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抵押權人和抵押人的區別是什么
1、定義不同:抵押人,是指為擔保自己或他人履行債務,而向債權人提供抵押擔保的人。
2、權利不同:抵押權人對抵押權有處分權,抵押權人可以讓與抵押權或者以抵押權為他人再設定擔保。
3、義務不同:當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約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的內容無效。??
二、抵押人的定義
抵押人是指為擔保自己或他人履行債務,而向債權人提供抵押擔保的人。抵押人可以為債務人本人,也可以是債務人和債權人以外的第三人。在抵押擔保中,抵押人的確定應當以抵押合同為標準,抵押合同中與債權人相對應的一方當事人就是抵押人。
二、抵押權人的定義
抵押權人是指對債務人享有債權,并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得就抵押物優先受償的人。抵押權人就是受抵押擔保的債權的債權人。
要解決同一財產上存在的數個抵押權清償順序的問題,首先要明確同一財產能否向數個債權人做抵押。對此,本法和擔保法的規定都是肯定的,但本法規定的精神與擔 保法的規定又有所不同。擔保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抵押人所擔保的債權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價值。財產抵押后,該財產的價值大于所擔保債權的余額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余額部分。”根據這一規定,只有在抵押財產的價值大于所擔保的債權時,抵押人才可以就同一抵押財產向其他的債權人再次抵押,而且向數個債權人抵押擔保的債權總額不得超出該抵押財產的價值。例如,如果抵押人以價值100萬元的房屋向甲抵押貸款了50萬元,那么抵押人還可以向乙抵押貸款20萬元,向丙抵押貸款30萬元;如果抵押人以該房屋向甲抵押貸款的數額恰好是 100萬元,那么他就不能以該房屋再向乙和丙抵押貸款了。
擔保法制定于1995年, 當時我國市場經濟正處于起步階段,各種制度和規范還不完善,“三角債”的現象比較嚴重,社會信用程度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嚴格抵押制度,對重復抵押行為 即以同一財產向同一債權人或者不同債權人多次抵押的行為,做出上述限制性規定,是非常必要的。但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該規定也顯示出了一些局限性,主要有:
(1)限制了抵押財產的充分利用,沒有充分發揮抵押財產的融資作用和擔保效益,不利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債務人對融資的需求;
(2) 要求被擔保債權不超出抵押財產的價值,限制了當事人設定抵押的意愿。債權人是否接受抵押擔保,并不完全取決于抵押財產的價值是否大于或者與被擔保債權數額 相當,債權人還要綜合考慮債務人的償還能力、信用狀況以及是否還存在其他擔保形式等諸多因素。在某些條件下,即使抵押財產的價值小于被擔保債權的數額,債 權人仍然愿意接受該抵押擔保。例如,甲以價值100萬元的房屋向乙抵押貸款50萬元后,還希望以該房屋再向丙抵押貸款60萬元,丙經調查發現甲的收入狀況 和以往的信用記錄都比較好,貸款的風險比較小,因此愿意接受該抵押擔保,向甲提供貸款。擔保法的規定限制了債權人的這種意愿。
(3)實踐中,登記部門往往以擔保法規定的“抵押人所擔保的債權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價值”為由,在辦理抵押登記時,強制要求對抵押財產進行評估,有的甚至要求一年評估一次,借評估高收費。強制評估致使很多當事人不去辦理抵押登記。
本法起草過程中,多數意見認為本法應當將擔保法的這一規定刪去。鑒于上述情況,本法沒有保留該規定,也就是說,本法不再限制同一財產的重復抵押行為。以同一 財產向同一債權人或者不同債權人多次抵押的,抵押人所擔保的債權可以超出其抵押財產的價值,數個抵押權依照本法規定的順序清償。是否在同一財產上設定數個 抵押,由當事人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和決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按照以下原則清償:
1、抵押權已登記的,按照登記的先后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
