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代理詞(一)
尊敬的審判長:
浙江鑫目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李某委托,指派我擔任張某某訴李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被告李某的訴訟代理人。本代理人在庭前詳細閱讀、認真分析了案卷材料,并且就本案事實作了全面了解,今天又依法參加了開庭審理,對本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依據法律規定和案件事實,發表如下代理意見,懇請法庭予以充分考慮。
寧波市海曙人民法院(2013)甬海民初字第***號案件即本案原告張某某與被告李某離婚一案處理過程中,雙方對于涉案財產已作處理,不存在未分割的財產
1、庭前雙方單位領導主持下達成的備忘錄中對本案所涉財產與其他財產一并作概括處理,最終以一定金額的貨幣方式對李某進行補償,視為對雙方全部財產的處理。
該案庭審中提交的證據5、備忘錄一份,證明“1、被告就財產中***萬元的份額歸原告所有”(庭審筆錄第8頁)此條即將全部財產折價結算后,最終李某還應分得***萬元。這個財產處理,就是概括處理的一種方式,對財產不作分項處理,而是一并處理,在折價結算中考慮并包含了涉案財產。
2、李某在起訴離婚時,訴訟請求關于財產處理同樣是要求將全部財產概括處理,要求張某某一次性向其支付1000000元。
該案李某訴訟請求:“3、判令依法分割婚后共同財產,要求被告一次性支付原告1000000元,在判決生效之日起一個月內付清”(庭審筆錄第4頁)這個訴訟請求即是在雙方領導主持并見證下達成的備忘錄的基礎上,對財產分割部分的訴訟請求,同樣是概括處理,對全部財產作折價結算。
3、該案開庭審理過程中,對財產分割問題,李某及其代理人對財產提出的處理方案明確表明全部財產均包括在***萬內。張某某及其代理人對上述情況清楚,只是其起初不想離婚故而對孩子及財產分割問題避而不談,并非對本案所涉財產及其他全部財產概括處理的情況不知曉。
庭審中李某代理人提出“關于其他財產的分割。我們舉證的材料都是來印證雙方在領導均在場的情況下簽訂的備忘錄,關于青島的房子及永豐路房產按揭增值部分及其他財產均包括在***萬元內。”李某本人提出“所有財產的產權都不要,可以折價補償;房子給我,我補償被告”(庭審筆錄第12頁)在財產分割問題上,明確提出的及未明確提出的,都作一并處理折價補償,均包括在***萬元內。張某某及其代理人均提出“關于孩子和財產問題,因不想離婚,故不想涉及”,其對于雙方就財產部分的分割方案非常清楚,知道雙方最終的折價結算款項***萬元是包括了本案所涉財產,只是起初不想離婚才避而不談。及至調解時,在開庭審理確定的方案基礎上,達成一致。
4、錄音證據1表明張某某清楚并認可青林灣處房產系李某父親李**贈與給李某個人所有。
2013年2月5日,在浙江鑫目律師事務所會議室,李某及其代理人**、張某某及其代理人***四人就李某與張某某離婚事宜的談話。本段錄音整理的文字系涉及到青林灣房子的問題四人之間的談話。1小時24分開始,張某某說“如果說你暫時沒這個條件,那么兒子就住在這里,沒關系。哪怕就一輩子住在這里,都沒問題。第二個呢,房子方面,你也不要說你就一定流落街頭。青林灣你還有一套房子?!崩钅痴f“那是我父母的房子,你搞錯了?!睆埬衬郴卮稹皩Γ悄愀改傅姆孔?。但是也過戶給你了?!?/p>
談話中張某某對該處財產的態度很明確,清楚并認可上述財產系李某個人所有。
被告李某未獲得青林灣房產轉讓價款,不存在分割問題
李某代父母將青林灣房產轉讓后,轉讓款歸其父母所有,李某并未實際獲得,不存在財產分割問題。
青林灣的房產系李某父親李**為李某個人購得,該房產轉讓所得價款是李某個人財產,與張某某無關
青林灣處的房子就是李某父親李**買給李某個人的,證人證言如下:1999年張某某購買孝聞花園的房產時,首付缺14萬,李**出資14萬,是想讓女兒李某作為該房產產權共有人。后張某某父母將單位的一套福利房賣掉,將該筆14萬元款項作為借款還給了李**。最終,該房產產權登記人為張某某,李某未登記在產權證上。當時李**一家不高興,就打算為自己女兒李某購買房產。直到2003年,錢湊齊,李**就給李某買了青林灣處的房產。購買該處房產過程中,李某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均是由李**接洽及簽訂合同。在辦理房產證時,李**請求工作單位寧波商業銀行及城關鎮派出所出具了一份與李某之間的父女關系證明,想以此證明拿去房產公司將該處房產直接登記在李某名下。后房產公司聲稱李某沒有在房屋買賣合同上簽字,不是買受人,因此房產證不能直接做在其名下。房子一直空著,也沒有裝修和出租,就每年交物業管理費。到2009年,李**已經退休8年時間,繼續幫李某交物業費交不來了,再加上李某稍有空閑,因此就去把過戶手續辦理掉。在辦理過戶時,李某向房產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員做過了解,贈與方式要公證,手續麻煩且還要多出一筆公證費、花費較多,還是辦理轉讓手續,名為轉讓實質贈與,相對方便,費用也較低些。因此就以轉讓的方式把該處房產過戶給李某。李**購買該處房產是60多萬,當時的市場價約為200萬元左右,但是雙方約定的轉讓價款為50萬,且該筆款項也沒有實際支付。
被告代理人稱在房產交易中心調取到的房屋產權登記申請表載明李**將房屋轉讓給李某的轉讓款項支付方式為“一次性支付”,因而表明李某實際支付了轉讓款,并非受贈。本代理人認為,登記申請表所載“文字”并非表示與實際行為一致;要證明付款行為的存在,應當弄清楚付款方式到底是現金支付還是轉賬支付,付款憑證、打款記錄等等一些因素,本案中并沒有該等證據表明李某實際支付了款項。因此,被告代理人所稱書證證明效力高于人證的證明效力,沒有事實依據。李**是對于該房產來龍去脈唯一清楚了解的案外人,具有出庭作證的事實基礎和主體資格,且其證言前后一致、并無矛盾,證言所闡明的事實貼近生活常理、合乎邏輯,因此具有較高的證明效力。探究證人李**在處理青林灣房產的整個法律行為的真實意思,不難看出青林灣的房產實際上就是其出資為李某個人購得,本質就是贈與給李某個人。
