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國家賠償案件適用質證程序,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審理國家賠償案件適用質證程序的規定》法院(以下簡稱賠償委員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國家賠償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一條賠償委員會依照國家賠償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聽取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的陳述和抗辯,并進行質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書面審理不能解決的,賠償委員會可以組織賠償請求人和賠償責任機關進行質證:(一)對侵權事實、損害后果和因果關系的爭議;(二)對侵權行為的爭議國家是否不承擔《國家賠償法》第十九條規定的賠償責任;(三)賠償方式、賠償項目、賠償金額有爭議;(四)賠償委員會認為應當質證的其他情形。第三條質證應當公開進行,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申請非公開質證的,賠償委員會不得公開質證。第四條賠償請求人和賠償責任機關在質證活動中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有權委托代理人,申請回避,提供證據,申請查閱、復制本案質證材料,陳述意見,質詢、答辯,應當依法行使質證權利,遵守質證秩序。第五條賠償請求人和賠償責任機關對自己主張的事實承擔有利于自己的舉證責任,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承擔不利后果。第六條有下列事實需要證明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承擔舉證責任:(一)賠償義務機關行為的合法性;(二)賠償義務機關沒有過錯;(三)因賠償義務機關的過錯不能證明請求人的事實;(四)賠償義務機關的行為與在押被羈押人的死亡或者無行為能力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第七條賠償義務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一)屬于法定免責案件;(二)賠償請求超過法定期限的;(三)有其他抗辯事由的。第八條賠償委員會認為必要時,可以通知復議機關參加質證,復議機關應當說明復議決定的事實和法律依據。第九條賠償請求人可以在舉證期限內向賠償委員會申請取得下列證據:(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管,賠償請求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無權查閱所取得的證據/(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三)申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收集的其他證據。原告向賠償委員會申請取證時,應當提供具體線索。第十條賠償委員會有權要求賠償請求人和賠償責任機關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對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或者增設質證參加人、中止審判、終止審判、回避等程序性事項,賠償委員會可以進行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人員。第十一條賠償請求人和賠償責任機關應當自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十日內提供證據。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責任機關因客觀原因不能在期限內提供證據的,賠償委員會可以根據申請延長舉證期限。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提供證據的,應當承擔相應的不利后果。第十二條證據較多或者問題復雜的案件,賠償委員會可以組織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在質證前交換證據,明確爭議焦點,并將交換證據情況記入卷冊。
申請人與賠償義務機關在證據交換過程中沒有爭議并記錄在案的證據,經審判員質證說明后,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第十三條賠償委員會應當指定法官組織質證,并在質證前三日通知賠償請求人、賠償責任機關和其他質證參加人。必要時,賠償委員會可以通知履行原職權的賠償義務機關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到庭詢問。
賠償委員會決定展開質證的,應當在質證前三日公告訴因、請求人和賠償責任機關的名稱以及質證的時間、地點。第十四條審理國家賠償案件適用質證程序,未經質證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法律或者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五條賠償請求人和賠償責任機關應當對證據的關聯性、真實性、合法性以及證據是否充分、有力程度進行質證。第十六條質證開始前,書記員應當查明質證參加人是否在場,并宣布質證紀律。
質證開始時,負責質證的法官應當核對請求人和賠償責任機關,公布案由,公布審判員、書記員名單,告知請求人和賠償責任機關質證的權利和義務,并告知賠償責任機關詢問是否申請取款。第十七條質證一般按下列順序進行: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分別陳述,復議機關作出說明;法官總結爭議焦點;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分別陳述,復議機關作出說明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分別提出證據和意見;
(4)詢問參加質證的證人、鑒定人和檢查人;
(5)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對爭議進行質詢和辯論事項;
(6)法官應當公布申請人與賠償義務機關有相同理解的事實和證據;
(7)申請人與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最后陳述意見。第十八條賠償委員會應當根據申請人取得的證據,對申請人提供的證據進行質證。
質證時,應當出示賠償委員會根據職權取得的證據,說明取得證據的情況,聽取賠償請求人和賠償責任機關的意見。第十九條賠償請求人或者賠償義務機關在質證中明確承認對方當事人對自己主張的事實的,對方當事人不需要舉證;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經法官詢問仍不明確表示的并說明其法律后果,應視為對事實的承認。
如果t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賠償適用情形
2020-12-14如何認識保證合同
2021-01-23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24農村房屋贈與無協議書有效嗎
2021-02-23法院違法審理案件怎么找證據
2021-03-06仲裁授權委托書格式范本
2021-03-06勞動合同變更需要員工同意嗎
2021-02-06設立商業銀行要公告嗎
2021-02-04多人建筑合同糾紛如何起訴
2020-12-08訴訟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離婚訴訟途徑有哪些
2021-02-26合同還沒到期辭職了合同會解除嗎
2021-03-17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11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產品責任保險條款概念
2020-11-20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駕駛員下車修理受傷仲裁委裁決保險不賠
2020-11-19單位失業保險金沒買合法嗎
2021-01-13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會被公布嗎
2021-03-14承包林地需要辦理什么證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