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雙方沒有簽訂合同,就不必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是真的嗎?我國《合同法》規定了締約過失責任,如何劃分不成立。《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一)以訂立合同為借口惡意協商的;(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的;(三)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締約過失責任是指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給對方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根據自愿原則,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是否簽訂合同、與誰簽訂合同以及簽訂何種合同。為訂立合同,與他人協商不成的,不承擔責任。但是,當事人在協商合同時,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依照本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1以簽訂合同為借口惡意談判。所謂“借”,是指與對方根本沒有訂立合同的目的,與對方談判只是借口,目的是損害對方或第三人的利益,惡意與對方談判。例如,a知道B有轉讓餐廳的意圖,而a不想購買餐廳。然而,為了阻止B將餐廳賣給競爭對手C,a假裝和B談判了很長時間。當C買下另一家餐館時,a中斷了談判。后來,B以低于C.2的價格出售了這家餐館。訂立合同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的。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合同無效原因的一方未通知對方的,在合同有效期內,該方應當對對方因信賴無過錯而遭受的損失承擔責任。三。其他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雙方根據誠實信用原則進行談判。有些談判成功或有些不成功并不奇怪。半途而廢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當事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終止談判,則是不正常的。損害對方利益的,應當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并賠償損失。例如,甲方向乙方保證,如果乙方努力積累經驗并打算投資15萬美元,將授予乙方特許經營權。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乙方為簽訂本合同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始終堅信能從甲方獲得獨家許可證,當簽訂本協議的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后,甲方將通知乙方必須投入更多的資金。乙方拒絕此要求,同時有權要求甲方賠償甲方為準備訂立合同所發生的費用。締約過失責任方應當賠償受害方。賠償以受害方的損失為限。這種損失包括直接利益的減少,如談判中產生的費用,以及受害方失去與第三方訂立合同的機會。
以上知識是小編的答案,只要雙方不簽合同,就不必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希望它能幫助你。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雙方是否只要不簽合同,就不必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何分割,或者其他與法律有關的問題,你可以咨詢律師律師網. 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工友誤傷可以雙賠嗎
2021-03-20哪些人可以向行政機關要求賠償
2021-01-18前男友長期打騷擾電話算侵犯隱私嗎
2021-01-23銷售虛擬貨幣是否違法犯罪
2020-11-14版權注冊費如何繳納
2020-12-30剝奪政治權利的相關司法解釋都有些什么
2021-03-16匯票出票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16沒收個人財產包括違法所得嗎
2020-12-09華僑、港澳臺居民在內地結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0-12-29異地案可以移交本地嗎
2021-01-15醫療糾紛撤訴訴訟費退還嗎
2020-12-21代位繼承的取得要求是什么
2020-11-07房產怎么解除抵押
2021-02-21精神病人能繼承遺產嗎
2020-11-26學校是否有權強制學生上晚自習
2020-12-29自己家修的路不準他人用違法嗎
2020-12-11抵押貸款要壓房產證原件嗎
2020-11-13住房公積金如何提取
2021-03-07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