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國家文物局關于發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3-11 · 9287人看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局(文化廳、局、文管會):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規范(試行)》及與之配套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著錄說明》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卷盒、卷內表格、專用紙規范》已經國家文物局第33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并自發布之日起施行,請遵照執行。

  附件:1、《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規范(試行)》

  2、《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著錄說明》

  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卷盒、卷內表格、專用紙規范》

  2003年11月24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規范(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以下簡稱:記錄檔案)的編制和管理工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標志說明、記錄檔案和保管機構工作規范》等法規的有關規定制訂本規范。

  第二條 記錄檔案包括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身的記錄和有關文獻。內容分為科學技術資料和行政管理文件。形式有文字、圖紙、照片、拓片、摹本、電子文件等。

  第三條 記錄檔案必須科學、準確、翔實。記錄檔案分為主卷、副卷、備考卷。主卷以保護管理工作記錄和科學資料為主。副卷收載有關行政管理文件及日常工作情況。備考卷收載與本處文物保護單位有關、可供參考的論著及資料。

  第二章 主卷

  第四條 主卷包括:文字、圖紙、照片、拓片及摹本、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資料、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文物展示、電子文件、續補等十種案卷。

  第五條 文字卷包括以下內容:

  (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登記表。

  (二)地理位置。

  (三)自然與人文環境。

  (四)歷史沿革。

  (五)基本狀況描述。

  (六)價值評估。

  (七)相關研究情況。

  (八)歷次調查、發掘、保護工程、展示情況。

  (九)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及建設項目控制情況。

  (十)保護標志情況。

  (十一)保護機構情況。

  (十二)安全保衛工作情況。

  (十三)附屬文物登記表。

  (十四)重要文物藏品登記表。

  (十五)古樹名木登記表。

  第六條 圖紙卷包括以下內容:

  (一)總體圖紙:地形地貌圖;地質圖;行政區劃圖;文物分布圖;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圖等。

  (二)考古圖紙:考古發掘平面圖;典型地層剖面圖;重要遺跡分布圖和平、剖面圖;典型器物圖等。

  (三)建筑圖紙:建筑群體總平面圖;單體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結構圖、節點大樣圖等。

  (四)歷史資料性圖紙和研究復原圖等。

  第七條 照片卷包括以下內容:

  (一)全景照片;群體和單體的外景、內景、重要部位照片。

  (二)附屬文物、重要文物藏品、主要古樹名木照片。

  (三)保護標志牌、說明牌及界樁照片。

  (四)重大活動照片。

  (五)重大事故、自然災害或其他異常現象照片。

  (六)歷史資料性照片。

  第八條 拓片及摹本卷包括以下內容:

  (一)摩崖石刻、碑碣、重要銘刻等拓片。

  (二)壁畫、巖畫等摹本。

  第九條 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卷包括以下內容:

  (一)保護規劃。

  (二)保護工程方案。

  第十條 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資料卷包括以下內容:

  (一)文物調查記錄。

  (二)考古發掘記錄、工作報告等。

  第十一條 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卷包括以下內容:

  (一)文物保護工程記錄、竣工報告等。

  (二)文物監測、病害防治記錄及成效報告等。

  第十二條 文物展示卷包括以下內容:

  文物展覽及陳列方案、工作報告等。

  第十三條 電子文件卷包括以下內容:

  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的各類電子文件。

  第十四條 續補卷包括以下內容:

  收錄主卷內容的動態續補。

  第三章 副卷

  第十五條 副卷包括:行政管理文件、法律文書、大事記、續補等四種案卷。

  第十六條 行政管理文件卷包括以下內容: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發布的,關于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專項法規、文件、布告、通知等。

  第十七條 法律文書卷包括以下內容:

  各級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或文物保護管理機構與使用單位、群眾性保護組織等簽署的責任書、保護合同及其他法律文書。

  第十八條 大事記卷包括以下內容:

  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關的重大事件記錄。

  第十九條 續補卷包括以下內容:

  收錄副卷內容的動態續補。

  第四章 備考卷

  第二十條 備考卷包括參考資料、論文、圖書、續補等四種案卷。

  第二十一條 參考資料卷包括以下內容:

  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具有參考價值的非正式出版的各種資料。

  第二十二條 論文卷包括以下內容:

  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的正式發表的研究論文、散見于各種出版物的考古發掘報告(簡報)、文摘、報道、歷史文獻等。上述論文資料數量較多的,可選取有代表性的歸檔,其余部分編入目錄。

  第二十三條 圖書卷包括以下內容:

  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的各種圖書。上述圖書資料數量較多的,可選取有代表性的歸檔,其余部分編入目錄。

  第二十四條 續補卷包括以下內容:

