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意見認為,《解釋》列舉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各項具體人格權中,遺漏了一項重要的人格權利,就是貞操權。《解釋》中為什么沒有規定貞操權?是無意的疏忽還是有意的排斥?我認為,這種理解是不全面的。 ? ?首先,《解釋》對人格權益的保護,是一種全面的保護。也就是說,不僅對侵害他人人格權利的侵權行為,而且對侵害他人其他人格利益的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原則上都可以請求人民法院確認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解釋》第一條對人格權益的保護范圍,是采取具體列舉和抽象概括相結合的方式規定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分三項列舉了現行有關民事法律規定的具體人格權,例如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肖像權,以及具有一般人格權意義的人格尊嚴權和人身自由權。《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了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方式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的侵權類型。其法律依據就是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里,關鍵是對“其他人格利益”這一概括規定應當如何理解?我認為,自然人享有廣泛的人格利益,這些人格利益與自然人的人格尊嚴相聯系,體現在自然人人格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當中,有些已經被立法明確規定為具體的民事權利,如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成為具體的人格權;有些暫時還沒有被規定為民事權利,如隱私、貞操、精神上的安寧、自由以及倫理感情等等。裝修工在別人的新房內上吊自殺,裝飾公司為什么要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就是因為這種行為違反社會公德,侵害了他人精神上的自由和安寧;盜賣死者的遺骨,為什么要對其近親屬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因為這種行為同樣違反社會公德,侵害了死者近親屬的倫理感情。可以說,“其他人格利益”是一個開放的概念,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包容性。貞操作為一種人格利益,是可以被包容其中的。 ? ?其次,《解釋》作為司法解釋,應當貫徹立法的原則和精神,在內容和形式上不能與立法的規定相抵觸。隱私權也好,貞操權也好,乃至安寧權也罷,在實踐中被作為一種權利要求提出來,是與當代社會普遍發展的權利意識的覺醒相適應的,但其本身并沒有被現行民事法律確認為民事權利,司法解釋也不能超越法律的規定直接確認其為一項民事權利。 ? ?按照立法法的原則和精神,民事權利是由國家的民事立法來確認和分配的。這是否意味著沒有被民事法律確認為民事權利的合法利益就得不到法律保護呢?當然不是!民法通則第五條明確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民事權益”包括權利和利益,因此,對合法人格利益的司法保護是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題中應有之義。過去認為利益只有被確認為權利,對利益侵害才構成侵權。因此,對沒有被確認為民事權利的利益的侵害,不能直接構成侵權,而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提供司法保護。例如未經當事人同意非法披露他人隱私,造成他人名譽貶損的,按照侵犯名譽權處理,就是借助名譽侵權的法律構成要件,對隱私受到侵害的情形給予間接保護。之所以采取間接保護方式,是因為按照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來判斷,直接侵害權利的行為是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行為,具有違法性。沒有被法律確認為民事權利的利益受到侵害,無法確認侵害行為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也就無法確認行為的違法性,從而無法認定該侵害行為構成侵權。現行民事法律沒有確認隱私權,因此,侵害隱私的行為就不能直接被確認為侵害隱私權,而只能在受害人因此遭受名譽貶損的情況下,間接確認其構成侵害名譽權。這意味著,一種利益要受到侵權法的保護,要么在民事法律上該項利益已經被直接確認為一項民事權利,要么侵權法另行規定有其他的違法性判斷標準,否則只能采取間接保護的方法,而使一部分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護。因此,對合法利益的保護問題,就轉化為怎樣確認侵害行為違法性的問題。在這方面,國外的有關立法和判例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這個經驗就是,如果一個行為公然違反社會的公共利益或社會公德,侵害他人合法的人格利益或者財產利益,該行為就具有違法性,構成侵權。在鄰居臥室的墻壁上安裝監視器進行窺視,這種行為就屬于違反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的侵權行為。構成侵權的依據不是由于該行為侵害了他人的具體民事權利,而是由于侵害行為違反社會公德,侵害了他人特定的人格利益,在本案中就是侵害了他人的隱私。由于人格利益概念的開放性,以及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的內涵所具有的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的性質,《解釋》對人格權益的保護是全面的、廣泛的,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因此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對人格權益“最全面的保護”。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期間聚眾賭博,被判拘役五個月!
2020-02-10企業復工必須要為職工配發口罩嗎
2020-02-25怎么申請勞動仲裁
2020-03-01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怎么處理
2020-03-09電話記錄能作為訴訟證據使用嗎?
2020-03-13消費者什么時候能要求加倍索賠?
2020-03-20疫情期間,公司不給發工資了怎么辦?
2020-03-25個人借款利息規定有哪些情況
2020-04-07商號轉讓的具體流程
2020-04-08保密協議是否侵犯我們的權利
2020-04-10房產的拍賣流程
2020-04-15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定罪
2020-04-15延誤治療:法律后果了解一下
2020-04-16當事人出庭的利與弊
2020-04-17扶養關系與收養關系有何不同
2020-04-17婚內出軌能索取精神損失費嗎?
2020-04-27離婚孩子撫養權什么情況判給男方?
2020-04-28遇車禍受傷怎樣索賠?
2020-04-29丈夫在外借錢是否是夫妻共同債務?
2020-04-29不服勞動仲裁起訴的有效期多久?
2020-04-29離婚子女撫養權應該如何考慮?
2020-05-012020訴訟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0-05-09爭奪子女撫養權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0-05-03拆遷房可以買賣嗎?
2020-05-04協議離婚以后還能不能變更子女撫養權?
2020-05-04誤診到底是誰的錯?
2020-05-05異地已合并養老保險查詢方式是什么
2020-05-06什么是商標的反向假冒?
2020-05-07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哪些情況不用賠償?
2020-05-07道路妨礙通行造成損害的責任承擔
2020-05-09對交通事故傷殘等級評定不滿意怎么處理
2020-05-09離婚后工資還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10現實生活哪些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范疇?
2020-05-10離婚后能不能變更子女撫養權?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0-05-10構成打擊報復會計、統計人員罪的要件是什么?
2020-05-11構成破壞選舉罪的要件是什么?
2020-05-11黃牛犯了什么罪
2020-05-12乘客因客車發生交通事故受傷 如何行使索賠權?
2020-05-12訂金和定金有什么區別?
2020-05-12農村拆遷補償糾紛應該怎么處理?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