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52條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應推定“惡意串通”是否為個人心理活動。在綜合分析相關證據的基礎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則》)第九條的規定,根據日常經驗、行為習慣,按照概率原則判斷和確定,張因營業資金周轉向李等人共借款34.1萬元,并同意以其房屋作為抵押。由于當時房屋產權證仍在辦理過程中,他沒有辦理抵押登記。貸款到期后,張沒有按約定還款,消失了。此前,張私下與兄弟張達成協議,將房屋轉讓給張,并在證件辦理材料上劃掉“張”的簽名,改為“張”。后來,張作為該房屋的初始所有人取得了該房屋的產權證。經核實,該房屋是張唯一的固定資產。李等人以張逃避債務、惡意轉讓財產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關于張與張之間的房屋轉讓行為是否有效,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轉讓有效是因為張a和張B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轉讓協議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轉讓標的為合法財產,受讓人已取得產權證書,轉讓已完成。第二種觀點認為轉讓無效。究其原因,是張為了逃避債務,惡意轉讓財產,使李等人的債權無法實現。該行為損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應被視為無效。評論作者同意第二種觀點。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張與張之間的房屋轉讓是否為《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無效“惡意串通”行為,“惡意串通”的含義。包括《合同法》在內,我國現行民法和司法解釋都沒有明確界定“惡意串通”,惡意串通一般被定義為謀取非法利益、合謀損害他人利益的違法行為。其構成要件有二:一是主觀心態是故意的,即明知某一行為會損害他人權益,仍積極推動該行為的發生或實施;二是謀取利益,即通過實施這種行為,我們可以獲得一定的利益,包括直接增加我們自己的利益,以及通過減少支出間接增加我們自己的利益。二是如何識別“惡意串通”。當事人的主觀心態是判斷其是否構成“惡意串通”的關鍵,主觀心態屬于個人內部活動的范圍,除當事人自認外,難以直接確認或核實。如果僅按照“誰主張,誰提供證據”的規則分配舉證責任,要求權利主張方承擔全部舉證責任,則更有可能基于客觀原因無法提供證據,進而敗訴,這是不可操作的。對于類似情況,更合理的做法是采用推定方法來完成證明和認證,即根據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或確定的事實,根據日常習慣經驗,推斷和判斷未知事實是否存在,并允許相關當事人反證和反駁。只要概率高,就可以對某一事實作出最好的判斷,從而最大限度地反映案件的真實情況。《證據規則》第9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無需證明下列事實:……(3)根據法律或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規則可以推斷的另一事實;……”因此,在民事訴訟過程中,采用推定方法確定案件事實是符合法律的。應當指出的是,推定方法僅限于難以通過證據直接證明的案件。推定事實仍需以已知事實為基礎或以有效證據為依據,推定方法并不免除當事人的其他舉證責任。在確定是否存在“惡意共謀”時,推定方法僅適用于確定當事人是否故意實施行為的心理狀態。對于當事人是否基于該行為謀取利益,主張權利的對方仍需提供證據。三、“惡意串通”的法律后果。《合同法》第52條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班宿舍洗澡摔傷算工傷嗎
2021-03-01論商業誹謗行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2020-11-19動產抵押具有追及力嗎
2021-02-0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銀行貸款逾期不還會坐牢嗎
2020-12-16倒車與直行相撞誰全責
2020-11-16離婚后還有哪些民事權利和義務
2021-02-07商業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3-17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非完全民事能力人怎樣行使繼承權
2021-03-14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因工致亡應該怎么賠償
2020-12-24同行業財務崗位有競業限制嗎
2020-12-29新《集體合同規定》注重對女職工特殊保護
2020-12-10工會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26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單位交意外保險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