  收錄備考卷內容的動態續補。

  第五章 管理、裝幀和歸檔

  第二十五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制作并指定機構負責管理,要建立嚴格的收集、整理、借閱、使用制度。記錄檔案的主卷、副卷、備考卷必須報送國家文物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備案。保存記錄檔案必須有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場地和設施,并指派專人負責。

  第二十六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主卷、副卷、備考卷)的制作,統一使用國家文物局監制的卷盒、卷內表格、專用紙等。

  第二十七條 根據歸檔的實際需要,案卷可采用裝訂和不裝訂兩種形式。案卷裝訂不允許使用金屬物。

  第二十八條 制作檔案的書寫材料及工具,應符合耐久性要求(如:熱敏紙、復寫紙、鉛筆、圓珠筆、紅墨水、純藍墨水等不能使用)。

  第二十九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必須按下列要求歸檔:

  (一)圖紙:總體圖紙中的地圖,必須使用國家專業部門制作的圖紙。各類專業圖紙應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技術人員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繪制。測繪圖紙一般應參照國家標準規定的幅面尺寸套用,如圖幅較大無法套用的,可自行制定幅面尺寸,但同一個項目的一套基本圖紙,幅面尺寸應盡量統一。所有圖紙應采用底圖或曬藍圖、電腦打印圖。

  (二)照片:必須采用專業相紙沖洗,規格不得小于5英寸。

  (三)拓片:必須用宣紙錘拓。

  (四)摹本:盡量用宣紙臨摹。

  (五)保護規劃、保護工程方案、文物調查記錄、考古發掘記錄、考古發掘報告、文物保護工程記錄、文物保護工程報告、文物監測及病害防治記錄與成效報告等(包括其中的圖紙、照片等全部資料),全文本歸檔,不拆分。

  (六)電子文件,一律采用通用格式存儲于不可擦除型光盤(一式兩套)。各種磁帶、磁盤、幻燈片、電影膠片、錄像帶、錄音帶等其他載體的信息必須轉換成光盤存儲。光盤內應編制文件目錄。

  (七)專項法規、文件、布告、通知,責任書、保護合同及其他法律文書需采用原件或副本。

  (八)正式出版的研究論文、考古發掘報告、文摘、報道等需采用原件或副本。

  第三十條 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內容相關的變化情況應及時按主卷、副卷、備考卷分別組成續補卷補入檔案。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一條 其他不可移動文物記錄檔案的編制和管理工作可參照本規范執行。

  第三十二條 本規范由國家文物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三條 本規范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著錄說明

  1.適用范圍

  本著錄說明適用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的編制。其他不可移動文物記錄檔案的編制可參照執行。

  2.主要依據及引用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200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國務院,2003年第八次常務會議。

  《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項目的通知》,國務院,2001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標志說明、記錄檔案和保管機構工作規范(試行)》,國家文物局,1991年。

  GB/T 11822-2000 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

  GB/T 9705-88 文書檔案案卷格式。

  GB/T 2260-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 11821-2002 照片檔案管理規范。

  GB/T 18894-2002 電子文檔歸檔與管理規范。

  GB/T 17678.1-1999 CAD電子文件光盤存儲、歸檔與檔案管理要求 第一部分 電子文件歸檔與檔案管理。

  《博物館藏品信息管理試行規范》,國家文物局,2001年。

  《文物保護單位信息指標體系規范》(報審稿),文物保護單位信息指標體系規范課題組,2003年。

  3.卷盒封面、卷盒脊背、案卷封面、專用紙、卷內備考表

  3.1.卷盒封面

  內容包括:標題、圖案、案卷題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立卷日期、監制單位。

  3.1.1.標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封面頁眉)。

  3.1.2.圖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3.1.3.案卷題名

  各案卷的名稱。本檔案分為主卷、副卷、備考卷。

  主卷包括:文字卷、圖紙卷、照片卷、拓片及摹本卷、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卷、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卷、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卷、文物展示卷、電子文件卷、續補卷;

  副卷包括:行政管理文件卷、法律文書卷、大事記卷、續補卷;

  備考卷包括: 參考資料卷、論文卷、圖書卷、續補卷。

  案卷名稱后填寫各卷序號,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示例1:

  主卷·文字卷·02

  示例2:

  副卷·行政管理文件卷·01

  示例3:

  備考卷·論文卷·05

  3.1.4.文物保護單位名稱

  國務院公布的正式名稱。

  3.1.5.立卷日期

  本卷立卷工作結束的日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3.1.6.監制單位

  國家文物局監制

  3.2.卷盒脊背

  內容包括:文物保護單位名稱、文物保護單位代碼、案卷題名 、保管期限、數量。

  3.2.1.文物保護單位名稱

  國務院公布的正式名稱。

  3.2.2.文物保護單位代碼

  根據《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檔號編制規則》給定的文物保護單位檔號全宗號。

  3.2.3.案卷題名

  各案卷的名稱。本檔案分為主卷、副卷、備考卷。

  主卷包括:文字卷、圖紙卷、照片卷、拓片及摹本卷、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卷、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卷、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卷、文物展示卷、電子文件卷、續補卷;

