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貨物買賣過程中,有關交易雙方責任和義務的劃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為了明確交易雙方在貨物交接過程中,有關風險、責任和費用的劃分,交易雙方在洽商交易和訂立合同時通常都要商定采用何種貿易術語,并在合同中具體訂明。不同的貿易術語,買賣雙方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各不相同。在實際業務中,買賣合同的雙方當事人選用何種貿易術語,不僅決定了合同價格的高低,而且還關系到合同的性質,甚至還會影響到貿易糾紛的處理和解決。因此,貿易術語的選擇和運用是直接關系到買賣雙方經濟效益的重要問題。
2006山西省出口額有望突破40億美元,增長13.3%。上億美元出口的商品有焦炭、不銹鋼板材、煤炭、金屬鎂、鋼鐵管子件、玻璃器皿六種。這表明我省現在出口產品主要以貨物為主導,因此在訂立貨物貿易合同時必須了解和掌握國際貿易術語。基于貿易術語的在貨物貿易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有關貿易術語的一些內容做探討,以期能對貿易術語有更好的了解,同時能對國際貨物貿易實踐有所幫助。
一、國際貿易術語的一般介紹
1.國際貿易術語的產生
國際貿易術語是在長期的貿易實踐中形成的習慣。由于國際貿易的買賣雙方各在天涯,貨物自賣方所在地運往買方往往要經過長途運輸,多次裝卸和存儲,因此其間必然要涉及到一系列問題,例如:何時何地辦理貨物的交接;由何方租船、訂艙和支付運費;由何方辦理貨運保險;由何方承擔貨運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由何方辦理進出口許可證等等。這就導致了國際貿易的交易成本極高,國際貿易的商人們為了降低交易成本,經過長期的進出口實踐,逐漸形成了具有特定含義的貿易術語,用這些術語來表示交貨地點、雙方的風險和責任劃分以及如何辦理運輸和保險等問題。貿易術語雖然可以方便交易降低成本,但是不同國家對貿易術語的多種解釋引起的誤解阻礙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基于便利商人們使用,在進行涉外買賣合同所共同使用的貿易術語的不同國家,有一個準確的貿易術語解釋出版物是很有必要的。鑒于此,國際商會于1921年在倫敦舉行的第一次大會時就授權搜集各國所理解的貿易術語的摘要。摘要的第一版于1923年出版,摘要的第二版于1929年出版,內容有了充實。對摘要經過十幾年的磋商和研討,終于在1936年制定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貿易條件解釋規則,定名為《INCOTERMS?1936》,副標題為International?Rules?for?the?Interpretation?of?Trade?Terms(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之后于1953年進行了修改,1967、1977、1980、1990和2000年又分別進行了修訂,便有了現今的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mters2000貿易術語共包括13個貿易術語,根據買賣雙方承擔的義務由小到大分為E、F、C、D四組。E組一個術語即EXW,F組三個術語分別為FCA、FAS和FOB,C組為四個術語分別為CFR、CIF、CPT和CIP,D組五個術語分別是DAF、DES、DEQ、DDU和DDP。
2.?國際貿易術語的概念和功能
國際貿易術語是用一個簡短的概念或三個字母的縮寫,來說明國際貨物貿易中的交貨地點、商品的價格構成和買賣雙方的有關費用、風險和責任的劃分,確定賣方和買方應盡的義務。?從貿易術語的概念和上邊所說的貿易術語的產生我們可以看出,貿易術語主要的功能是通過明確貨物貿易中的交貨地點、商品的價格構成和買賣雙方的有關費用、風險和責任的劃分來簡化締約程序,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各種貿易術語的解釋在國際上已經有了很高程度的一致性,如果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買賣雙方發生了爭議,貿易術語能夠起到對當事人的行為進行規范和解決爭議的作用。
3.?國際貿易術語的效力
研究國際貿易術語的效力,就要把貿易術語放在國際貨物貿易的主要國際法淵源當中去衡量才能夠全面充分。國際貨物貿易法的主要國際法淵源有二:一是國際條約;二是國際貿易慣例。國際條約是國際貨物買賣法的重要淵源,有關國際貨物買賣法的主要國際條約是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簡稱80年公約。我國是該公約的成員國,除了兩項保留條款外,我國基本贊同公約的內容。國際貿易慣例是國際貨物買賣法的另一個重要國際法淵源。在國際貨物買賣中,如果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規定采用某項慣例,它對雙方當事人就具有約束力。在發生爭議時,法院和仲裁機構也可以參照國際貿易慣例來確定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關于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主要有以下兩種:國際商會制訂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和國際法協會1932年制訂的《華沙——牛津規則》,該規則是針對CIF貿易術語制定的,它對CIF屬于項下合同中買賣雙方所應承擔的責任、風險與費用做了詳細的規定,在國際上有相當大的影響。要確定國際貿易術語的效力就必須先弄明白國際貨物買賣法的兩大重要淵源,80年公約和國際貿易術語的效力位階。
(1)慣例的選擇使用,國際貿易術語屬于國際慣例,它只有在雙方當事人約定選擇適用時才對雙方當事人有約束力。私法領域的國際慣例效力不同于公法的國際慣例,在公法領域只要形成國際慣例就對所有國際法主體具有約束力。
(2)公約的排他性不適用,就是說如果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明確約定不適用公約,如果雙方的營業地在不同的締約國,公約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有效力。當然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明示或默示相約不使用公約,也可以在充分尊重締約國已經做出保留的情況下,減損公約的部分規定,改變公約的部分條款效力。
總之,在訂立一份國際貨物貿易合同時,雙方當事人可以充分協商,以雙方在合同中的明確約定為最優先效力,這是私法意思自治原則在國際貨物貿易合同中的體現。之后,可以選擇適用國際慣例。國際慣例一經選擇即對雙方當事人有約束力。在沒有約定和選擇慣例時,才在符合公約適用條件的當事人之間適用80年公約。
二、重要國際貿易術語在合同中的適用
國際貿易中可供選用的貿易術語有多種,但由于國際貨物貿易是一國到另一國,運輸風險比較高,運輸費用比較大,海運雖然運輸時間長點,但由于海運費用相對較低,所以據統計,各國使用貿易術語頻率較高的主要有FOB、CIF和CFR等海運方式的貿易術語,本文就著重介紹FOB、CIF兩個使用最廣泛的貿易術語。
1.?FOB貿易術語
(1)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
FOB(裝運港船上交貨)是指當貨物在指定的裝運港越過船舷,買方即完成交貨。自貨物越過船舷時起,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由買方承擔。在FOB項下,賣方的主要義務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外來料加工、來件裝配合同
2020-06-19房屋租賃合同
2020-06-22運輸合同
2020-06-22以房抵債協議
2020-06-23中國石油加油站零售購銷合同
2020-06-24工程建設監理委托合同
2020-06-28國際工程承包合同(2)
2020-06-28建設工程技術咨詢合同
2020-06-28合 作 協 議
2020-06-28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協議條款
2020-06-29財稅代理合同
2020-06-29國際技術服務合同(1)
2020-06-29中外勞動技術服務合同
2020-06-29家電購銷合同
2020-06-30上海市家庭居室裝飾裝修施工合同
2020-06-30技術開發合同(5)
2020-06-30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1)
2020-06-30工程項目居間合同
2020-07-01建筑勞務作業人員勞動合同
2020-07-01深圳萬科第五園七期景觀工程設計合同
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