抽離本案系爭房紛繁復雜的流轉過程,從整體上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基本事實:本案房產,由李**出資繼受取得,直至李某將該房產出讓之前,都只有李**對該房產的取得有過出資。理論界認為,確定繼受取得的房產的權屬人,追根究底應當看出資。因此,不論是該房產如何流轉,都與原告張某某無關。
綜上所述,本代理人認為:本案所涉財產在離婚糾紛一案中已作處理,且該筆財產被告李某并未獲得,不存在尚未分割的遺漏財產問題;另外,上述財產與原告張某某無關,張某某也無權分割。
代理人: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九日
李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代理詞(二)
尊敬的審判長:
浙江鑫目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李某委托,指派我擔任張某某訴李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被告李某的訴訟代理人。本代理人今天依法再次參加了開庭審理,對本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特依據法律規定和案件事實,發表如下補充代理意見,懇請法庭予以充分考慮。
關于涉案財產是否為遺漏財產的問題
本案所涉財產并非遺漏財產,不存在另行分割的問題。
第一次開庭后提交的第(一)份代理詞已經詳細闡述過原被告雙方離婚糾紛一案(海曙區人民法院[2013]甬海民初字第***號案件)處理過程中雙方對于財產分割的具體情況,即雙方已經對于全部財產一并概括處理,包含已列明的財產和“其他財產”,此處再次懇請法庭注意:
庭審筆錄第12頁載明李某代理人的代理意見:關于其他財產的分割……及其他財產均包括在100萬元內。
李某稱“……所有財產的產權都不要,可以折價補償;房子給我,我補償被告……”。
以上表述內容的含義很清晰,即原被告雙方對于房產處理的方案就是對于全部房產一方要產權、一方拿補償,可以是張某某要產權、李某拿補償,也可以是張某某拿補償、李某要產權,最終就是對于全部財產一并概括處理,不存在遺漏財產的問題。
此外,根據本次開庭審理中法庭詢問原告張某某的相關事實,可知:張某某實際上在2009年對于證人李**為被告李某購買房產的事實已知,并且在前一案協商過程中明確提出過被告李某即便分不到孝聞花園或者青島的房子也不會流落街頭,因為李某父母把一套青林灣的房子給了李某的。這個態度同樣表明張某某對于青林灣這套房產的處理態度,其認可該房產是李某父母的房子、過戶給了李某個人。
關于涉案財產是否為共同財產的問題
涉案財產不是共同財產,與張某某無關。
《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本案的事實在整體上與該條規定完全相符:婚后李某的父親李**出資購買了青林灣的房產,最終將該房產產權登記在李某個人名下。
在這個出資與登記的流程中,唯一相對特殊一點的問題就是李**購買房產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未能直接將房產產權登記在李某名下(根據李**的證言,房產登記處的做法是誰簽合同、誰填寫申請,就只能把房產證做給誰,即便有父女關系的證明也不能將父親簽字購買的房產的產權直接做到女兒名下。這個問題上,李某的陳述、證人李**的證言、父女關系的證明,三份證據可以相互印證。),而是多了一些流程,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登記在李某名下。
應該說,不管這中間的流程怎么變,最起碼兩點可以認定:第一,李某的父母出資購買了一套房產,并且最終確實是登記在李某名下;第二,這套房產的來源中并沒有李某和張某某的共同財產進行出資。
因此,根據婚姻法解釋的精神,本案上述事實與《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規定是完全相符的,涉案財產應歸李某個人所有,與張某某無關。
關于被告開房行為是否為不忠行為及精神損失的問題
1、實體法律關系上,開房行為與對配偶不忠不存在因果關系,原告申請法院調取的證據與待證事實沒有關聯性。
作為一個**行業的高級從業人員,李某的開會及接待重要客人的事情很正常、而且也相對較多。僅僅開房記錄并不能證明開房后究竟是誰入住的,更不能證明即便是李某入住而發生了不忠行為。在實體法律關系上,并不具有精神損害賠償的事實依據。
2、從程序上說,精神損害賠償也不符合法律規定
《婚姻法解釋一》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基于該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本案是離婚后財產糾紛,從程序上,原告并不能單獨提出所謂精神損害賠償。
綜上所述,本代理人認為:本案所涉財產在離婚糾紛一案中已作處理,且該筆財產被告李某并未獲得,不存在尚未分割的遺漏財產問題;另外,上述財產與原告張某某無關,張某某也無權分割。最后,原告提出的被告不忠及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再次懇請法庭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謝謝!