  副卷包括:行政管理文件卷、法律文書卷、大事記卷、續補卷;

  備考卷包括: 參考資料卷、論文卷、圖書卷、續補卷。

  案卷名稱后填寫各卷序號,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示例1:

  主卷·文字卷·02

  示例2:

  副卷·行政管理文件卷·01

  示例3:

  備考卷·論文卷·05

  3.2.4.保管期限

  一律填寫:永久。

  3.2.5.數量

  本卷盒內文件材料的總件(頁)數,格式為:本案卷

  件(頁)。空格處填寫本卷盒內文件材料的總件(頁)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3.3.案卷封面

  內容包括:密級、檔號、標題、案卷題名、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立卷單位名稱(公章)、立卷日期、監制單位。

  3.3.1.密級

  依據保密規定填寫卷內文件材料的最高密級。密級由低至高分為:公開、國內、內部、秘密、機密、絕密。對已升、降、解密的文件,應著錄新的密級。公開級、國內級可不著錄。

  示例:

  絕密

  3.3.2.檔號

  根據《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檔號編制規則》編制的檔案號。

  3.3.3.標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

  3.3.4.案卷題名

  各案卷的名稱。本檔案分為主卷、副卷、備考卷。

  主卷包括:文字卷、圖紙卷、照片卷、拓片及摹本卷、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卷、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卷、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卷、文物展示卷、電子文件卷、續補卷;

  副卷包括:行政管理文件卷、法律文書卷、大事記卷、續補卷;

  備考卷包括: 參考資料卷、論文卷、圖書卷、續補卷。

  案卷名稱后填寫各卷序號,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示例1:

  主卷·文字卷·02

  示例2:

  副卷·行政管理文件卷·01

  示例3:

  備考卷·論文卷·05

  3.3.5.文物保護單位名稱

  國務院公布的正式名稱。

  3.3.6.立卷單位名稱(公章)

  立卷單位的全稱,并鈐蓋立卷單位公章。

  3.3.7.立卷日期

  本卷立卷工作結束的日期。

  3.3.8.監制單位

  國家文物局 監制。

  3.4.專用紙

  內容包括:頁眉、頁腳。

  3.4.1.頁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檔專用紙”及頁眉線。

  3.4.2.頁腳

  “第 頁”及頁腳線。頁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3.5.卷內備考表

  內容包括:說明、立卷人、日期、檢查人、日期。

  3.5.1.說明

  說明本卷內文件材料的具體數量,以及缺損、修改、補充、移出、銷毀等情況。案卷立好以后發生或發現的問題由有關檔案管理人員填寫。

  3.5.2.立卷人

  責任立卷者簽名。

  3.5.3.日期

  立卷者簽名的年月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3.5.4.檢查人

  案卷質量檢查者簽名。

  3.5.5.日期

  檢查者簽名的年月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3.6.案卷封面、卷內目錄、卷內備考表

  案卷封面、卷內目錄(排列在文件材料之前)、卷內備考表(排列在文件材料之后)均不編頁號。

  4.主卷

  主卷包括:文字、圖紙、照片、拓片及摹本、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資料、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文物展示、電子文件、續補等十種案卷。

  4.1.主卷·文字卷

  文字卷主要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登記表;地理位置;自然與人文環境;歷史沿革;基本狀況描述;價值評估;相關研究情況;歷次調查、發掘、保護工程、文物展示情況;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及建設項目控制情況;保護標志情況;保護機構情況;安全保衛工作情況;附屬文物登記表;重要文物藏品登記表;古樹名木登記表等內容。

  4.1.1.主卷·文字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題名、頁號、備注。

  4.1.1.1.序號

  文件材料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1.1.2.題名

  文件材料的名稱。

  4.1.1.3.頁號

  每份文件材料在案卷內的起止頁號。

  4.1.1.4.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4.1.2.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登記表

  內容包括:公布名稱、其他名稱、公布時代、時代研究信息、保護級別、公布批次、公布編號、公布類別、公布分類號、類別、代碼、公布地址、現地址、緯度、經度、海拔高度、公布機關、公布日期、所有權、使用人、管理機構、簡要說明、保存現狀、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標志、保護機構現狀、備注。

