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強制法第四十四條規定:“違法的建筑物、構筑物、設施需要強制拆除的,行政機關應當公告,當事人應當限期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根據這一規定,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期間,行政機關不得強制解除。但是,如果在征地拆遷中出現違法建筑,對違法建筑的綜合考慮因素和處理原則可作如下處理:
1。第一種情況不屬于違法建筑范疇,屬于歷史原因合法建造的房屋,根據《物權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可以取得產權,應當完全納入拆遷補償范圍。在第二種情況下,違法建筑是在當事人沒有主觀違法認識的情況下客觀形成的。從具體認定處理時間節點起,在處罰期限內的,依照行政處罰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處理;超過處罰期限的,依照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不予追究。基于穩定的社會關系,應充分納入拆遷補償范圍。
3。在第三種情況下,雙方和政府都有過錯。由于政府在行政關系中處于強勢地位,其過錯程度應該更高。在處理這些存量違法建筑時,應納入拆遷補償范圍,且比例可考慮在標準補償的70%以上。
4。第四種情況是政府默許造成的違法建設。對于政府應當積極履行職責的行政行為,也應當推定為政府在兩年內默許采取拆除處罰、羈押處罰或者不作為等措施。理由如下:
①過錯責任原則;
②一事不罰原則;對這種情況造成的違章建筑,在處罰范圍內,當事人應當承擔政府默許的舉證責任,將其全部納入拆遷補償征收范圍;如果超出處罰范圍,即現有違法建筑超出查處范圍的,按第一種情況將其全部納入拆遷補償征收范圍。
5。第五種是通過轉讓取得他人的違法建筑。對于這類違法建筑,具體認定和處理期限應追溯到違法建筑原所有人“竣工”時。違法建筑在處罰期限內的,應當以轉讓為對價對違法建筑所有人進行賠償,以補償當事人的直接損失,最大限度地減少當事人的損失;超過處罰期限的,按照第一種情況,也應完全納入拆遷補償范圍。第六個案例是棚戶區。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采取適當的賠償措施。第七種情況是政府征收時違法吊銷當事人許可證,造成事實上的違法建設。當事人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要求賠償和補償。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方協議只有兩方簽字是否生效
2020-11-18中國企業境外上市需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03公司股權轉讓有短期負債怎么處理
2020-11-17債權債務轉讓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2020-12-22交警隊行政處罰期限多長時間
2021-02-21支票背書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2021-01-05農村房屋贈與無協議書有效嗎
2021-02-23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交通事故索賠需要準備哪些醫療費證據
2021-01-15離職后公司扣款合法嗎
2021-02-10小孩在超市受傷,超市一定要負責任嗎
2020-12-02勞動合同不合法服務期限還有效嗎
2021-01-30員工調崗通知書
2020-12-15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無證駕駛致人死傷保險賠嗎
2021-02-03車上人員受傷如何理賠
2021-02-05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關于熊孩子小區內刮花車案件分析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