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公證民事案件條例》(2014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14次會議通過)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14次會議(2014年4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6月6日起施行。)為正確審理與公證活動有關的民事案件,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侵權責任法》,制定本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并結合審判實踐。第一條公證事項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依照公證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的,以公證機關為被告,人民法院作為侵權責任糾紛案件受理。第二條當事人或者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起訴變更、撤銷或者確認公證書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可以依照《公證書》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向出具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核法律。第三條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公證的民事權利義務有爭議的,可以依照公證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證事項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民事權利義務發生爭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依法不予受理。但經公證的債權文書經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除外。第四條公證事項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供證據證明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在公證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公證機構有過錯:(二)損毀、篡改公證書或者公證檔案的;(三)泄露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四)違反公證程序出具公證書的,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制定的證明規則和行業規范;(五)公證機構在公證過程中不履行審核義務,造成公證書錯誤或者不真實的;(六)經公證事項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申請,對有錯誤的公證書不予更正或者補正的;(七)其他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強制性規定的行為。第五條當事人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申請公證,造成公證書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公證機構依法履行審核職責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不依法履行審核職責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對應的補充責任;明知公證材料虛假或者惡意串通當事人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第六條人民法院明知公證機構出具的公證書不真實、不合法,對公證事項的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不予支持,仍以此給自己造成損失并要求公證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第七條本規定施行后,涉及公證活動的民事案件尚未終審的,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施行前已經終審的,當事人根據審判情況申請再審或者決定再審的,適用本規定在監理程序中,不適用本規定。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爭議調解協議書
2021-01-15股權轉讓工商怎么變更股東
2021-03-08訂金與定金的差別有哪些
2020-12-14沒有借貸憑證可以向法院提起借貸訴訟嗎
2020-12-03涉外婚姻怎樣辦理結婚證
2020-12-12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土地確權女兒可繼承嗎
2020-11-16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政府回購房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2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住房公積金賬戶能否執行
2021-01-18試用期離職老板不簽字怎么辦
2021-02-28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保險修車是自己先墊付嗎沒有那么多錢怎么辦
2021-01-08交通事故本車人員受害能否要求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6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