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6日,李佳(江西南康某初中生)開學報到后,班主任張某為他辦理了報名等相關手續。同年6月20日,李佳死于交通事故。之后,父親李毅拿著張某出具的保險證明,但在投保欄中沒有填寫李佳的姓名,到學校要求保險賠償。經檢查,學校發現被保險人留存的戶口簿上沒有李佳的名字。因此,學校認為李佳沒有參加保險,因此不能代其向保險公司索賠。李毅要求律師起訴法院,要求法院賠償學校未能獲得賠償的保險金5000元。
此外,經核實,本案涉及的險種為“國壽學生兒童安全保險”,由中國民族保險公司南康分公司委托,每學期初辦理手續。學校指定負責報到的老師具體辦理,向學生收取30元保險費,并向學生或學生家長出具保險證明;根據要求,保險證明上應填寫被保險人姓名和日期,并由被保險人簽字經辦人;保險憑證撕成兩半,一半給參保學生或其家長,另一半作為存根;教師對參保學生進行登記,交學校和壽險公司備查。如果投保學生在保險期間死亡,人壽保險公司將一次性賠償5000元。截至報名結束,張某已為53名學生辦理了報名手續,其中37人參加了保險。但由于疏忽大意,只在發給學生的保險憑證中部分填寫了投保學生的姓名,其余只填寫了投保日期和“張”的姓名。報名結束后,張某將保險證明存根和保險費一起通過學校教務處交給了人壽保險公司。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根據學校的申請,增設了人壽公司為被告。在一審和二審過程中,法院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爭議]
一審意見認為保險合同不成立,學校有過錯,學校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理由:李毅持有張某出具的“國壽學生兒童安全保險”證明,證明李毅委托兒子李佳繳納30元保險費,形成了李毅與學校的一種委托保險關系;但張某收取30元保險費后,李毅并未辦理為李毅投保,導致李毅與壽險公司之間沒有保險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二條規定,學校賠償李毅保險賠償金5000元。根據二審意見,如果保險合同不成立,壽險公司和學校都不需要賠償。理由:李毅雖然持有張某出具的保險證明,但被保險人一欄中并沒有填寫李佳的名字,同班很多學生的保險證明也是如此。同時,保險證明存根和參保學生名冊上也沒有李佳的名字。李毅未能獲得賠償的直接原因是沒有證據證明他向張某支付了30元保險費,學校的拍攝現場和墓葬有誤,但這并不是李毅未能獲得賠償的直接原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應當駁回李毅的訴訟請求。他們都認為保險合同沒有成立。筆者認為:本案的性質不是侵權糾紛,而是保險合同糾紛。爭議的主要問題是當保險憑證有瑕疵時,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的關系能否得到承認。在保險理論上,張某出具的保險憑證稱為“臨時保險單”,又稱“臨時保險單”。在正式保單簽發前,由保險人或其代理人向被保險人簽發的臨時保險憑證。“臨時保險單”的內容相對簡單,只寫明被保險人名稱、保險險種、保險標的等重要事項。未注明的,以正式保險單內容為準。“臨時保險單”的法律效力與正式保險單相同。因此,“臨時保險單”具有證明保險合同成立的意義。
但李毅提供的“臨時保險單”存在缺陷:保險代理人張某只在自己的姓名上簽字并填寫日期,卻沒有在被保險人一欄填寫李佳的姓名。雖然李毅可以提供“臨時保險單”來確定保險合同關系的成立,但“臨時保險單”上沒有被保險人的姓名。即使李毅已經投保,也無法確定被保險人是已經死亡的李佳。那么,保險關系中沒有被保險人,也沒有保險標的,保險合同就不能成立。“臨時保險單”的缺陷使其不具備“臨時保險單”的資格,不能直接證明保險合同關系的成立。筆者認為,保險合同不成立,顯然是不全面的。將保險代理人的過失行為造成的后果轉移給投保人是不公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保險代理人代表保險人授權的保險人辦理保險業務的行為,由保險人負責。”因此,保險代理人的行為實際上是保險人的行為,而保險代理人行為的后果也由保險人承擔。
本案中,李毅提供了一份有瑕疵的“臨時保險單”,可以證明以下事實:一是保險代理人收取了30元保險費。因為代理人只負責本班學生的保險業務,不負責社會上大多數不具體的人。李佳是班里的一名學生,手里拿著他開的“臨時保險單”,證明他已經領到了30元的保險費。二是李毅已在仁壽公司投保。作為保險代理人,張某收受了李毅委托給兒子李佳的30元保險費。可以認定,張某代表壽險公司接受了李毅的保險,保險合同成立。在處理類似案件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被保險人主觀上是否善意。以本案為例,除了李毅的保險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李毅沒有保險。兒子去世后,為了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他利用張某的過失,向他人“領取”了一份沒有被保險人姓名的“臨時保險單”索賠,或與保險代理人惡意串通,意圖騙取保險金,對偽造、模仿保險代理人筆跡簽發“臨時保險單”、涂改、篡改“臨時保險單”的惡意行為進行了探討。李毅作為監護人,委托兒子投保,壽險公司的代理人、學校或老師也可以批準。在李毅看來,張某出具的任何保險證明都可以證明保險合同的成立和有效。第二是“臨時保險單”存根和被保險人姓名登記簿的效力。壽險公司或許可以為上述結論辯護。因為“臨時保險單”上沒有存根,被保險人姓名登記簿上也沒有李佳的名字。表面上看,理由是充分的,但深入分析,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臨時保險單”存根和參保學生名冊不是保險合同的基本文件。其次,“臨時保險單”存根和參保學生名冊是壽險公司自己設置的文件。法律或被保險人不承認此類文件在合同糾紛中的作用、效力和作用。在長期實踐中,保險合同成立與否,取決于是否存在合同或“臨時保險單”。如有,應認定保險合同不成立。本案爭議的“臨時保險單”雖有瑕疵,但系保險代理人張某所為,符合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未成年能不能構成特別累犯
2021-01-25買賣婚姻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1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1-15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商標侵權行為刑事立案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購房定金可以退嗎,怎么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1-20數罪并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10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實習期工資可以現結嗎
2020-11-13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交通意外險理賠時需注意什么
2021-02-12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財產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3-13“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家財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30保險合同的特約條款包括哪些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