代理人: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五日
李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代理詞(三)
尊敬的審判長:
浙江鑫目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李某委托,指派我擔任張某某訴李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被告李某的訴訟代理人。本代理人在庭后已經向法庭提交過關于本案的代理意見,現在依據法律規定和案件事實,對相關意見進行補強發表如下代理意見,懇請法庭考慮:
關于本案房屋贈與事實問題
本案證據上,原告所舉書證存在一定瑕疵,其證明力并不能簡單認為比被告證人李**的證言證明力要高。原告應就其主張對于款項支付的流轉過程進行舉證,否則應承擔舉證不利的法律后果。
原告就房屋轉讓的事實舉證為:1、房地產轉讓合同,2、契證存根,3、產權登記申請書;
原告的證明思路為:被告與李**簽訂了房地產轉讓合同,并且契證存根及產權登記申請書顯示為“轉移方式為房屋買賣”“付款方式為一次性付款”,由此得出結論被告與李**之間轉移房屋產權是轉讓方式。
在被告沒有任何相反證據的情況下,上述表面事實尚且可以作為依據;但是本案中被告就上述表面事實背后的真實情況舉了充分的證據,不能簡單以表象來論事實,應當結合各證據進行綜合考量,挖掘真相。下面就被告舉證進行分析。
被告就房屋贈與的事實舉證為:1、證明,2、對房產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咨詢解答的錄音,3、證人李**的證人證言。
上述證據之間的聯系為:李**在購買房產時已有將房屋贈與被告之意,但是后因種種原因李**未能在購買房屋時即將房屋產權登記在被告名下,后才有了將房產由李**再行向被告轉移的過程;被告為了能夠合法情況下少繳稅而特地向房產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咨詢贈與和買賣兩種方式的選擇問題,房產交易中心工作人員陳述一般人都會選擇按照假轉讓方式進行轉移房產,因為可以少一些費用,在聽取了房產交易中心工作人員解答的基礎上,李**與被告之間選擇了按照假轉讓真贈與的方式轉移房產。
僅就李**的證人證言,我們作出基本的常理推斷:
如果李**所述最初因孝聞花園房產未將被告作為共有人而有想法,后意欲為被告購房之本意為虛假陳述,那么在買房當初又何必去麻煩單位及派出所出具一份與女兒之間父女關系的證明。根據李**的證言,他去簽訂合同后,打算將產權登記在被告名下時,房產公司告知誰簽訂合同誰出的資房產就得登記在誰名下,因此李**去打了一份父女關系證明,想通過這樣一種直系親屬關系來作為直接將房產登記在被告名下的依據,只是該證明并未奏效因此后來未能直接將房產登記在被告名下。該陳述及所論證的事實非常清晰并合乎人之常情,在常理上完全站得住腳。因此,第1份證據與李**的證言是相互印證的。
李**的證言中提到為了少交費用而采用轉讓的方式,同樣第2份證據也就是房產交易中心工作人員解答也認為一般人都是采用假轉讓的方式進行轉移房產,這樣可以少交一些費用。這個情況也是合乎基本生活現象,第2份證據與李**的證言也是相互印證的。
原告代理人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1、書證證明力高于證人證言,2、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不能單獨定案。
我們認為原告上述意見值得商榷,懇請審判長重點注意。(1)關于第1點書證證明力高于證人證言的問題,在本案證據證明力的對比中并不能適用,理由如下:①原告所舉書證并非書證的提供者寧波市房產產權產籍監理處制作,它是李**和被告自行填寫的,所填內容完全是李**和被告自己定,即便雙方沒有實際交付款項也可以自行填寫已一次性付款,因此其并不具有一般書證的客觀、公示效果;②寧波市房產交易中心在受理房屋買賣合同雙方申請房產登記時對于房屋買賣合同雙方之間款項是否已經支付并不作實質審查,它只做形式審查,形式上合乎申請登記的材料齊全即可進行。更何況,真正參與該書證制作(即申請表的填寫)的全部當事人(即李**和被告)都認為真實情況與書證所載內容不一致。因此,并不能籠統一刀切,將一份材料出具者根本未參與制作又沒有對所載內容進行實質審查的書證作為一般意義上所言書證而認為其證明力比證人證言的證明力高。(2)本案中,李**的證人證言并非單一的證據形式,還有其他兩組證據相互印證,上面已有闡述,此處不再贅述。(3)在原告出具的書證有上述瑕疵的情況下,我們要探究是否付款的事實就不能單純憑借該書證來考量,而既然原告認為付款事實存在,就應該舉證查明款項究竟是怎么流轉的,因為只有查明了這個款項是怎么流轉的,才能從根本上補強該書證的瑕疵,也才能證明原告的主張,顯然庭審中原告并未能就該證據進行舉證,理應承擔舉證不利的責任。
綜上,我們厘清本案事實如下:李**夫婦意欲出資為女兒李某購買房產并登記在李某名下,實際也為女兒出資購買了房產,因種種事由不得不先登記在李**名下,后打算過戶給李某時礙于贈與方式成本相對較高,為合法少交費用終以假轉讓真贈與的方式將房產過戶到李某個人名下。
二、關于本案法律適用問題
