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新婚姻法結婚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2 · 310人看過

2011新婚姻法結婚

第五條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條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于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八條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九條登記結婚后,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第十一條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十二條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2011年新婚姻法 結婚解釋

婚姻法第五條解釋:【結婚自愿】

第五條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解釋】條文內容介紹

本條是關于結婚必須雙方自愿的規定,內容與1980年婚姻法的第4條一致。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的結婚條件包括必備條件和禁止條件兩個方面,第5條規定的就是結婚必備條件之一---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

該條文的具體含義解釋如下:

結婚必須產生于雙方的同意,即兩個自由意志的相互吻合。我國婚姻立法一直將婚姻自由作為其基本原則之一、以雙方完全自愿為條件是結婚自由原則的具體體現,也體現了民法意思自治原則。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包含以下四個含義:

1.結婚是男女雙方的自愿。婚姻就其內涵而言,是男女兩性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之結合,因此,結婚是當事人雙方的法律行為,雙方自愿是婚姻成立的首要條件,不允許當事人一方對他方的強制。

2.結婚是男女雙方本人的自愿。基于人格獨立的原則,婚姻的產生必須尊重當事人本人的意愿,其他任何人無權干涉。即使當事人的父母,也只能對當事人的婚事提出建議,是否締結婚姻,應由當事人本人自行決定。

3.結婚是男女雙方完全的自愿,不是勉強同意。當事人如果附加條件地予以同意,只會埋下不和的種子,給當事人的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帶來隱患。

4.結婚是以確立婚姻關系為目的進行的自愿結合。結婚是男女雙方依法確立夫妻關系的行為,其目的在于他們之間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和共同生活的事實。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沒有結婚的真實意思,以結婚為手段,達到其他目的,則是對婚姻自由權利的濫用。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是法律賦予當事人本人的權利。但法律并不排斥當事人的父母或第三人對當事人的婚事提出建議。

婚姻法第六條解釋:【法定婚齡】

第六條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解釋】條文內容介紹

本條是關于法定婚齡的規定,內容與1980年《婚姻法》第5條一致。基于婚姻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確定結婚年齡應考慮自然和社會兩個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是指生理、心理發育情況。男女只有達到一定年齡,其身體的各個器宮才發育成熟,才有利于繁衍后代;也只有達到一定年齡,其心理發育才較為成熟,才能獨立地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后果等進行判斷。社會因素是指一定的生產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狀態、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社會條件等,也應被作為確定法定婚齡的依據。在我國,確定法定婚齡主要應考慮人口狀況這一社會現實。我國人口較多,如果人口增長較快,將會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而,降低人口出生率,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該條文的具體含義解釋如下:

(一)“法定婚齡”的含義

本條規定的法定婚齡,是指法律規定的男女結婚必須達到的最低年齡。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達到或高于這一年齡,才被允許結婚。《婚姻法》第6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如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達到這一年齡,婚姻登記機關不予登記。

法定婚齡是男女雙方必須達到的年齡,屬強制性規范,只有國家最高立法機構才有權通過修正法律的形式,對法定婚齡予以降低或提高。為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現行《婚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區可以根據本民族的實際情況,對法定婚齡作變通規定。

(二)“晚婚晚育”的含義

我國現行《婚姻法》在明確規定法定婚齡的同時,還規定“晚婚晚育應予鼓勵”。晚婚晚育是國家倡導的一種婚育政策,其中,法定婚齡與晚婚年齡的性質是不相同的,法定婚齡屬于強制性規范,當事人必須遵守。達到法定婚齡的當事人要求結婚,應予準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可干涉。晚婚年齡是倡導性、任意性規范,非強制的規定。當事人自愿實行晚婚的,應予鼓勵。

婚姻法第七條解釋:【禁止結婚的情形】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解釋】條文內容介紹

本條是對結婚禁止性條件的規定,是對1980年《婚姻法》第6條的修改。結婚的禁止性條件,又稱結婚的消極條件或婚姻的障礙,是指法律不允許當事人結婚的要件。

該條文的具體含義解釋如下:

