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和加強外匯管理法制建設,建立科學、合理、簡明、有效的外匯管理法規體系,保證外匯管理法規的嚴肅性、統一性及連續性,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起草,向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或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上報外匯管理法規;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發布、施行外匯管理法規;國家外匯管理局所屬各司起草、向局務會上報外匯管理法規,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支局制定、發布、施行在本轄區內適用的規范性文件等,應當適用本規則。
第二章 外匯管理法規體系
第三條 外匯管理法規體系由以下層次的法規文件構成:
(一)法律,即需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文件;
(二)行政法規,即國務院發布施行,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由中國人民銀行或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施行的文件;
(三)部門規章,即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施行,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施行,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自行發布施行的辦法、規定等文件;
(四)規范性文件,即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施行的,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適用的通知、決定和解釋等文件;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支局發布施行的在本轄區內普遍適用的操作辦法和實施細則等文件。
第四條 外匯管理法律,主要對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國務院其他部門外匯管理中的職責、外匯管理體制、外匯管理的發展方向、外匯管理的基本內容、外匯管理的基本制度,以及違反外匯管理行為的認定和行政處罰措施進行規范。
外匯管理法律可以對所有外匯管理事項進行規定,可以設定任何的行政處罰措施。
第五條 外匯管理行政法規,主要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職責范圍,對外匯管理的基本內容,基本管理原則,以及違反外匯管理行為的認定和行政處罰的具體措施進行規范。也可以對外匯管理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政策、管理原則進行規范。
外匯管理行政法規所規范內容,相關法律已有規定的,不得與相關法律規定相抵觸;沒有相關法律進行規定的,可以對所有外匯管理事項進行規定。
外匯管理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任何行政處罰措施。
第六條 外匯管理部門規章,主要對外匯管理中某一方面的具體管理政策、管理方法進行規范。外匯管理部門規章所規范內容,相關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只能對其相關條款進行細化,或根據相關條款對具體操作辦法和實施細則進行規定,不得與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相抵觸;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可以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職責范圍,對涉及到的內容進行規定。
外匯管理部門規章只能根據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對行政處罰的措施加以細化。法律和行政法規沒有規定的,只能設定警告和對單位處以人民幣3萬元以下,對個人處以人民幣1000元以下罰款的處罰措施。
第七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范性文件,主要根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對相關條款進行細化和解釋;以及根據形勢的變化和管理的需要,對具體的管理政策和管理辦法進行調整,但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相抵觸。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需要對具體的管理辦法進行補充規定。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支局的規范性文件,只能根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結合本轄區的具體情況,對具體的操作辦法和實施細則進行規定,但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范性文件相抵觸。
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或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范性文件沒有規定的,各分支局的規范性文件可以根據國家基本管理原則對具體的操作辦法進行補充。
外匯管理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任何的行政處罰措施,只能對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中的行政處罰條款進行細化。
第三章 制定外匯管理法規的職責分工
第八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為外匯管理法規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外匯管理法規的制定、規劃、清理、解釋、匯編、翻譯、宣傳和形式審查工作。國家外匯管理局其他業務司負責起草外匯管理法規的具體內容。
第九條 外匯管理法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具體內容由各起草業務司負責,外匯管理法規的合法性及外在形式由綜合司負責。
第十條 綜合司負責對外匯管理法規中的以下內容進行審查:
(一)是否與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相抵觸;
(二)是否與國務院其他部門的政策及規定一致;
(三)是否與其他外匯管理法規的規定相抵觸;
(四)是否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其他國際組織的規定;
(五)應以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中的何種形式發布施行。
第十一條 業務司在起草外匯管理法規時,應對以下內容負責:
(一)是否屬于外匯管理的范圍;
(二)是否符合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及外匯管理的基本政策和管理原則;
(三)是否符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金融政策;
(四)能否做到既可以實施有效管理,又不會對外匯指定銀行和企業、個人的正常經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第十二條 外匯管理法律、行政法規、和由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施行或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施行的部門規章,由綜合司負責組織起草;其他外匯管理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由各業務司直接起草。
第十三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支局可以根據外匯管理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轄區的具體情況,制定規范性文件,也可以接受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委托或授權,就某一具體業務制定規范性文件,在本地區或全國適用,但應當報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后方可發布施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支局不得擅自對外發布施行規范性文件。
第十四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支局自行起草規范性文件的,應當以局發文的名義,上報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審核(各支局起草規范性文件的,應當以局發文名義上報所屬分局,由分局轉報)。文件涉及其他司業務的,綜合司應當在批準前征求相關司意見,并進行會簽。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支局接受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委托或授權起草規范性文件的,應當以局發文名義上報國家外匯管理局委托或授權的部門審核(各支局起草規范性文件的,應當以局發文名義上報所屬分局,由分局轉報)。文件涉及其他部門業務的,委托或授權的部門應當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并進行會簽。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司收到各分支局起草的規范性文件,應當自收到文件之日起一個月內給予批準、不批準或研究的答復意見,如需批準,應當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文的名義予以批復。不得以各司名義批復,也不得擅自拖延、不予答復。
