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不少農民利用農閑季節,甚至常年在城里打工。可以說,農民工暫時離開村集體經濟組織只是為了掙錢彌補生產生活需要,他們屬于勤勞富裕的流動人口。農民工雖然離開農村進城,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也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各種受益權益的分配。因此,當他們的承包地被征用時,他們不能取消土地承包權和村民待遇,不能停止收入分配。他們有權和其他村民一樣享有土地補償的分配權。在實踐中,農民工是否有權參與居民補償金的分配,不能絕對一刀切,而應根據其他情況來確定:對以下兩種情況給予特殊待遇:
首先,農民工被國家公務員錄用,身份不再是農業戶籍,而且他們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和各種社會保障,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分配是違反我國現行法律和政策的,不應參與土地補償的分配,如果農民工是正式招收的或被稱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法定代表人,且有穩定可觀的經濟收入和住房條件,不需要以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就不能在劃撥土地補償費時予以劃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集體所有土地征收補償包括土地補償、安置補助、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征地補償過程中,征地單位通常與村委會或村民小組簽訂征地合同,直接向村委會支付征地補償款,包括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助款、苗木補償款和地上附著物補償款。實踐中,按照《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直接向失地農民支付青苗及附著物補償費,沒有異議。但在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分配問題上,存在著不同的爭議。產生爭議的原因是農村“集體成員”身份的認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戶籍這一特殊主體并不是確定集體成員身份的唯一依據,但戶籍權應與土地所有權一并考慮。
一般來說,戶籍在村的,只要農民身份沒有改變,就享有土地權利,土地被征收時,應當作為集體成員分配土地補償款;即使一個人的戶籍已遷出村,也不能簡單粗暴地掠奪其村集體成員資格,還要看他是否仍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為收入來源,村集體義務的大小等因素。上述知識回答了小編關于進城務工農民是否有權獲得征地補償的問題。進城務工的農民是否有權獲得征地補償,決定沒有農村戶口的農民是否沒有征地補償。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能否構成非法采礦罪
2020-11-27公司分立是否可以分割土地
2021-01-12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立案標準
2020-11-11改裝車輛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04贈與房產不可要回的情形
2021-01-16陰陽合同怎么補交稅
2021-02-21在超市摔倒的賠償責任是怎樣
2020-12-14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人壽保險合同內容和投保理賠
2020-11-25產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財產保險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2021-03-16保險出單員能做理賠嗎
2021-02-22保險代理人解除合同需多久
2021-01-30保險代理人可以全權代理保險人嗎
2021-02-09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保險中的重大疾病包括哪些
2021-01-23未全額繳土地出讓金能出土地證嗎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