(一)“直系血親”的含義

本條的“直系血親”,是指生育自己或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血親。即所謂己身所從出或從己身所出的血親。上溯至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下至子女、孫子女、曾孫子女等,皆為直系血親。直系血親之間具有直接的從出(生育)關系,它具有以下三個特征:(1)宏觀縱向性。即隸屬的輩分不同。凡有生育關系的人各屬于不同輩分。如父母和子女之間,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之間等等。(2)微觀直接性。即各輩分之間關系呈直線型。凡有生育關系的各相接連的輩分之間表現為直接的生育關系。如子女系父母所生,父親系祖父母所生,母親系外祖父母所生等等。(3)總體系統性。即凡屬于直系血親的上下各代親屬按從出關系組成了一個互相銜接、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值得注意的是,直系血親除自然直系血親外,還包括法律擬制的直系血親,如養父母與養子女、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都是直系血親。

(二)“旁系血親”的含義

本條的“旁系血親”,是指雙方之間無從出關系但同由一共同祖先所生的血親。如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姐妹,同源于祖父母的伯、叔、姑與侄子女之間,堂(表)兄弟姐妹之間皆為旁系血親。同父母所生者為全血緣親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所生者,謂半血緣親屬。

婚姻法第八條解釋:【結婚登記】

第八條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解釋】條文內容介紹

本條是對結婚程序的規定。我國實行婚姻登記制度,即男女雙方建立婚姻關系必須進行結婚登記,國家通過婚姻登記制度對公民婚姻關系的建立進行監督和管理,以維護整個社會的婚姻秩序。新修訂的婚姻法明確規定結婚除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外,還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領取結婚證。唯有如此,雙方才確立夫妻關系。即使是離婚后,男女雙方自愿恢復夫妻關系的,也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復婚登記,否則其婚姻關系得不到法律的認可。這種單一的婚姻登記制度,有利于保護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婚姻基本原則,防止重婚、早婚、近親婚等違法婚姻,也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引導婚姻當事人正確認識婚姻關系。同時,新修訂的婚姻法對1980年婚姻法作了補充,增設了補辦結婚登記制度。該制度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在堅持結婚必須進行登記的前提下,允許婚姻當事人在一定條件下補辦結婚登記。

該條文的具體含義解釋如下:

(一)“登記”的含義

婚姻的成立必須具備法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才具有法律效力。結婚的形式要件,是結婚必須履行的法定程序,向社會公示其夫妻關系。我國實行單一的結婚登記制度,結婚的必經法律程序是結婚登記,只有雙方進行了結婚登記,才能成立真正意義上的婚姻關系,其婚姻關系始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傳統風俗習慣常以擺婚宴酒席的那天作為男女雙方的結婚時間,這只是人們心目中結婚的開始,我國婚姻法并不承認這種儀式制結婚。從法律意義上講,夫妻關系的確立是以結婚登記為準,也就是說結婚證上的登記時間是夫妻關系確立的時間。這一時間具有重要意義,是男女雙方權利義務劃分的時間界線,亦是審判實踐中處理離婚案件必須了解的時間。

(二)“親自”的含義

本條文規定的“親自”,是指男女雙方本人到結婚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不得由他人代為辦理。結婚行為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以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表示為要素的一種法律事實,結婚行為則是男女雙方作出確立夫妻關系的意思表示。如果婚姻關系雙方或一方當事人未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登記。就不能證明該結婚行為系男女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男女雙方親自到結婚登記機關辦理,一方面可以表明男女雙方自愿結婚,且雙方對結婚的意思表示達成一致,另一方面通過法定登記程序亦可以加強男女雙方結婚之觀念,有利于今后夫妻之間的互相忠實和尊重。

(三)婚姻登記機關

根據國務院《婚姻登記條例》第2條的規定,內地居民辦理婚姻登記的機關是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便民原則確定農村居民辦理婚姻登記的具體機關。中國公民同外國人,內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臺灣居民、華僑辦理婚姻登記的機關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確定的機關。

(四)“符合本法規定”的含義

本條文規定的“符合本法規定”,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5條、第6條和第7條所規定的,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男方年齡不得早于二十二周歲,女方年齡不得早于二十周歲,雙方不屬于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且雙方不存在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情形。同時,還應當不違反我國婚姻法關于一夫一妻制的規定。

上述規定,實際上就是我國婚姻法所確立的結婚的實質要件。結婚的實質要件是指申請結婚的當事人本人及雙方之間的關系必須符合法定的條件。如果當事人申請結婚登記時不具備結婚的實質要件,婚姻登記機關則不予登記。國務院《婚姻登記條例》第6條明確規定,只要存在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或非雙方

