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分行為是我國法律上一個特別鮮明的概念,它的適用范圍比較廣泛,能夠涵蓋大部分的生活方面。所以說我國法律對此的法律條例也在日漸的完善著。能夠有效的保護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在公民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使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那么在我國法律上處分行為是什么意思呢?
一、處分行為是什么意思?
1、處分行為是直接使某種權利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法律行為,其處分的客體是權利。處分行為包括物權行為及準物權行為,包括契約(如所有權的移轉、抵押權的設定)及單獨行為(如所有權的拋棄)。臺灣民法典第758條規定:“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設立、喪失及變更者,非經登記,不生效力。”其所稱法律行為,系指物權行為而言。又第761條規定:“動產物權之讓與,非將動產交付,不生效力。但受讓人已占有動產者,于讓與合意時,即生效力。”其所稱讓與合意,系物權讓與合意(物權契約)而言。
2、處分行為分為物權行為與準物權行為兩類。物權行為是直接變動物權效果的行為,如讓與物權、拋棄物權、認定抵押或質權等;準物權行為是直接變動物權以外支配型權認定、移轉或消滅效果的處分行為,例如認定采礦權、漁業權等。
二、處分行為和負擔行為的不同點
(1)關于處分行為適用標的物特定主義,即物權行為和準物權行為至遲于行為生效時標的物需確定,并且一個標的物只有受一個物權行為或準物權行為處分(一物一權原則)。而負擔行為不受限制。
(2)有效的處分行為,以處分人有處分權為要件。無處分權而處分標的物的,為無權處分,效力待定。負擔行為不以行為人有處分權為必要,如出賣他人之物,則買賣契約仍為有效。
(3)物權行為,應采公示原則,物權的變動,須有足由外界可以辨認的形象,一維護交易安全,避免使第三人遭不利。
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是民法中法律行為的分類之一,通說認為,我國現行民事立法不承認這種分類。
負擔行為是指一個人相對于另一個人(或若干人)承擔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之義務的法律行為。
它的首要義務是確定某項給付義務,即產生債務關系。一般說來,負擔行為是以發生債權債務為內容的法律行為,也叫債權行為。
一般說來,對于交易的過程,負擔行為僅僅是手段而非目的,是暫時的,是物權或其他權利變動的準備階段。通說認為,負擔行為一般通過合同表現出來,也可以通過單方法律行為表現。相對應的概念是處分行為。
二者是按照財產行為中法律行為的效力不同進行的分類。直接發生財產權轉移或消滅效果的行為是處分行為。需要具備處分權為要件。
負擔行為是直接發生給付義務效果的行為,需要經義務人的義務履行行為才能實現。
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出,處分行為的意思在我國法律上已經有著明確的解釋和說明。但是處分行為還是有著容易混淆的概念。那就是負擔行為,因為兩者的意思非常的相近,有很多學者都會被兩者迷惑。所以建議接觸這方面的人先了解一下法律知識。若是遇到復雜的民事糾紛,最好找專業人事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海登記結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28起訴離婚律師費用是多少
2020-12-14法院離婚流程是什么?
2020-11-21起訴離婚手續費多少錢?
2021-01-13假離婚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10離婚糾紛代理詞有哪些內容
2020-12-02夫妻辦離婚需要帶什么證件
2021-02-07離婚后子女撫養權怎么判
2021-01-29女兒訴生父索要撫養費可以嗎?
2020-12-31未婚同居生子是否違法 未婚生子的犯法嗎
2020-11-21小孩出生證明有什么用
2021-02-08探視權可強制執行嗎?
2020-12-04判決的探視權不執行會怎么樣
2021-03-17變更撫養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05關于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
2020-11-22在重慶未婚生子怎么上戶口
2021-01-02父子關系證明怎么開?
2021-03-01西安獨生子女費發放標準是多少
2021-01-26山東省計劃生育條例產假是多少天?
2021-01-24夫妻雙方離婚后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