在厘清本案基本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再就本案法律適用問題作相關探討,我們認為本案完全合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之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本案所涉房產實際出資人為被告父母李**夫婦,并且是全額出資,最終結果是登記在被告名下,與上述規定相符。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吳曉芳法官關于《<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理解與適用中指出》:“實際生活中,父母出資為子女結婚購房,可能沒有考慮到以后子女婚姻解體的情況。按照國人的習慣,一般也不會與子女簽署書面協議,如果離婚時一概將房屋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勢必違背了父母為子女購房的初衷和意愿,實際上也侵害了出資父母的利益。故房屋產權登記在出資父母子女名下的,視為父母明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比較合情合理……制定司法解釋要考慮到中國的國情,畸高房價和高離婚增長率并存,父母為子女結婚購房往往傾注畢生積蓄,從這次《婚姻法解釋(三)》公開征求意見反饋的情況來看,作為出資人的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均表示,他們擔心因子女離婚而導致家庭財產流失一半。本解釋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將“產權登記主體”與“明確表示贈與一方”進行鏈接,可以使父母出資購房真實意圖的判斷依據客觀化,便于司法認定及統一裁量尺度,也有利于均衡保護結婚的雙方及其父母的權益,相對來說也比較公平。”
法律類核心期刊《人民司法·應用》2013年第13期在答復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法院張瀟法官關于“一方父母部分出資給婚后子女購房的如何認定”問題中涉及到本案有關法律適用問題指出:“適用第7條的前提條件是:其一,一方父母全額出資且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其二,購買不動產的目的是為子女,而非為父母本身……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把“產權登記”與“確定贈與一方”進行鏈接,使父母出資購房的真實意圖之判斷依據更加客觀合理,即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等于已經向社會公開了不動產的所有者只是自己的子女?!?/p>
上述意見的精神很明確,即在房價畸高、大多父母拼盡畢生家財才能為自己子女購得一套房產的當今國情下和離婚率相對較高的現實狀況下,在離婚時評判房屋最終產權歸屬應適當考慮老年人購房的意愿和初衷,同時也保護老年人的相關權益,在這種大的方向下考量夫妻之間就房屋問題的權屬,更加注重出資來源和登記結果。在本案中,購得出資為被告父母,最終登記在被告名下,因此在評判時將該房屋認定為被告個人財產更為客觀合理。
綜上所述,本代理人認為:本案所涉財產與原告無關,該財產系被告父母出資為其購得,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懇請法庭依法作出符合法律精神的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謝謝!
代理人: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海事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書(樣式一)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訴狀
2020-10-14辯護律師查閱、摘抄、復制案件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登記表
2020-10-14×××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令(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訊問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取保候審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減刑申請書
2020-10-14勘驗/檢查筆錄
2020-10-14×××公安局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不予取保候審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詢問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解剖尸體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立案理由審查意見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調取證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扣押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搜查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不(予)批準逮捕決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拘留人大代表報告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