自愿的,或一方或者雙方已有配偶的,或屬于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或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情形之一的,都不予登記。

(五)“確立夫妻關系”的含義

本條文所規定的“確立夫妻關系”,是指男女雙方形成法律意義上的夫妻關系,形成了互為配偶的身份關系,相互享有基于配偶身份而產生的各項權利和義務,例如相互扶養權、繼承權等。自結婚登記后,男女雙方確立夫妻關系,該夫妻關系非經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解除

婚姻法第九條解釋:【互為家庭成員】

第九條登記結婚后,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解釋】條文內容介紹

本條規定的是結婚后男女平等,均可以成為對方的家庭成員。其立法目的是為了改變中國傳統的男方到女方家生活往往受到歧視的現象,對男方到女方家庭落戶的婚姻形式給予有效的法律保障,解決推行計劃生育所面臨的養兒防老等觀念問題。本條文基本上維持了1980年婚姻法的規定,修改之處是,根據有的常委委員的審議意見,刪去了1980年婚姻法規定的“男方也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中的“也”字,進一步體現男女平等的婚姻家庭原則。

該條文的基本含義是:

1.“根據男女雙方約定”

本條文規定的“根據男女雙方約定”,是指男女雙方婚后到誰家生活,由男女雙方協商決定。該規定實際上是把婚姻住所的選擇權交給男女雙方本人,他們享有自由選擇婚姻住所的權利,既可以成為對方的家庭成員,也可以單獨組成新的家庭,任何第三人不得干涉。而這種婚姻住所的選擇,實際上并不改變男女雙方與原親屬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2.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此規定旨在倡導男女平等,對于目前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十分重要,解除了人們心中關于無兒養老的顧慮,在農村婚姻中顯得尤為重要。歷史上,我國長期實行以男子為本位的宗法家族制度,男娶女嫁,男尊女卑,女方成為男方家庭成員是天經地義之事,而對于男方到女方家落戶,社會認同度低,多有歧視和偏見,主要表現在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戶口遷移、姓氏選擇等方面。新婚姻法提倡的是男女平等的婚姻家庭原則,鼓勵男方到女家落戶,改變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有利于實現真正意義的男女平等。

婚姻法第十條解釋:【婚姻無效的情形】

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解釋】條文內容介紹

本條是關于婚姻無效的四種法定情形的具體規定。無效婚姻制度是新修訂的婚姻法增設的制度。我國公民對結婚登記的意識淡簿,存在早婚、包辦婚姻、重婚等大量違法婚姻,上述違法婚姻嚴重損害了國家法律的尊嚴,無效婚姻制度的增設旨在保護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婚姻基本制度,維護婚姻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由于這類婚姻違反了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新修訂的婚姻法明確規定無效婚姻自始無效,不受法律保護。

該條文的具體含義解釋如下:

(一)“婚姻無效”的含義

無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條件而不發生法律效力的男女兩性的結合。婚姻無效可分為當然無效和宣告無效。當然無效是指存在婚姻無效的法定情形時,當事人可自行主張無效,無需經過宣告確認程序。宣告無效,顧名思義就是婚姻需要經過宣告確認程序才產生自始無效的法律效力。我國同大多數國家一樣采用宣告無效,也就是必須經法院裁決并宣告無效,才發生無效的法律效力。采用宣告無效方式,有利于國家對違法婚姻的監管,通過具體案件的裁決引導公民建立合法婚姻。

(二)“重婚”的含義

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登記結婚的違法行為,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他人登記結婚的違法行為。一夫一妻制度是我國婚姻家庭的基本制度,也是社會主義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重婚這一違法行為違反了一夫一妻的基本原則,因此婚姻法明確規定有重婚情形的,婚姻無效。這里的婚姻無效是指重婚者的第二個婚姻關系沒有法律效力,不論第二個婚姻中的無配偶方是善意還是惡意,均應認定為無效婚姻。但重婚者的前一個婚姻關系必須有效成立,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雙方已經形成互為配偶的身份關系。