  4.1.2.1.公布名稱

  國務院公布的正式名稱。

  4.1.2.2.其他名稱

  別名或俗名等。

  4.1.2.3.公布時代

  國務院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的時代。

  4.1.2.4.時代研究信息

  對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研究的信息和用自然科學手段測試獲得的年代數據。

  4.1.2.5.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1.2.6.公布批次

  國務院公布的批次: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等。

  4.1.2.7.公布編號

  文物保護單位在公布名單中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4.1.2.8.公布類別

  國務院公布時所屬類別。

  4.1.2.9.公布分類號

  文物保護單位在公布名單中的分類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4.1.2.10.類別

  根據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分類: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其他共六類。對第一至三批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做適當歸類,以便于編制代碼。

  4.1.2.11.代碼

  根據《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檔號編制規則》給定的文物保護單位檔號全宗號。

  4.1.2.12.公布地址

  國務院公布時的地址。

  4.1.2.13.現地址

  文物保護單位現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縣、鄉鎮、村的名稱以及與某一參照地點(居民點或山川)的相對位置和距離。根據GB/T 2260-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填寫。

  4.1.2.14.緯度

  文物保護單位所處位置的地球緯度和緯度范圍。標識到“′”和“″”。緯度范圍之間用“~”表示。

  示例:

  北緯32°6′21″~32°6′56″

  4.1.2.15.經度

  文物保護單位所處位置的地球經度和經度范圍。標識到“′”和“″”。經度范圍之間用“~”表示。

  4.1.2.16.海拔高度

  文物保護單位所處位置的海拔高度,標識到“米”。包括最低高度至最高高度。最低高度至最高高度之間用“~”表示。

  示例:

  850~856米

  4.1.2.17.公布機關

  國務院。

  4.1.2.18.公布日期

  國務院公布的日期。填寫時省略“年”、“月”、“日” 字,在表示年、月的數字右下角加“。”號。

  示例:

  2001.6.25

  4.1.2.19.所有權

  文物保護單位當前所屬:國家所有、集體所有、私人所有。

  4.1.2.20.使用人

  當前擁有文物保護單位使用權的法人或自然人的姓名。

  4.1.2.21.管理機構

  文物保護單位當前管理機構的全稱。

  4.1.2.22.簡要說明

  文物保護單位公布時的說明。也可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予以補充或修訂。

  4.1.2.23.保存現狀

  包括保存程度、現存狀況。

  4.1.2.23.1.保存程度

  可用完好、較好、一般、較差、破壞嚴重等表述。

  4.1.2.23.2.現存狀況

  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整體狀況的概括性描述,以說明其保存程度。可重點對存在的病害進行記錄:

  自然因素:地震、火山爆發、山體滑坡、洪災、暴風雨、雷電、冰雹、海潮、火災、腐蝕、污染、細菌、植物生長、昆蟲破壞、嚙齒動物破壞等;

  人為因素:戰爭、暴亂、盜掘、盜竊、生產生活活動、不科學的發掘、不按原狀修繕保護、決策失誤、缺乏項目規劃和預測、不合理利用等。

  4.1.2.24.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具體四至范圍(包括在保護范圍內已劃分的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

  4.1.2.25.保護標志

  包括標志牌、說明牌和界樁的質地、數量、規格、立標機關、立標日期等。

  4.1.2.25.1.質地

  制作保護標志使用的材料。

  示例:

  大理

  4.1.2.25.2.數量

  數量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為:個。

  4.1.2.25.3.規格

  寬、高、厚的尺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計量單位為:厘米。

  4.1.2.25.4.立標機關

  樹立保護標志機關的全稱。

  4.1.2.25.5.立標日期

  樹立保護標志的日期。

  4.1.2.26.保護機構現狀

  包括名稱、類別、負責人、人數、成立時間。

  4.1.2.26.1.名稱

  現保護機構的全稱。

  4.1.2.26.2.類別

  分為:專職機構、委托機構、專職保護員(小組)、義務保護員(小組)。

  4.1.2.26.3.負責人

  現保護機構的負責人姓名。

  4.1.2.26.4.人數

  現保護機構的具體人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4.1.2.26.5.成立時間

  現保護機構的成立時間。

  4.1.2.27.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4.1.3.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的詳細描述。除描述與文物保護單位地理位置相關的緯度、經度、海拔高度、行政區劃、相對位置外,還需描述河流、峽谷、山脈、山峰、公路、鐵路、重要建筑物、大地坐標等情況。

