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生交通事故之后,不少人的第一反應便是想如何才能減輕法律對自己的處罰,當然有些公眾人物,或者是一些由于交通事故可能對自己造成不好的影響的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如何找人頂替,如果這樣的事情被發現了,是要受到處罰的,那么交通肇事冒名頂替罪如何進行處罰?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從該解釋可以看出:首先,行為人要有交通肇事后逃跑的行為;其次,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的目的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找人頂罪,在一般情況下,行為人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當即離開現場。即使他在現場,也不會承認自己是肇事人,他肯定是找其他人來頂替自己的行為,由頂替人來承擔自己的責任。因此,仍應認定是一種逃跑行為。行為人找人頂罪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逃避法律的追究,是毫無疑問的。因此,行為人找人頂罪的行為應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
(2)有的行為人在找人頂罪后,感到內疚向公安交警部門投案,并如實供述交通肇事犯罪事實的行為。有觀點認為,象這種情況就不能認定是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也就不能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筆者認為,事后自首這不影響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就象有的盜竊犯,在竊得財物回家后感到不安又將所竊的財物主動退還失主,仍應認定其盜竊犯罪既遂一樣。"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量刑情節一旦形成,就不能回轉。事后,行為人感到內心不安,主動到有關部門講清問題,這是他原先在主觀上逃避法律追究轉變到主動接受處理的一個轉換,也只能認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這是另一個法定的從輕量刑情節。因此,我們不能將后來的自首去否認他當時逃避法律追究的事實。
一般事故前提下,被頂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處理;頂替者按妨礙公務行為看待。重特大事故情況下,被頂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處理;頂替這按包庇罪、妨礙公務罪定性。如果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冒名頂替者構成包庇罪。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證明予以包庇,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規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在發生交通事故之后,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選擇通過一些非法的手段來找人頂替,這樣的話可以說是可能會構成交通肇事冒名頂替罪的,而且這樣的行為也嚴重的干擾了相關的國家機關的正常的審理活動,而且還可能會讓肇事者逍遙法外,所以是會受到嚴肅的處理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下第一次起訴離婚會判離
2021-01-25原告第二次起訴離婚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27起訴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3-032020年訴訟離婚需要多長時間
2020-11-22離婚協議的違約責任能否約定?要注意什么?
2021-02-28原告起訴離婚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08夫妻離婚該如何爭取孩子撫養權
2020-11-21離婚后還可以要求增加孩子的撫養費嗎
2020-12-03關于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
2020-11-22云南省計劃生育條例實施細則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16法院判決監護權歸屬的標準,怎么確定監護人
2020-11-16北京獨生子女費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7繼子女對繼父母有贍養義務嗎,相關法律依據是怎樣的
2020-11-10離婚房屋析產手續如何辦理
2021-03-07最新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有哪些?
2021-03-15婚姻續存期間夫妻共同財產分配的規定
2021-03-18遺產繼承順序是怎樣的
2021-01-26財產合法繼承人順序是怎樣的
2020-12-14中國遺產稅最新消息:遺產稅如何征收?
2020-11-25第一繼承人放棄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能否繼承?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