(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

本條文所規定的“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是《婚姻法》第7條所規定的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由于我國長期形成的倫理觀念以及遺傳學理論,凡是屬于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的,均屬無效婚姻。直系血親包括自然直系血親和擬制直系血系。禁止結婚的直系血親應當包括擬制直系血親,例如養父母與養子女,有撫養教育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雖然這些親屬關系沒有血緣關系,不會產生遺傳學問題,但是依據我國長期形成的倫理觀念和風俗習慣,以及從保護養子女、繼子女的原則出發,具有擬制直系血親的男女雙方禁止結婚。

(四)“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范圍

為了防止當事人將所患疾病傳染給對方或遺傳給下一代,提高人口素質和民族健康,根據《婚姻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是禁止結婚的。如果雙方當事人已經進行結婚登記,則該婚姻為無效婚姻。

現行婚姻法對“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范圍只作了概括性的規定,對具體包括哪些疾病未予明確。審判實踐中一般依據《母嬰保健法》和參照衛生部《婚前保健規范(修訂)》所規定的禁止結婚或暫緩結婚的情形,把嚴重遺傳性疾病、指定傳染病、有關精神病和其他與婚育有關的疾病認定為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五)法定結婚年齡

所謂法定結婚年齡,是指法律規定的男女可以結婚的最低年齡,低于該年齡不得結婚。我國《婚姻法》第6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于二十周歲。如果一方或雙方未達到該法定結婚年齡,其婚姻則屬于無效婚姻。

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在少數民族地區會有不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50條之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根據本民族的特點一般規定法定結婚年齡為男方年滿20周歲,女方年滿18周歲,例如《西藏自治區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變通條例》第1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二十周歲,女不得早于十八周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補充規定》第2條規定少數民族公民的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二十周歲,女不得早于十八周歲;《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變通規定》第3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二十周歲,女不得早于十八周歲。前款規定適用于男女雙方是非城鎮居民的農村少數民族公民。

婚姻法第十一條解釋:【可撤銷的婚姻】

第十一條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1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1年內提出。

【解釋】條文內容介紹

本文是對可撤銷婚姻的規定。可撤銷婚姻制度亦是新修訂的婚姻法新增的制度。所謂可撤銷婚姻,是指當事人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成立的婚姻,或者當事人成立的婚姻在結婚的要件上有欠缺,通過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行使撤銷權,使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婚姻關系失去法律效力。

之所以規定因脅迫而結婚的婚姻屬于可撤銷婚姻,是因為該婚姻違反了婚姻自由原則。婚姻自由是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婚姻當事人有權決定自己的婚姻問題。結婚行為本質上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需有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和結婚的合意。受脅迫的當事人因為害怕自己或者其近親屬的生命、身體健康、名譽、財產等受損而作出了不真實的意思表示,依民法原理,該結婚行為是一種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當然,現實生活中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當事人因脅迫而結婚,但是婚后雙方彼此建立了感情,家庭幸福,受脅迫的當事人并不想使其婚姻關系歸于無效。因此,婚姻法將該類婚姻界定為可撤銷的婚姻,認可或否認該婚姻關系的法律效力,取決于受脅迫的當事人是否行使撤銷權。

我國可撤銷婚姻制度的范圍相對狹窄,雖然理論界有不少學者建議把乘人之危婚、欺騙婚及重大誤解婚等均納入可撤銷婚姻范圍,但是新修訂的婚姻法最終只規定一種情形屬于可撤銷婚姻,即受脅迫結婚。

該條的具體含義解釋如下:

1.“脅迫”的含義

脅迫是指行為人以給另一方當事人或者其近親屬的生命、身體健康、名譽、財產等方面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另一方當事人違背真實意愿結婚的情況。脅迫構成應當具備如下條件:一是行為人對受脅迫人有施加危害的表示;二是行為人有脅迫的故意,有使受脅迫人陷于恐懼的意思;三是受脅迫人因此產生恐懼,并做出違背真實意愿的表示,即脅迫人的行為與被脅迫人的違背真實意愿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2.申請撤銷婚姻的主體

有權申請撤銷婚姻的申請人,只能是婚姻當事人中的受脅迫方本人。受脅迫方在結婚時不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愿,雙方締結婚姻關系違背她(他)的意志。而另一方當事人在結婚時并沒有受到脅迫,其關于與對方締結婚姻關系的意思表示是真實的。因此,另一方當事人對雙方的婚姻關系沒有撤銷權。受脅迫當事人的近親屬,也沒有權利申請撤銷該婚姻關系,這是由于可撤銷婚姻違反的是結婚自愿原則,結婚行為