第四章 制定外匯管理法規的基本要求
第十五條 制定外匯管理法規必須條理清楚,行文規范,邏輯嚴密,并具備相應的連續性、可操作性、合理性。
第十六條 外匯管理法規必須包括以下條款:
(一)立法目的;
(二)立法依據;
(三)適用范圍;
(四)主管機關及其職責;
(五)解釋權歸屬;
(六)施行日期;
(七)本法規所廢止的法規名稱及其施行日期。
上述條款可以單列一條說明,也可以合并列明。
第十七條 外匯管理部門規章原則上應當自發布之日起30天后開始生效施行。外匯管理規范性文件原則上應當自發布之日起開始生效施行。
第十八條 發布施行外匯管理法規,應當在正文或面函中對外匯管理法規施行前發生的外匯收支活動作出明確規定。
第十九條 外匯管理法規中所涉概念,其它法規已有定義或專用名稱的,應當使用專用名稱和定義;其它法規中沒有定義或專用名稱的,應當明確規定其專用名稱和定義,并在該法規中統一使用。
第二十條 外匯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必須使用條、款、項、目來劃分所規范內容,內容較多的,可以劃分章、節;外匯管理規范性文件可以使用數字序號劃分所規定內容,原則上不劃分章、節。
第二十一條 外匯管理法規在發布施行前,起草司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征求相關政府部門、外匯指定銀行、企事業單位和分局外匯管理工作人員的意見,對合理的意見,應當接受。
第二十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司根據職責分工起草外匯管理法規時,必須同時草擬起草相關法規的說明,對法規的立法背景、立法原則及所涉需說明的重要問題加以說明,并連同法規一道會簽或上報。
第五章 制定外匯管理法規程序
第二十三條 每年三月底前,各司應當將本司本年度計劃制定的外匯管理法規目錄及其主要內容匯總,交綜合司審核后,列入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度外匯管理法規制定計劃。
第二十四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度外匯管理法規制定計劃由綜合司負責制定,并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第二十五條 各司因工作需要需在年度計劃之外制定有關外匯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應盡早通知綜合司。
第二十六條 綜合司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商有關業務司對年度法規制定計劃進行調整,并可根據實際需要要求各司制定年度計劃之外的外匯管理法規。
第二十七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起草的所有外匯管理法規,必須經局務會議審議通過。
第二十八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支局起草的外匯管理規范性文件,必須經本局局務會議審核通過。
第二十九條 經局務會討論,未被通過的外匯管理法規,由各起草司視討論情況根據本程序重新起草。
第三十條 外匯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需上報中國人民銀行并由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施行的部門規章,以及需上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并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施行的部門規章,綜合司必須在會簽相關業務司后,方可上報局務會討論。經局務會討論通過后,如需修改的,重新上報前仍需會簽相關業務司;未做修改的,經局領導簽發后上報人民銀行。
第三十一條 需上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國務院或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管理法規,必須經外匯局領導簽發后,連同起草說明一并上報。
第三十二條 各司起草的外匯管理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均需會簽綜合司后方可上報局務會討論。經局務會討論通過后,如需修改的,發布施行前仍需會簽綜合司;未做修改的,局領導簽發后可直接發布施行。
第三十三條 以國家外匯管理局名義發布施行的外匯管理法規,必須經局領導簽發后方可發布施行。
第六章 外匯管理法規的發布施行
第三十四條 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施行的外匯管理法規,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系統內轉發。
第三十五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施行或轉發的外匯管理法規,直接印發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局、北京、重慶外匯管理部和各外匯指定銀行總行。并由上述分局、管理部轉發所轄支局、外匯指定銀行、相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各外匯指定銀行總行轉發所屬分支行。
第三十六條 外匯管理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以及需要外匯指定銀行、境內機構或公眾了解的規范性文件,應當在《金融時報》、《中國外匯管理》或其它報紙、刊物上公開對社會發布。對外匯指定銀行或者境內機構的正常經營活動影響較大的,還應當配發新聞稿,就立法背景,立法目的及主要政策內容進行解釋。
第三十七條 對于涉及外資金融機構、外商投資企業或者境外機構的外匯管理法規,除上述發布渠道外,還應當通過各種協會、商會等行業自律組織廣泛印發,以提高外匯管理法規透明度。
第三十八條 外匯管理法規可以通過國際互聯網絡公開對社會發布,具體發布辦法由綜合司另行制定。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九條 外匯管理法規的外文本,應當由綜合司負責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審定后,方可對外發布施行。且當中文本與外文本發生歧義時,以中文本為準。
第四十條 外匯管理法規匯編由綜合司在對現行外匯管理法規進行清理基礎上不定期編輯出版。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編輯出版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性報刊書摘中摘錄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的外匯管理法規,應經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同意。
第四十一條 外匯管理法規的對外宣傳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宣傳工作制度》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二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法規制定情況以及質量考評辦法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工作質量考評辦法》的有關規定辦理。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支局違反本規則規定的,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的處罰,并納入對分支局工作考核范圍之內。
第四十三條 本規則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負責解釋。
第四十四條 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
2017-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
200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
2004-04-06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修訂)
2005-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1992-11-0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
198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199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2006-08-27血液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06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2004-09-19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2014-02-16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
2011-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08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12修訂)
2012-11-30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的批復
2012-11-18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2012-09-05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
2011-12-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