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房屋拆遷評估方法有:市場比較法、成本法、收益法、假設開發法和基準地價修正法。其中,后三種可在雙方選擇后適用。市場比較法是最能讓當事人信服和接受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可以直接反映估價對象的市場價格,但其前提是必須有類似的房屋交易實例進行比較。貴陽市規定,采用市場比較法評估房屋拆遷時,選取的參考案例應當與被拆遷房屋的位置、用途、建筑結構相同或者近似。參考案例的交易時間不得超過自評估時點起12個月。選擇的參考案例應多于3個,參考案例的綜合修正系數不應超過30%。但由于市場比較法需要交易案例作為參考資料,實踐中的交易案例很少,如公共設施、公益性住房、農村住房等,因此雙方可以對這些房屋拆遷估價采用其他估價方法。成本法是通過計算估價對象在估價時點的重置價格或重建價格,扣除折舊,估計估價對象客觀合理的價格或價值。收益法是估計估價對象未來正常的凈收益,并采用適當的資本化率將其折現至估價時點進行累加,以估計估價對象客觀合理的價格或價值。假設開發法是對估價對象在開發完成后的價值進行估計,扣除估計的正常開發成本、稅金和利潤,從而估計出估價對象客觀合理的價格或價值。在政府確定并公布基準地價的地區,通過調整估價對象所在地段的基準地價,得出估價對象的目標地價。拆遷評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評估方法存在的問題。目前,大多數城市房地產的拆遷價格是采用基準價與新建、區位、臨街系數相結合的方法綜合確定的。計算方法與《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房地產估價條例》精神不符。首先,房價是由市場決定的,市場不僅受其內在有形的物理因素的影響,而且受市場中諸多因素的影響,后者的影響往往大于前者。比如樓盤周邊環境的影響因素,同一樓盤同一位置,并不意味著周邊環境是一樣的。這是因為房地產的特點(個性)決定的,所以我們僅僅根據基準價來計算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是沒有說服力的。其次,《房地產估價規范》中找不到“基準價”一詞的由來,更談不上其計算的依據和科學性。事實上,它仍然是一種政府行為,擺脫不了政府的干預。因此,住房基準價格不是一種市場行為,不能準確反映房地產市場在住房價格變動面前,政府及其部門故意降低基準價格。(1) 土地補償價格沒有真正反映出來。在一些城市,現行的房屋拆遷補償價格是一種新的房屋拆遷補償價格,其最終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反映房屋本身的內在形態價格,卻不能正確反映房屋實體的經濟效用價值,更不能反映土地的無形資產價格。當然,這一最終結果普遍反映了補償價格這一結論偏低。沒有充分考慮房地產的容積率和建筑密度等合理利用土地的因素,而是將土地和房屋的重置價合并為基準價,以房屋建筑面積計算。其結果必然導致人們誤以為同質同量同價的土地容積率高,建筑密度大的土地地價高;(2)政府部門干預較多,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為了體現政績,降價、降成本、坑地價民以利,害民以利,與民爭利,會損害政府形象。房屋性質認定中存在的問題有:我國有關房地產的法律法規滯后于部分被拆遷房屋,相關手續確實難以完善。但是,一些城市一味強調程序的完善,僵化教條地認定房屋的性質,而不考慮實際用途和使用價值。最終導致對歷史的不尊重,未能體現住房能帶來更大利益的客觀事實。
5。安置房價格確定中的問題眾所周知,安置房是拆遷人提供的(一般由開發商提供),其價格應該由開發商根據市場來確定,而被拆遷的房屋是否也是全市場價?當然,這是有差距的。一是房屋拆遷補償價格的確定存在問題,二是安置房價格滯后于被拆遷房屋價格(由于開發期的存在)不同時,必然導致安置房價格之間的不公平和公平以及拆遷補償價格。首先,以市場價格評估房屋拆遷是公平合理的;但城市居民特別是拆遷范圍內的居民經濟存在嚴重的兩級分化問題。他們是弱勢群體,大多數是下崗職工和失業居民。他們中的一些人長期臥病在床,他們的生活來源依靠子女和周圍社區的居民。即使房子很破,也能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這些居民一旦被拆遷,就會失去原有穩定的生產生活秩序,當他們拿到拆遷補償金時,這微薄的補償金又能給他們帶來什么?他們買不起小房子。拆遷補償方式。產權交易。
是指拆遷人將異地或原土地上重建的房屋與被拆遷人的房屋進行交換,被拆遷人的原房屋被拆遷后仍保留相應的房屋產權。
對被拆遷人的剩余住房率有負面影響,但有利于保障被拆遷人的房屋產權等合法權益,這也符合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勢所趨。因此,《拆遷條例》賦予被拆遷人以產權交換形式要求賠償的權利,并規定:“拆遷出租房屋時,應當實行產權交換。”當然,產權交換不是絕對的。對有特殊困難且無其他房屋可交換的建設項目,不能支持被拆遷人產權交換的要求。此外,拆除地面附屬建筑不實行產權交換,而是要發放拆遷補貼。
2。
是指拆遷人以支付貨幣的形式賠償因拆遷房屋造成的經濟損失。價格補償是拆遷人愿意采取的一種形式。既能一次性解決房屋拆遷安置中的各種問題,又能有效提高房地產管理效率。缺點是房地產開發初期投資過大。三。產權交易與價格補償相結合。
產權交易與價格補償相結合,是指在拆遷補償中對部分被拆遷房屋實施產權交易與價格補償。這是一種妥協形式,有利于協調雙方在賠償形式上的分歧。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如何認定及處罰
2020-12-18政府征地老百姓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22代理人身損害案件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13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有哪些
2021-01-29投資者如何參與科創板
2020-11-20未打轉向燈追尾怎么辦
2021-02-03個人可以做傷殘鑒定嗎
2021-03-09判決書下來后多久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8反擔保合同必須三方簽字嗎
2021-03-12一個月未還款賣方能解除分期付款合同嗎
2021-02-24買私人地皮蓋房子,拆遷能否得到賠償
2021-01-03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房地產投資技巧
2020-11-19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飛機延誤找誰賠償
2021-02-10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保險公司何時不用賠償
2020-12-02購買車險要注意規避哪些“免賠”風險
2021-02-14在保險公司掛職有危險嗎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