是否為自己的真實意思表示,只有婚姻當事人本人明確知道,其近親屬不能替代受脅迫當事人作出是否締結婚姻關系的意思表示。

3.申請撤銷婚姻的期限

可撤銷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取決于受脅迫的一方當事人是否行使撤銷權。如果受脅迫的一方當事人一直不行使撤銷權,那么這一婚姻關系就長期處于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這種長期的不穩定的狀態,不利于婚姻家庭的穩定,也不利于保護婚姻當事人及其子女的合法權益。因此,為了穩定當事人的婚姻關系,敦促當事人盡早行使權利,婚姻法規定了申請撤銷婚姻的期限。受脅迫一方請求撤銷婚姻的期限是一年,自結婚登記之日起算。如果是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這里所規定的“一年”是一個除斥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即一年的期限不能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4.有權撤銷婚姻的機關

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婚姻登記機關和人民法院都有權撤銷婚姻。但是婚姻登記機關撤銷婚姻的范圍非常有限,依據《婚姻登記條例》第9條的規定,婚姻登記機關經審查認為受脅迫結婚的情況屬實且不涉及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問題的,應當撤銷該婚姻,宣告結婚證作廢。因此,婚姻登記機關撤銷婚姻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當事人受脅迫結婚的,并提供能夠證明受脅迫結婚的證明材料和本人的身份證、結婚證;二是該婚姻不涉及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問題。對于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婚姻登記機關應當告知當事人不予撤銷原因,并告知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婚姻法第十二條解釋:【婚姻無效或被撤銷的法律后果】

第十二條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解釋】條文內容介紹

本條是關于婚姻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的法律后果的具體規定。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該條文的具體含義解釋如下:

(一)“自始無效”的含義

自始無效,是指婚姻關系自始不受法律保護,即從當事人結婚之時,所成立的婚姻關系就沒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護,當事人彼此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并不是從有權機關宣告無效或撤銷之時起不具有法律效力。

該自始無效是無效或者可撤銷婚姻依法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時,才確定該婚姻自始無效的。所以,只是具備無效或可撤銷婚姻的法定情形,該婚姻關系不是當然無效。在我國,一個婚姻關系是否無效或可撤銷,須由有權機關經法定程序確認,當事人不得自行主張其婚姻關系無效或撤銷其婚姻關系。

(二)“無過錯方”的含義

無過錯方是指對導致婚姻無效或被撤銷這一法律后果沒有過錯的一方。例如,因重婚導致婚姻無效,重婚者在締結后一婚姻關系時向另一方隱瞞了自己已婚的事實,對方基于善意與重婚者結婚,雙方婚姻關系被法院確認無效后,另一方就是無過錯方。本條中的無過錯方與《婚姻法》第46條中的無過錯方是不同的概念。《婚姻法》第46條規定,因重婚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該條中的無過錯方是重婚者前一個婚姻關系中對離婚沒有過錯的一方。也就是說,在重婚的情況下,后一婚姻關系的無過錯方無法根據第46條要求損害賠償,唯一的救濟途徑就是根據本條之規定在分割財產時請求人民法院按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處理。

(三)“合法婚姻當事人”的含義

對于因重婚而導致的無效婚姻案件,重婚者的第一個婚姻關系是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其后的婚姻關系均是無效婚姻,第一個婚姻的配偶即是合法婚姻當事人。我們在處理該類案件時,要注重保護合法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16條的幾規定,審理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案件時,只要涉及財產處理,就應當準許合法婚姻當事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便于法院了解當事人的財產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百科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新田县| 峨边| 盐山县| 共和县| 博客| 望都县| 容城县| 宜川县| 五家渠市| 睢宁县| 五华县| 宝山区| 东辽县| 江华| 越西县| 鲁山县| 曲周县| 南溪县| 龙川县| 青海省| 惠来县| 逊克县| 马关县| 仙游县| 同仁县| 新民市| 北海市| 泽普县| 海口市| 灵寿县| 荆门市| 白沙| 清苑县| 宝山区| 济阳县| 隆德县| 讷河市| 苍梧县| 宜良县|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