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雙方通過協議或訴訟方式離婚后,如果小孩,則必然在離婚時未得到直接撫養孩子的父親或母親對孩子探視權的問題,我國《婚姻法》對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次數作出了相關規定。探視的方式應先由雙方共同協定,未達成合意的再有人民法院判決。
一、法律條文
《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
“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一般法院會判決另一方在每個月的單周或雙周的某一天行使探視權,也可能會有一至兩天的探視時間。如果另一方行使探視權明顯影響孩子的成長健康,或十周歲以下的兒童明確不愿被另一方探視,可另行向法院起訴,由法院暫時中止另一方的探視權。除此之外,任何人不能剝奪另一方對孩子的探視權。
二、探望權次數
探望權是一項立法權利。探望權的行使是享有探望權的主體執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離婚判決或雙方生效協議的實質性內容。這種權利是父母基于親子關系而享有親權的一種體現。只要當事人在離婚或變更撫養關系時不放棄,探望權就與直接撫養權同時成立。這種權利不需要確定,是自然享有的,所需要主張只是探望方式、時間等。
由于探望權的行使,涉及到直接撫養子女一方及子女的利益。修訂后的《婚姻法》規定:“行使探望權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婚姻法》在確定探望權的行使問題上,確立了當事人協議與法院判決兩種方式,并且確立了“當事人協議優先”的原則。
根據“協議優先”的原則,探望權的行使首先由當事人協議。協議的內容主要包括探望的時間、地點、方式等問題。協議可在法庭外進行,也可在人民法院調解過程中進行,協議的內容應記載在離婚調解書上。之所以由當事人協議,是因為當事人雙方對自己和子女生活實際狀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使達成的協議不致脫離實際情況,同時通過平等協商達成的協議也容易執行。
我國《婚姻法》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即有探視權。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次數,也應尊重被探視人的意愿。在現實司法實踐中,探視權的形式問題確定了當事人協議和有人民法院判決的問題,并優先適用“當事人協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辦結婚證需要什么材料,結婚登記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21結婚的法定年齡是多少歲
2020-12-24法院離婚流程是什么?
2020-11-212020最新離婚協議書范文
2020-12-10離婚協議撤銷可以嗎,是否能撤銷離婚協議書
2021-01-032020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1-07夫妻分居協議怎么寫?
2020-12-02家暴離婚賠償是怎樣的
2020-11-19上海離婚率高的影響有哪些?
2020-12-15自愿離婚協議書內容是什么,自愿離婚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07怎樣辦理離婚手續?
2020-11-14離婚律師費用多少
2021-02-26一份離婚答辯狀范本
2020-11-26未婚生子撫養權歸誰,怎么確定子女的撫養權
2021-01-12夫妻離婚該如何爭取孩子撫養權
2020-11-21監護權與撫養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0監護權糾紛怎么解決
2020-12-15父子關系證明模板
2021-01-17離婚后孩子撫養權如何爭取?
2020-12-13協議離婚孩子撫養權變更應該怎么做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