  4.1.4.自然與人文環境

  主要描述文物保護單位周邊自然與人文環境:氣候、地貌、地質、水文、土壤、植被、動物、特殊景觀、居民狀況、產業狀況、交通狀況、環境變化、主要環境問題等情況。

  4.1.5.歷史沿革

  主要描述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置沿革、修建沿革、使用沿革等情況。

  與重要歷史人物、事件有關的文物,還應介紹歷史人物的生平(生卒年、籍貫、重要事跡、依據等)及歷史事件的經過、發生時間等。

  4.1.6.基本狀況描述

  內容包括:總體狀況描述、詳細狀況描述。

  4.1.6.1.總體狀況描述

  對文物保護單位的整體基本情況做概括性介紹。包括面積、范圍、分布、布局、方向、基本形制等。

  4.1.6.2.詳細狀況描述

  對文物保護單位及其中有代表性的單體做詳細介紹。

  4.1.6.2.1.古遺址的描述

  (1)位置、面積、范圍、方向。

  (2)文化堆積。

  (3)主要遺跡。

  (4)重要文化遺物(器型、質地、紋飾等)。遺物豐富的可分類綜合介紹,遺物少的主要介紹典型器物。包括若干時代的遺物,應分時代介紹。

  (5)城址、聚落等需介紹平面形狀及尺寸(長、寬、周長)、城墻、城門、城壕的形制和構筑方式,城內外遺跡,遺物等。

  (6)窯址需介紹窯爐、窯具及產品種類、窯系。

  (7)時代分期和文化屬性。

  4.1.6.2.2.古墓葬的描述

  (1)位置、面積、布局、方向。

  (2)陵園、建筑物、石象生、墓碑、陪葬墓等。

  (3)墓葬形制:封土、墓室、棺槨、葬式、隨葬坑、車馬坑等。

  (4)發掘或采集的隨葬器物、墓志等。

  (5)年代。

  4.1.6.2.3.古建筑的描述

  (1)位置、布局、面積、方向。

  (2)風格樣式及形制:面闊、進深、臺基、柱網、梁架、斗拱、藻井、屋頂、門窗及裝修等。塔類描述順序依次為塔基、塔身、塔剎。橋類應簡述構造類型和特點、走向、長寬、凈跨、橋面、欄桿、欄板、望柱、碑亭等。

  (3)壁畫、彩畫、塑像、匾額、碑刻等附屬文物。

  (4)年代。

  4.1.6.2.4.石窟寺的描述

  (1)位置、布局、面積、方向。

  (2)洞窟形制及尺寸。

  (3)造像及其組合、技法、尺寸等。

  (4)題記、壁畫、碑刻等附屬文物。

  (5)年代。

  4.1.6.2.5.古石刻的描述

  (1)面積、方向。

  (2)形制、尺寸。

  (3)首題、額題、碑文(碑陽、碑陰、碑側)行數、字數、書體及主要內容等。

  (4)雕刻技法、特點等。

  (5)年代。

  (6)碑亭等附屬文物。

  4.1.6.2.6.近現代重要史跡的描述

  (1)形制、特點、方向。近現代重要史跡同時又是古建筑的,可參照古建筑描述。

  (2)年代。描述與人物或事件有關的史跡要寫明某人居住或事件發生的時間,建筑物要寫明建筑年代。

  4.1.6.2.7.近現代代表性建筑的描述

  (1)布局、面積、方向。

  (2)建筑形制及風格特征。

  (3)年代。

  4.1.7.價值評估

  主要介紹對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等評估情況。

  4.1.8.相關研究情況

  簡要介紹對文物保護單位的學術、保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情況。

  4.1.9.調查、發掘、保護、文物展示情況

  簡要描述文物調查、考古發掘、保護工程、文物展覽及陳列工作的基本情況。

  4.1.9.1.文物調查

  簡要描述歷次文物調查(含勘探)工作的基本情況。主要有:文物調查的項目名稱、起止日期、工作內容、單位、調查人、有無調查報告、經費來源及使用等情況。

  4.1.9.2.考古發掘

  簡要描述歷次考古發掘工作的基本情況。主要有:發掘對象、審批、參與發掘的單位及主要專業技術人員、起止日期、發掘面積、發掘品數量、發掘記錄及學術成果、重要遺跡和遺物保護措施、存在問題、建議與設想、發掘品移交、經費來源及使用、事故、其他相關信息等的基本情況。

  4.1.9.3.保護工程

  簡要描述歷次文物保護工程的基本情況。主要有:立項、審批;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驗收單位及負責人;日期;經費來源及使用、事故、獎懲、其他相關信息等情況。

  4.1.9.4.文物展示

  簡要描述本單位的文物展示的基本情況。主要有:展示方式、時間、地點、參展文物及數量、參展文物安全、主辦單位、參觀人數、經濟收入等方面的簡要情況。

  4.1.10.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及建設項目控制情況

  內容包括: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建設項目控制等情況。

  4.1.10.1.保護范圍

  保護范圍的情況介紹。包括:具體范圍,劃定機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及城鄉規劃部門等)、公布機關(政府)、公布日期、變更情況等。