關于抵押權生效的原則,本法區分不動產和動產抵押,做了不同規定。根據本法 的規定,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建設用地使用權、荒地的承包經營權和正在建造的建筑物這些不動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發生效力。 根據本法的規定,以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交通運輸工具和正在建造的船舶、飛行器等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發生效力; 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根據本法的規定,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和產品這些動產抵押,即以 動產設定浮動抵押的,抵押權也自抵押合同生效時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本條規定的按照抵押權登記的先后順序清償債權的原則,既適用于以 登記為抵押權生效要件的不動產抵押,也適用于以登記為抵押權對抗要件的動產抵押,即無論是不動產抵押還是動產抵押,數個抵押權都已登記的,都按照登記的先 后順序清償。以抵押權登記的先后順序為標準清償抵押債權是世界各國抵押擔保制度中的一般規則。確定抵押權登記的先后,以登記部門登記材料中記載的登記時間 為準。做第一順序抵押登記的被擔保債權,就拍賣、變賣抵押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處于第二順序的只能就剩余的部分受償,依此類準。如果抵押權登記的時間相 同,也就是抵押權登記的順序相同,那么就按照各擔保債權的比例來清償;所占比例大的,多受清償。
2、抵押權已登記的先于未登記的受償。
這一原則是針對動產抵押而言的。因為在不動產抵押中,未辦理抵押登記的,不發生抵押權的效力,也就不會發生未登記的 抵押權與已登記的抵押權之間清償順序的問題。根據本法的規定,當事人以動產抵押的,可以自愿辦理抵押登記,而不要求必須辦理登記。動產抵押權無論是否辦理 登記都自抵押合同生效時發生效力。但是,當事人是否辦理抵押登記,在法律效力上還是有差別的:辦理抵押登記的,抵押權人可以對抗第三人;未登記的,不得對 抗善意第三人。這樣規定主要是因為辦理抵押登記的,其他債權人就可以通過查閱登記資料知道該財產已經設定抵押的情況,公示性較強;而沒有辦理抵押登記的, 其他債權人一般很難知道該財產是否已經設定了抵押,所以法律給予已登記的抵押權以特別的保護。在清償順序的問題上,本法做出抵押權已登記的先于未登記的受 償的規定。
3、抵押權未登記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
這一原則也是針對動產抵押而言的。前面已經講到,本法規定未經登記的動產抵押權不具有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依照這一規定,在同一抵押財產上設定數個抵押權時,各抵押權人互為第三人, 如果每一個抵一押權都沒有辦理登記,那么無論各抵押權設立先后,其相互間均不得對抗。因此,各抵押權人對抵押財產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應當享有同等的權 利,按照各債權的比例受清償。這一原則與擔保法的規定不同。擔保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抵押物未登記的,按照抵押合同生效時間的先后順序清償;順序 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根據本法第一百七十八條“擔保法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的規定,擔保法的上述規定不再適用。
通俗點說,抵押權人和抵押人的區別就是抵押權人是指對債權人享有債權的人,而抵押人是向債權人提供抵押擔保的人。以上有關抵押權人與抵押人的相關法律知識,希望朋友們不明白的可以再詳細閱讀,或者在線咨詢我們律霸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財產公證流程是什么
2020-11-15協議離婚程序是什么,具體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4婚姻破裂孩子怎么照顧,怎么確定子女撫養權
2021-02-12中止探視權的條件都有哪些?
2020-11-09離婚訴訟費用是多少錢?
2021-03-07分居多久可以辦離婚
2021-01-11異地協議離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0-12-15離婚協議書的格式怎么寫,離婚協議范本
2021-03-19怎么寫離婚訴訟書?
2020-11-24協議離婚需要戶口本嗎 沒有戶口本怎么離婚
2021-01-16離婚法起訴程序有哪些規定
2021-01-23未婚同居生子是否違法 未婚生子的犯法嗎
2020-11-21怎么寫子女撫養費起訴狀
2021-01-13最新非婚生子女撫養權協議范本?
2021-03-02出生證明公證有效期
2021-02-02被撫養人生活費起算時間有什么要求
2020-12-16離婚放棄孩子撫養權的協議書該怎么寫?
2021-03-14出生證明辦理流程
2021-02-18夫妻財產公證協議范本內容是怎樣的?
2021-01-07離婚財產分割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