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為了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緊急避險。采取緊急避險行為有一個構成條件就是不可超過必要的限度。那么判斷緊急避險限度的根據是怎樣的?緊急避險限度的適當標準是怎樣的?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一、判斷緊急避險限度的根據
從刑法規定來看,“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應當分兩部分進行理解。
1、“超過必要限度”。在理解上首先應該弄清楚是什么行為超過必要限度。毫無疑問,當然應當是指避險行為。緊急避險的目的是通過避免危險發生而保護合法利益,評價其超過必要限度的立足點只能是在為了避免危險發生而對第三者的合法利益所造成的損害上。由于“超過必要限度”后而有“不應有的損害”之規定,故“超過必要限度”只能是指為了避免危險的發生而實施的行為限度。例如,制止動物侵襲的危險,只需將動物打傷即可阻卻,但卻將其打死,故造成動物死亡的行為便屬于超過必要限度。因此,“超過必要限度”是相對于避險行為而言的,是對避險行為的要求。
2、“不應有的損害”。與“超過必要限度”相對應,這里的“不應有的損害”是針對行為后果而言的,即對其他合法利益造成不必要、不恰當的損害。“不應有的損害”與“超過必要限度”既密切相關又有所不同: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礎,避險行為沒有“超過必要限度”,就不存在“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只有避險行為“超過必要限度”,才會產生“不應有的損害”。但是,“不應有的損害”畢竟是一種行為后果,與避險行為存在性質上的不同。不應有的損害后果往往存在巨大的差異。
二、緊急避險適當性的評價標準
(一)緊急避險適當性的評價屬于價值評價在判斷緊急避險限度時,“小于說”與“不超過且必要說”均選擇將造成的損害與避免的損害進行比較作為主要依據。雖然后者意識到不適當損害在其中的作用,但也只是限于所造成的損害小于避免的損害這一特定情形之下。因此,兩種學說在本質上還是權衡法益,通過對損害進行客觀比較和判斷,確定緊急避險的限度。在“小于說”與“不超過且必要說”看來,兩種損害相衡主要是客觀損害相衡,至于其所體現的價值內容的重要作用,則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就造成學界在理解緊急避險的限度時,往往陷入機械的邏輯規則束縛之中,背離了刑事立法的本意,難以適應司法實踐的需要。
(二)緊急避險適當性的評價標準作為一種價值判斷,認定緊急避險是否適當,需要考慮眾多的因素,這大大增加了緊急避險限度判斷的難度。“緊急避險問題上存在的最大困難仍然是,如何評判行為人所使用的手段與危險的嚴重程度之間是否相適應)一般來說,緊急避險的適當性評價標準包括一般標準和特殊標準。
1、適當性的一般評價標準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理論通常認為,“所謂‘只要不超過限度’,指侵害利益和保護利益相比,前者不超過后者的意思。利益的比較,應根據客觀標準進行。
2、適當性的特殊評價標準至于影響造成的損害與避免的損害的社會價值因素,則非常之多。除了需要考慮危險源、危險的緊迫程度、強度、避險行為人的情況、行為人的認識水平、行為能力、應急能力等緊急避險的一般因素外,還需要考慮道德倫理、文化價值觀念等對行為的社會價值具有影響的特殊因素。一般因素附隨于不同情形下的緊急避險而必然存在,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特殊因素雖然不是附隨于緊急避險而必然出現,卻具有通識性,在判斷緊急避險限度時需要特別考慮。這些特殊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是社會善良風俗與美德。作為社會的基本價值評價因素,社會善良風俗與美德對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判斷損害大小時應當考慮在內。
(2)是第三者的自律權。在日常生活中,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需要對他人身體、財產決定、支配自由等權益予以起碼的尊重。
(3)是社會共同體責任。任何社會都有責任對社會成員的合法權益提供保護,這便是社會共同體責任。
(4)是法益的重大屬性。生命權重于健康權,健康權重于財產權,這是一般原則,但也有例外。
(5)是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是一種社會群體利益,是維護國家、社會秩序正常運作不可缺少的,也是人們必須遵循的準則。
(6)是人格尊嚴等基本人權。以上就是緊急避險限度的根據及緊急避險限度的適當標準,希望對大家在緊急避險這方面有所幫助了解。總而言之,如果緊急避險過當,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會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以上就是緊急避險限度的根據及緊急避險限度的適當標準,希望對大家在緊急避險這方面有所幫助了解。總而言之,如果緊急避險過當,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會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徐州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協議范本
2021-03-19中止探視權的條件都有哪些?
2020-11-09標準離婚協議書格式怎么寫
2021-01-212020自愿離婚協議書范本
2020-12-16打離婚官司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2離婚孩子的撫養權怎么判?
2021-02-12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可以放棄監護權嗎
2020-12-08小孩出生證明怎么開
2021-03-15未婚生子的政策是怎樣的?對此有何規定?
2020-11-26孩子撫養權歸屬問題怎么解決,撫養費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28未婚生子女由誰撫養?
2020-12-18移民出生證明怎么開?
2021-01-07離婚案件中12歲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2-14被撫養人生活費如何取得
2020-12-16出國出生證明怎么辦理
2021-02-09辦理出生證明應該遵照怎樣的流程,出生證明辦理要幾天?
2020-11-09婚后個人財產都包括了哪些
2021-02-15婚前財產公證是否必要
2020-12-13離婚財產怎么分配,離婚小孩跟誰?
2021-02-05婚前財產公證的步驟有哪些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