  4.1.10.2.建設控制地帶

  建設控制地帶情況介紹。包括:準確客觀地描述建設控制地帶區域范圍,劃定機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及城鄉規劃部門等)、公布機關(政府)、公布日期、變更情況等。

  4.1.10.3.建設項目控制情況

  保護范圍(包括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建設項目及控制情況。

  4.1.11.保護標志情況

  保護標志的詳細描述。除描述與文物保護單位相關的標志牌、說明牌、界樁的名稱、編號、位置、質地、規格、數量、立標機關外,還要描述保護標志的文種、內容、變更情況等。

  4.1.12.保護機構情況

  保護機構的詳細描述。除描述保護機構的名稱、類別、負責人、人數、成立時間外,還應記錄變更情況。

  4.1.13.安全保衛工作情況

  內容包括:安全保衛組織、監控設施、防盜設施、消防設施、通訊設施等現狀情況。

  4.1.13.1.安全保衛組織

  主要描述:目前安全保衛組織的名稱、類別(保衛科、派出所、消防隊、義務保護員等)、負責人、人數等情況。

  4.1.13.2.監控設施

  主要描述:具有防盜、防火等功能的監控、報警設施的現狀。

  4.1.13.3.防盜設施

  主要描述:目前防盜、防暴、防入侵等系統的設施情況。包括警用器材、警犬等。

  4.1.13.4.消防設施

  主要描述:目前消防供水、自動滅火、避雷等設施情況。

  4.1.13.5.通訊設施

  主要描述:目前與上級及公安機關相聯系的無線、有線等報警通訊設施情況。

  4.1.14.附屬文物登記表

  下列附屬文物填寫登記表:

  (1) 文物保護單位范圍內,時代早于或晚于本體文物的其他不可移動文物,如:遺址、建筑等。

  (2) 與本體文物有關,具有文物價值的保護性設施,如:保護亭(廊)、窟前建筑、排(防)水設施等。

  (3) 本體文物組成部分,與本體文物有密切聯系的下列文物,如:匾額、楹聯、鐘、鼓、禮儀陳設、家具、經櫥、經書等。其中流散到文物保護單位以外的上述文物應注明現存何處。

  登記表內容包括:序號、編號、名稱、年代、數量、位置、完殘程度、基本狀況描述。

  4.1.14.1.序號

  附屬文物在登記表內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1.14.2.編號

  附屬文物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原編號。

  4.1.14.3.名稱

  附屬文物的正式名稱。

  4.1.14.4.年代

  附屬文物的具體年代或年代范圍。考古學紀年填寫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古代歷史紀年先填寫朝代,同時在括弧內注明公元紀年。近代紀年和古代少數民族政權控制地區紀年可先填寫國家認定的“中國歷史年表”中的紀年,同時在括弧內注明公元紀年。公元紀年標識到“年”。公元紀年的年代范圍之間用“~”表示。其他紀年及年代范圍用漢字表示。

  示例1:

  新石器時代

  示例2:

  清,康熙五至十年(1666~1671)

  示例3:

  1921年

  示例4:

  民國十年(1921)

  示例5:

  大理國仁壽三年(1238)

  4.1.14.5.數量

  形制相同的附屬文物應注明數量,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間、通、個、套等。

  4.1.14.6.位置

  附屬文物的具體位置。包括原來所在位置和現在所在(存放)位置。

  4.1.14.7.完殘程度

  附屬文物目前的完殘程度:完好、較好、一般、較差、破壞嚴重。

  4.1.14.8.基本狀況描述

  附屬文物的形制、尺寸、質地、主要特點等基本狀況。

  4.1.15.重要文物藏品登記表

  內容包括:序號、總賬號、名稱、年代、質地、來源、數量、完殘程度、備注。

  4.1.15.1.序號

  文物藏品在登記表內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1.15.2.總帳號

  文物藏品在原單位總登記賬中的登記號。

  4.1.15.3.名稱

  文物藏品的名稱。

  4.1.15.4.年代

  文物藏品制造或使用的年代。

  4.1.15.5.質地

  文物藏品材料的質地類別:石、骨、木、陶、銅、鐵、瓷、紙等。

  4.1.15.6.來源

  現文物藏品獲得的方式。舊藏、撥交、移交、交換、揀選、捐贈、收購、征集、采集、發掘。

  示例:

  舊藏

  4.1.15.7.數量

  指文物藏品的傳統數量,即在功能與內容上具有相關性的獨立個體的集合或獨立個體的數量。如:一套編鐘13件,傳統數量為1;一件陶器,傳統數量為1.數量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套、份、對、件、個等。

  示例:

  1套(13件)

