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賠償適用于人身傷害等案件。一般來說,勞動爭議中不存在精神賠償。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是什么?一、人格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人格權是法律賦予權利人人格利益內容的權利,必須作為獨立的法人人格享有,與主體人格不可分割。根據《最高法院關于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認定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一條的規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受到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依法處理:一是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二是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三是尊嚴權、人身自由權。根據第四條規定,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而永久滅失或者損壞的,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身份權是民事主體基于一定身份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它不是民事主體的固有權利,而是民事主體通過一定的行為或事實取得地位所享有的權利。目前,在最高法院《關于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認定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中,關于身份權的規定包括親權、親屬權、監護權等。身份權是一種社會關系。如果處理不當,將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對于親屬關系和監護關系的侵害,通過對被害人精神損失的請求,有利于對這種關系的保護和對被害人的賠償。一般來說,精神損害賠償是針對人格權和身份權的侵害,但由于某些特定的物品在被人持有時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因而具有特殊的人格化意義。侵權人的行為導致客體的永久性損失或損害,會給受害人帶來更大程度的心理和精神損害。如果財產本身的價值不足以彌補被害人的精神打擊和痛苦,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也是非常必要的。第四,侵害婚姻關系的精神損害賠償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關系,也會影響到家庭和社會關系。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社會問題和社會不穩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要求損害賠償:一、重婚;二、配偶與他人同居;三、家庭暴力;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此時,法院應當從法律功能和目的的角度支持無罪方的財產賠償請求或精神賠償請求。在婚姻關系中,如果一方有上述行為,對婚姻另一方造成的精神損害是無法治愈的。法律規定,這種精神損害的賠償是以保護配偶權為基礎的。我國《精神損害賠償解釋》規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誹謗、貶低、誹謗、侵犯公共利益的;(二)非法泄露、使用死者隱私的,或者以其他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方式侵犯死者隱私的;(三)非法使用、損壞遺骨的,或者以其他違背社會公共利益或者社會公德的方式侵犯遺骨的。
對死者上述人格權的保護不是對死者人格權的保護,其意義在于對其近親屬權利的保護。對死者實施的侵權行為可能對其近親屬產生影響。
通過以上的詳細介紹,你一定了解一些精神補償的知識。如果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真的受到傷害,我們決不能忍氣吞聲。我們必須合理地與他人談判,為我們的合法利益而戰。如果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我們建議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我們的權益。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的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合同違約應起訴誰
2020-11-14婚姻關系效力包括結婚時間嗎
2021-03-23公司股份制改制相關問題的討論
2021-01-13只領結婚證后就離婚能要求男方賠償嗎
2020-12-21商標侵權是否必須要物證
2021-02-19交通事故處理收費標準
2021-03-22無競業限制但有保密條款是否應該補償
2020-11-08被投保人戶籍注銷合同是否終止
2020-12-09構成合同詐騙罪的主觀要件有哪些
2020-11-30繼承權人喪失繼承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3學生在校住宿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3集體土地可以進行流轉嗎
2021-01-07提前離職扣工資嗎
2021-02-25子公司是否有簽訂勞動合同的資格
2021-01-22固定期限合同履行中辭職怎么辦
2021-01-14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買車險小心免賠保險條款
2020-12-02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