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詐和合同糾紛有什么區(qū)別嗎。合同欺詐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根據其性質的不同,合同詐騙分為民事詐騙和刑事詐騙。合同詐騙是以訂立合同為手段,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或者隱瞞事實,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在理解上,容易混淆合同詐騙,如合同詐騙和合同詐騙。合同民事欺詐是指當事人一方故意告知對方虛假信息,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以此誘導或者誤導對方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從而簽訂合同達到欺詐目的。合同民事欺詐的主要方式有:1、虛假質量欺詐;2、虛假商品標識欺詐;3、虛假合同主體欺詐;4、虛假宣傳欺詐;5、虛假價格欺詐。民事合同欺詐主要有四個特點。
首先,欺詐方以欺詐手段發(fā)出欺騙性或者虛假的邀請,誘導對方發(fā)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達到簽訂合同的目的。二是欺詐方對合同的主要條款和相關關鍵事實作虛假介紹,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向對方發(fā)出訂立合同的意圖,致使對方作出錯誤承諾,以達到訂立合同的目的。合同生效后,欺詐方通過履行合同達到獲取非法利益的目的。目前,合同詐騙的突出特點是,詐騙人一般具有法定主體資格或一定的實際履行能力,也可能積極履行已簽訂合同的部分條款,即通過履行一定的合同義務,從被騙方獲取非法利益。
合同欺詐也以合同的形式進行,但與合同糾紛不同。二者的區(qū)別主要取決于行為人是否具有騙取他人財物和非法占有財物的目的,客觀上是否采取了欺騙手段,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不是唯一的標準。第一個區(qū)別是,行為人明知自己沒有實際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意愿,簽訂合同只是為了占有對方的財產,這是合同欺詐。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由于客觀原因或者主觀原因,有履行合同的誠意,高估自己履行合同的能力,經努力仍達不到效果的,按合同糾紛處理。第二個區(qū)別:合同簽訂時和簽訂后,行為人有履行能力,但捏造事實或者找借口,故意不履行合同。為達到占有對方財產的目的,構成合同詐騙罪。當事人因故在工作中發(fā)生錯誤,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按合同糾紛處理。以上是關于合同欺詐和合同糾紛的區(qū)別。我希望它能幫助你。如果您還需要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律霸官方網站,并在線咨詢我們的律霸律師。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機構的業(yè)務范圍包括哪些
2021-03-18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配偶是直系親屬嗎
2021-01-16借款到期日超過三年還能起訴嗎
2021-02-13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新《集體合同規(guī)定》注重對女職工特殊保護
2020-12-10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裁員多少人以上要提前30日公告
2021-01-05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人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
2020-12-27飛機行李延誤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為何簽訂了保險合同還常會引發(fā)許多保險糾紛?
2020-12-16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佛山市某宗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7失業(yè)保險基金是存在哪里的
2021-02-06駕駛員出車禍死亡負主要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1-06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
2020-11-28摩托車必須買保險嗎
2021-02-04保險收展員的主要職責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