  4.1.15.8.完殘程度

  文物藏品目前的完殘程度:完好、較好、一般、較差、損壞嚴重。

  4.1.15.9.備注

  其他需要注明的情況。

  4.1.16.古樹名木登記表

  內容包括:序號、編號、樹名、學名、樹齡、位置、樹高、冠幅、特點。

  4.1.16.1.序號

  古樹名木在登記表內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1.16.2.編號

  古樹名木的原編號。指園林部門的原編號。

  4.1.16.3.樹名

  古樹名木的名稱。

  4.1.16.4.學名

  古樹名木的學名。

  4.1.16.5.樹齡

  古樹名木的樹齡。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年。

  4.1.16.6.位置

  古樹名木在文物保護單位內的具體位置。

  4.1.16.7.樹高

  古樹名木的高度。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米。

  4.1.16.8.冠幅

  古樹名木的樹冠直徑。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米。

  4.1.16.9.特點

  古樹名木的名貴程度、特點及與文物保護單位的關系。

  4.2.主卷·圖紙卷

  圖紙卷包括:總體圖紙、考古圖紙、建筑圖紙、歷史資料性圖紙和研究復原圖紙等。

  4.2.1.主卷·圖紙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圖號、題名、時間、備注。

  4.2.1.1.序號

  每張圖紙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2.1.2.圖號

  每張圖紙的原圖紙號。

  4.2.1.3.題名

  每張圖紙的名稱。

  4.2.1.4.時間

  每張圖紙的繪制日期。

  4.2.1.5.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4.3.主卷·照片卷

  照片卷包括:全景、群體和單體的外景、內景、重要部位照片。附屬文物、重要文物藏品、古樹名木照片。保護標志牌、說明牌及界樁照片。重大活動照片。重大事故、自然災害或其他異常現象照片。歷史資料性照片。

  4.3.1.主卷·照片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題名、拍攝時間、頁號、備注。

  4.3.1.1.序號

  每張照片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3.1.2.題名

  根據照片內容確定的名稱。

  4.3.1.3.拍攝時間

  每張照片的拍攝日期。

  4.3.1.4.頁號

  每張照片在案卷內的頁碼。

  4.3.1.5.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4.3.2.照片冊頁

  照片需裝訂在定制的冊頁內。

  照片說明內容包括:序號、底片號、參見號、題名、文字說明、拍攝時間、拍攝方位、拍攝者。

  4.3.2.1.序號

  每張照片在照片冊頁內的順序號,同目錄序號。

  4.3.2.2.底片號

  每張照片在原單位的底片號。

  4.3.2.3.參見號

  有助于查明本張照片來源的其他編號。

  4.3.2.4.題名

  根據照片內容確定的名稱。

  4.3.2.5.文字說明

  照片內容的簡單文字說明。

  4.3.2.6.拍攝時間

  每張照片的拍攝日期。

  4.3.2.7.拍攝方位

  每張照片的拍攝角度。

  示例:

  從南向北攝

  4.3.2.8.拍攝者

  每張照片的攝影者姓名。

  4.4.主卷·拓片及摹本卷

  包括以下內容: 摹崖石刻、碑碣、重要銘刻等拓片。壁畫、巖畫等摹本。

  4.4.1.主卷·拓片及摹本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拓片及摹本號、題名、張數、類別、備注。

  4.4.1.1.序號

  每份拓片及摹本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4.1.2.拓片及摹本號

  每份拓片及摹本的在原單位的登記號。

  4.4.1.3.題名

  每份拓片及摹本的名稱。

  4.4.1.4.張數

  每袋所裝拓片及摹本的張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4.4.1.5.類別

  指:拓片、摹本。這里只須填寫拓片或摹本中的一類。

  4.4.1.6.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4.4.2.拓片登記表

  拓片登記表貼在拓片袋上。

  內容包括:序號、拓片號、題名、張數、規格、現存狀態、錘拓人、錘拓時間、錄文、備注。

  4.4.2.1.序號

  每份拓片及摹本的順序號,同目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4.4.2.2.拓片號

  拓片的原編號。

  4.4.2.3.題名

  每份拓片的名稱。同時注明拓片所拓文物部位。

  示例:

