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八屆人大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年我國修正制定了現行的刑事訴訟法,在審判監督體制上作了更 為詳細的規定。與1979年的刑訴法相比較,現行刑事訴訟法在以下幾方面作了修改和補充:
(1)申訴的適格成員改為“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
(2)補充了人民法院對申訴重審的具體條件:
第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確有錯誤的;
第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第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第四,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3)對于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補充了“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對于原判決事實不清或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規定。
(4)增加了人民法院對案件重新審理的時限規定,即再審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需延期的不得超過六個月。關于執行過程中的 一些具體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作了相應的規定,進一步完善了刑事訴訟的審判監督程序。
但是,從當前的審判實踐看,現行審判監督程序參照了前蘇聯的模式,國家干預色彩較重,強調由法院代表國家發現“真理”。
因此,再審程序的啟動 是法院依職權啟動的,而不是依據當事人的申請。這種訴訟制度帶來諸多弊端,在實踐中產生諸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主體無限、理由(條件) 無限、時間無限、審級無限。
1、申訴、申請再審以及啟動再審程序的主體擴大化是傳統審判監督程序在主體方面的典型特征。
2、理由方面,以原判確有錯誤作為啟動再審程序的條件是導致再審程序擴大化的重要原因,也是誘導當事人無限申訴的主要原因。因為法律對“錯” 沒有進行界定,而判斷“錯”的主體又不是特定的,法院認為沒有錯,而當事人認為有錯時,或者法院認為沒有錯,而檢察院認為有錯時,或者當事人與檢察院都認 為沒有錯,而法院認為有錯時都可能導致申訴、申請再審或再審活動的產生。其次,有錯必糾產生的另一個問題是,是不是只要法院的判決錯了,不管什么錯、不管 哪一級法院(含最高人民法院)的錯都得糾正?以確有錯誤作為啟動再審的條件,會使法院處于兩難境地。同時,會導致法院先入為主。如果法院再審判決認為沒有 錯誤,會使法院的裁定和判決自相矛盾,反而加劇當事人申訴。在新證據方面,法律也沒有作具體的規定。3、關于時間方面的問題,由于申訴沒有時間限制,使法 律關系總是處于不穩定狀態。有的案件申訴時間長達幾十年以上。4、審級(次數)方面,為什么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也可以提起再審?為什么檢查機關對最高法院 的判決也可以抗訴?為什么不服基層法院判決的當事人可以一直申訴到最高法院?為什么再審適用一審程序時,當事人還可以上訴?
總之,這種傳統的審監模式使得實踐中產生一些不良后果。
(一)使訴訟秩序混亂,導致當事人無理糾纏形成大量上訪老戶;社會各界通過各種渠道都進行監督,最后形成終審不終的局面。
(二)出現無限申訴、無限再審。只要有一線希望,當事人就要申訴,最后集中到法院討說法。最高院、高院不給說法就不罷休,答復不滿意就找人大、找政協、找檢察院。
(三)造成訴訟和司法資源的浪費。反復審理,形成訴累。
(四)終審判決涉及的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受到挑戰。
(五)對終審裁判既判力的影響巨大。案子改了,牽一發而動全身。
(六)對司法公正有巨大影響。老百姓到法院討公正、討說法是對的,但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司法公正?沒有客觀標準。另外,再審提起的前提是判決 確有錯誤。反過來說,法院經常搞錯誤裁判,因此要錯案追究、違法責任追究。但“錯案”不應當經常使用,一個國家法院的錯案比比皆是,并不利于國家形象,也 不應該是這種狀態。(七)影響司法機關形象。法院本來應該是居中裁判,法官根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進行判斷,當事人負舉證責任。現在,法官成了被告,成了原 被告的共同被告。
分析產生以上不良后果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法院本身的組織體系和審判程序存在問題是導致濫訴的重要原因。兩審終審制是申訴泛濫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地方保護、司法不獨立等諸多因 素的存在,老百姓在當地是很難得到公正的司法救濟的。于是當事人只好到外面、到更高一級的司法機關尋求司法救濟。其次,二審終審的虛無化也是導致“四無 限”的重要原因。有的法院不好好利用二審,而是隨便作出一個生效判決,老百姓不服,當然會申訴。第三,各審級不區分事實審和法律審也是產生無限申訴的重要 原因。
2、法官的素質問題、司法質量低也是產生“四無限”的重要原因。
3、錯案追究制也是當前審判監督工作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錯案追究使法官與案件的結局直接發生牽連。法官成了當事人,因此,即便有錯案也是設法阻撓糾正,從而使矛盾激化無限申訴。審判監督程序和國家賠償程序中存在的問題是中國司法病癥的總爆發。
4、社會期望值不合理也是產生問題的原因。
當前司法活動由于受到各方面不切實際的渲染,因此,公眾對司法的期望值與司法現實情況產生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司法活動本身受到很多因素的影 響,特別是司法中確實存在一定問題,公眾對司法產生了不信任感。另外,人們對司法的認識與法院辦案規律相矛盾也導致無限申訴。法院辦案是按法律事實,以證 據為依據進行的。而實事求是追求的事實真實,二者出現矛盾后,很容易使當事人產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感覺,因而申訴。以上種種原因最終導致刑事再審制度“終 審不終”,這有違程序的安定性與裁判的既判力。刑事審判監督程序作為保障司法救濟的特殊程序,必須通過改進和完善制度價值,彌補實踐中的不足使之真正成為 “公正與效率”相一致的救濟制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凈身出戶離婚協議書如何寫
2021-01-03起訴離婚訴訟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05涉外協議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0-12-05一方起訴離婚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4近幾年的中國離婚率是多少?
2021-01-092020年子女撫養權變更協議書如何寫
2021-03-22變更撫養權代理詞是怎樣的
2021-02-11法定監護人證明模板
2021-02-02出生證明的名字可以改嗎
2021-02-02關于爭奪子女撫養權的取證技巧
2020-12-03監護權變更協議怎么寫?
2021-03-03最新非婚生子女撫養權協議范本?
2021-03-02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規定是什么?
2020-11-24離婚孩子的撫養權問題如何規定的?
2020-12-29什么是婚前財產?
2021-01-28辦理離婚析產登記的必備資料及基本步驟是什么
2021-01-13離婚房產分割協議書如何書寫
2021-01-20離婚賠償條件有哪些
2020-12-24離婚財產分割與賠償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31遺產繼承權公證手續怎么辦理?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