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某經濟合作社與東莞某工業公司土地出讓合同糾紛律師實際辦案材料。律師根據本案事實和有關法律法規,提出以下意見,供合議庭參考:。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土地出讓合同無效,由被上訴人承擔主要責任。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于一九九八年七月五日簽署土地轉讓合約。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法)于12月29日頒布實施,1998年和1991年1月4日國務院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土地法實施條例》)適用。上述土地法第二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國務院頒布的《土地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土地不得“非法轉讓”。土地出讓的法定程序為:①建設單位持批準的設計任務或初步設計方案等文件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用地;②土地管理部門對建設用地申請進行審查,批準后,組織建設單位與被征地單位依法協商土地補償安置方案;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發建設用地批準書;④建設項目竣工后,核發土地使用證。《土地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九條還規定:“農村承包經營者和個體工商戶從事非農生產經營活動,應當使用原宅基地;確需單獨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用地申請必須持有關部門的批準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村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由村民代表大會或者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討論批準。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政府按照省規定的批準權限批準,自治區、直轄市。”這里還明確規定,確需使用集體土地的,必須持有關部門的批準文件向土地所在村農民集體組織提出申請。
本案中,被上訴人直接與上訴人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不符合法定程序。被上訴人未依法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建設用地,未持有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用地批準文件,也沒有建廠的設計方案和圖紙。要求上訴人先領取土地使用證,顯然是在逃避法律程序。其目的是為了逃避國家應該征收的土地出讓金。因此,本案中的《土地出讓合同》無效,被上訴人應承擔主要過錯責任。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在擔保法中的效力
2021-03-19農民工工資拖欠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18監獄假釋以后多久出獄
2020-11-17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訂婚了對方想退婚怎么辦
2021-02-22別人盜取個人隱私可以報警嗎
2021-02-08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吃霸王餐違法嗎
2021-03-21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將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有效
2020-11-30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保險追償權糾紛答辯狀
2020-12-06保險公司組織形式是如何的
2021-02-17保險受益權的變動分析
2021-03-11淺議審判實踐中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適用
2021-03-03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1-01-04土地轉包期內乙方死亡繼承人可以繼承嗎
2021-03-15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的概念是什么,農民不愿意土地托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1-02-17沒有營業執照,可以按照住改非拆遷補償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