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被拆遷時,法律賦予與拆遷人協商并簽訂補償安置協議的權利。一般來說,房子的主人有權處分。因此,對于產權房來說,房屋一旦被拆遷,就有權與拆遷人協商并簽訂補償協議。那么,當被拆遷房屋是公租房時,誰有權與拆遷人協商并簽訂合同呢?
現實生活中,公租房拆遷引發的糾紛很多,但大多是由于有權簽訂合同的承租人拿到被拆遷房屋的補償款后,私自處罰或想占有房屋而引起的。公共住房租賃權實際上是居住權的體現,可以轉化為產權。有權居住的人享有該房屋所產生的一定份額的產權。認為承租人是房屋的唯一所有人是錯誤的,是對物權的誤解。當房屋拆遷補償分割出現爭議時,如何認定“共有人”資格居住在被拆遷公房內的,即使居住不滿一年,也視為共有人。一般來說,在拆遷許可證簽發之日前,因婚姻關系在本市居住被拆遷公房滿5年的,也視為共同居住,可以領取拆遷補償金;
3,公房被拆遷的城市有常住戶口,因家庭矛盾和住房困難,房屋未被房屋占用。拆遷時,戶籍因服兵役、上大學、服刑等原因遷出公房,市內無福利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視為共同居住人,無權領取公共房屋拆遷貨幣補償金:
1;
2。有購買能力但在獲得單位購房補貼后仍不購買住房,且仍居住在已拆遷公房內的共有居民;
3。他們在拆除城市其他地區的公共住房時獲得了貨幣補償。
從上述解釋可以看出,所謂“同居者”是指在租賃房屋內有城市常住戶口,實際居住在該房屋內的人。在實踐中,有“空房戶”的人不能認定為同居者。如何確定承租人死亡后的繼承人
公房承租人死亡后,其他居民往往為承租人的身份而爭斗。因為誰是承租人決定了誰有權與拆遷人簽訂補償安置協議。法律還明確規定,公房租賃權在某種意義上是繼承的,不因承租人死亡而喪失。原共同居民或者配偶、直系親屬可以繼續履行租賃合同。那么,誰應該被認定為新房客呢?公房承租人和共住人的身份認定條件在不同省市不同,被拆遷人可到當地住建部門查驗身份證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被拆遷房屋的補償款應當歸房屋承租人和全體共住人(共住人)所有。在實際操作中,本市拆遷單位還給予設備搬遷費、臨時安置補助費、搬遷獎勵費、一次性補償費、購買配套安置房獎勵費。根據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房屋拆遷補償民事案件分割的規定》,拆遷補償在承租人與同一人之間,一般遵循一人一份、平等分割的原則取得拆遷補償。但是,如果承租人有以下兩種情況,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得到更多的分數,即:
1。承租人年老體弱,缺乏財力,不能以平均補償購買保障其正常生活的房屋;承租人在取得公房租賃權時多支付價款,實際對居住在公房內的未成年人承擔監護義務的,他可以酌情給更多的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最遲多久出來
2020-12-08如何確定交通事故受訴法院
2021-02-04有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起訴
2021-03-012020年河南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及地址
2021-01-02房產贈與合同可以延遲生效嗎
2021-01-21勞動糾紛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2-13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基層醫院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
2021-01-15逾期不履行合同怎么界定
2020-12-31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五險一金的糾紛要怎么解決
2021-03-21公司執行董事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3用人單位通過怎樣的程序才能實施經濟性裁員
2020-11-16勞動爭議中約定管轄條款是否有效
2020-11-13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投保當天發生車禍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
2020-12-30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