線、廣播線等進行搬遷,根據具體情況與有關部門協商,編制投資估算,列入初步設計概算,并提交建設工程請批準。農田水利設施及其他配套建筑物、水井、人工魚塘、養殖場、墳墓、廁所、豬圈等的拆遷補償,按照有關標準支付。用地單位利用耕地建房或者從事其他非農業建設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的規定繳納耕地占用稅。
農村征地補償標準要求:
1。各項征地補償費的具體標準和數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征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準):根據當地統計部門核定的最基層單位的統計年報和物價部門核定的單價。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不能保持被安置農民原有生活水平的,可以增加安置補助。
一旦發生非法征地,要及時維權。如果需要律師的幫助,我們可以點擊在線咨詢系統,直接向律師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后違反有關規定怎么辦
2021-01-08圖書的著作權歸屬是怎樣確定的
2021-03-22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限額是什么
2021-03-16同一行政處罰應當間隔多長時間
2021-01-30交通事故鑒定有傷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25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責任無法認定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3-12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1保險費率是如何確定的
2021-03-25人身保險受益權的喪失
2020-11-24突破“慘淡”局面:家庭財產險要隨著變化變
2021-02-02未召開村民會議簽訂的承包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02小區占地搭建要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20土地出讓房子就可以轉戶嗎
2021-03-15土地轉讓的手續需要什么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