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險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 一金即:住房公積金(購房按揭時所用) 假設你的社會保險基數為2000(此基數以你們公司為準,你可以問一下你們公司的人事部門,而交費比例都是統一的),現以北京地區繳費比例為例
?
三險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 一金即:住房公積金(購房按揭時所用)
假設你的社會保險基數為2000(此基數以你們公司為準,你可以問一下你們公司的人事部門,而交費比例都是統一的),現以北京地區繳費比例為例
1、養老保險 個人繳納比例8%,公司交納比例20%,其中個人賬戶每月存儲額=(8%+3%)*2000=220元 公司交納的其余17%作為社會統籌基金,在你滿足領取養老金條件之前,可暫時理解為統籌基金都發給了目前的老人。
領取養老金條件: 男性滿60周歲;女性滿50周歲 1998年7月1日前參加工作并繳納社會保險,繳費年限累計滿10年的 1998年7月1日后參加工作并繳納社會保險,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 特別注意:
“累計”,如果中途你到過的公司不給你繳納,你的保險就要斷了,那么你以前交過
的就不算了,要重新交納至累計15年方可取用。如果你有一天辭職不干了,你也要爭取到當地人才中心自己繳納,以保證累計15年。 養老金的領取數量 我想這個也是你最關心的,舉個例子。
某男性員工目前25歲,2000年參加社會保險,其領取退休金的年齡為60歲。
假設2035年該員工累計繳納社保35年,且繳費基數為2000元;期間公司共繳費168000元,個人繳費共67200元;個人賬戶中金額92400元。 2004年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1022元;
假設2030年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 該員工月退休金為①+②=1770元 ①基礎養老金:5000元×20%=1000元 ②個人賬戶養老金:924000÷120=770元 此例子適用于98年7月1日以后參加工作的人。
你可以參照此例大致計算一下自己的數量
2、醫療保險 個人部分:2%+3元;公司部分:10% 其中個人賬戶(也就你的醫療存折)每月:(2%+0.8%)*2000=56元 其余部分都是統籌基金,交給社會,由國家統一分配 享受醫療保險保準: 在外省市發生的醫療費不能享受醫療保險。
2001年4月1日前參加工作,2001年3月31日后退休職工,累計繳納基本醫療年限必須男滿25年 ,女滿20年(含符合國家規定的連續工齡及2001年4月1日前實際繳納養老保險年限),職工繳費年限不足以上規定的,以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7%不足基本醫療保險費年限后,自次月起享受退休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2001年3月31日后參保人員,按實際繳費計算年限。退休時不足規定年限的,個人賬戶余額退還本人,但不享受基本醫療待遇。
3、失業保險 個人繳納部分 0.5%;公司交納部分 1.5% 無論是個人部分還是公司部分,都不計入個人賬戶,全部交給國家 特別注意,農民工不繳納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的領取:這個你應該比較關心,但是看了介紹,估計你的心都...... 連續交費1年以上不滿2年,領取3個月的失業救濟金 連續交費2年以上不滿3年,領取6個月的失業救濟金 連續交費3年以上不滿4年,領取9個月的失業救濟金 連續交費4年以上不滿5年,領取12個月的失業救濟金 連續交費5年以上的,按每滿一年增發一個月失業救濟金,但最長不超過24個月。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限內,重新就業后再次失業的,交費時間重新計算! 特別注明:救濟金就目前來說非常少,每月也就幾百塊錢,根據上面的年限,最長也就能領24個月的,還得保證你繳納失業保險年限為5年以上。還不夠你申請失業救濟等一系列的手續費用呢!,所以盡量不要失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協議書范本格式是什么
2021-02-25感情破裂離婚起訴書怎么寫?
2020-11-26打離婚官司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2寶寶的出生證明丟了怎么辦?
2020-12-29離婚后子女共同撫養權嗎 可以共同擁有嗎
2020-12-14監護權變更協議怎么寫,如何寫變更監護權協議書?
2020-11-12夫妻離婚小孩撫養費怎么計算
2020-12-25子女撫養費協議怎么寫?
2021-03-10杭州獨生子女費發放標準
2020-12-13新婚姻法子女撫養權如何規定的?
2021-02-19關于婚姻法子女撫養權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17關于離婚孩子撫養權問題
2021-02-23男方無財產拒付撫養費被拘留幾天?
2021-01-09離婚小孩撫養權監護權是什么?
2021-02-11離婚后孩子撫養權判決后能變更嗎?
2021-03-08夫妻財產公證協議的內容是什么?
2021-01-30夫妻財產公證協議范本內容是怎樣的?
2021-01-07婚后個人財產協議該怎么寫?
2020-11-27婚后個人財產買車屬于共同財產嗎?
2020-11-25關于夫妻財產公證程序的法律規定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