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是否有權保留征地補償款作為日常開支?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村委會無權將征地補償款留作日常開支,征地補償款只能用于村莊建設,如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苗木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苗木所有人所有。
征地安置補助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被安置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安置補助,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向被安置人員支付安置補助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經被安置人同意,將安置補助款支付給被安置人或者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市、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資金使用的監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向成員公布征地補償的收支情況,接受監督。禁止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和其他有關費用。(1) 全額賠償原則。這一原則從所有權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出發,認為損害賠償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平等,而土地征收則違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要糾正這種不平等的侵犯財產權行為,自然要給予完全賠償,這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2)不完全補償原則。這一原則強調了“所有權的社會義務”的概念,認為財產權并非因社會義務而具有絕對性,可以根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加以限制。但土地征收是對財產權的剝奪,已經超出了財產權的范圍。因此,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應當給予合理的補償,允許依法剝奪財產權,否則財產權的保護將成為一紙空文。(3) 等價補償原則。根據這一原則,由于“特別犧牲”的標準是相對的、積極的,因此,土地征收補償應根據情況采取全額補償或不完全補償的原則。在大多數情況下,根據憲法對財產權的保護和平等原則,征收特殊財產應當給予充分補償,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允許不完全補償。比如,一般對特定財產權的限制都在法律的范圍內,因此要求債權人接受低于客觀價值的賠償并不違反平等原則。縱觀世界各國,土地征收補償的原則各不相同。從世界整體發展趨勢來看,國家合法行為造成損失的賠償范圍和標準日益放寬,使人民群眾遭受的損失得到更加充分、完整的賠償。特別是對于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為了避免強制征收,通常通過與土地所有者合作或協商的方式取得土地。只有談判失敗,他們才能使用土地征用權。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村委會無權截留征地補償款用于日常開支,征地補償款只能用于村里的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章建筑轉租給他人的合同效力怎么認定
2021-03-03怎么查自己是否有罰單
2020-11-14車輛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14食堂無食品經營許可證該接受如何處罰
2021-02-11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離婚財產保全時需要證據嗎
2020-11-23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如何辦理執行案款提存手續
2021-01-11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案例及分析
2021-03-13什么叫房地產交易
2020-12-07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意外傷害保險報銷比例是什么
2021-03-23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商業第三者險的賠償計算方式
2020-11-22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呢
2020-12-17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未征收的土地出讓如何處理
2020-11-18種植土地轉讓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24工業用地的拆遷包括哪些補償項目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