  重修涼州護國寺感應塔碑銘正面碑額

  4.4.2.4.張數

  每一個袋內裝有拓片的張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4.4.2.5.規格

  每張拓片的長、寬尺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計量單位:厘米。

  4.4.2.6.現存狀態

  拓片的保存狀況:是否完好、有無破損、病害。

  4.4.2.7.錘拓人

  拓片錘拓人的姓名。

  4.4.2.8.錘拓時間

  拓片的錘拓時間。

  4.4.2.9.錄文

  抄錄的碑刻文字內容。

  4.4.2.10.備注

  拓片的流傳經過、被拓物的描述及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等。

  4.4.3.摹本登記表

  摹本登記表貼在摹本袋上。

  內容包括:序號、摹本號、題名、張數、規格、現存狀態、臨摹人、臨摹時間、備注。

  4.4.3.1.序號

  每份拓片及摹本的順序號,同目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4.3.2.摹本號

  摹本原編號。

  4.4.3.3.題名

  每份摹本的名稱。同時注明所臨摹文物部位。

  4.4.3.4.張數

  每一個袋內裝有摹本的張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4.4.3.5.規格

  每張摹本的長、寬尺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計量單位:厘米。

  4.4.3.6.現存狀態

  摹本的保存狀況:是否完好、有無破損、病害。

  4.4.3.7.臨摹人

  摹本作者姓名。

  4.4.3.8.臨摹時間

  摹本的臨摹時間。

  4.4.3.9.備注

  摹本的流傳經過、被臨摹對象的描述及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等。4.5.主卷·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卷

  收載保護規劃、保護工程方案。

  4.5.1.主卷·保護規劃及保護工程方案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編制單位、題名、編制時間、批準單位、批準時間、張數、備注。

  4.5.1.1.序號

  保護規劃或保護工程方案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5.1.2.編制單位

  編制保護規劃或保護工程方案的單位全稱。

  4.5.1.3.題名

  保護規劃或保護工程方案的名稱。

  4.5.1.4.編制時間

  編制保護規劃或保護工程方案的時間。

  4.5.1.5.批準單位

  批準保護規劃或保護工程方案的單位全稱。

  4.5.1.6.批準時間

  批準保護規劃或保護工程方案的時間。

  4.5.1.7.張數

  保護規劃或保護工程方案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4.5.1.8.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4.6.主卷·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資料卷

  收載文物調查記錄、考古發掘記錄、工作報告等。

  4.6.1.主卷·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資料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承擔單位、題名、時間、張數、備注。

  4.6.1.1.序號

  文物調查記錄、考古發掘記錄或工作報告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6.1.2.承擔單位

  文物調查記錄、考古發掘記錄或工作報告撰寫單位的全稱及執筆人姓名。

  4.6.1.3.題名

  文物調查記錄、考古發掘記錄或工作報告的名稱。

  4.6.1.4.時間

  文物調查記錄、考古發掘記錄或工作報告的編寫時間。

  4.6.1.5.張數

  文物調查記錄、考古發掘記錄或工作報告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4.6.1.6.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4.7.主卷·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卷

  收載文物保護工程記錄、竣工報告;文物監測、病害防治記錄及成效報告等。

  4.7.1.主卷·文物保護工程及防治監測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承擔單位、題名、時間、張數、備注。

  4.7.1.1.序號

  文物保護工程記錄、報告或防治監測記錄、成效報告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7.1.2.承擔單位

  撰寫記錄、報告的單位全稱及執筆人姓名。

  4.7.1.3.題名

  記錄、報告的名稱。

  4.7.1.4.時間

  記錄、報告完成的時間。

  防治監測記錄應填寫時間范圍。

  示例:

  2002.4.7~2003.4.7

  4.7.1.5.張數

  文物保護工程記錄、報告或防治監測記錄、成效報告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4.7.1.6.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4.8.主卷·文物展示卷

  收載歷次文物展覽及陳列方案、工作報告等。

  4.8.1.主卷·文物展示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承擔單位、題名、時間、張數、備注。

  4.8.1.1.序號

  文物展覽及陳列方案、工作報告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8.1.2.承擔單位

  文物展覽及陳列方案、報告編寫單位的全稱及執筆人姓名。

  4.8.1.3.題名

  文物展覽及陳列方案、工作報告的名稱。

  4.8.1.4.時間

  文物展覽及陳列方案、工作報告的編寫時間。

  4.8.1.5.張數

  文物展覽及陳列方案、工作報告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4.8.1.5.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4.9.主卷·電子文件卷

  收錄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的各類以光盤為載體數字化文字、聲像等資料。

  4.9.1.主卷·電子文件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光盤號、題名、形成時間、類別、套別、保管期限、備注。

  4.9.1.1.序號

  每張光盤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9.1.2.光盤號

  光盤原編號。

  4.9.1.3.題名

  根據光盤內容確定的名稱。

  4.9.1.4.形成時間

  光盤的刻錄日期。

  4.9.1.5.類別

  電子文件的類別:文本文件、圖象文件、圖形文件、影像文件、聲音文件、多媒體鏈結文件、程序文件、數據文件等。

  4.9.1.6.套別

  歸檔的光盤為兩套,一套供封存保管,另一套供查閱利用。光盤套別指:封存、查閱。

  示例:

  封存

  4.9.1.7.保管期限

  光盤的安全保存期限。

  4.9.1.8.備注

  其他需說明的問題。

  4.9.2.光盤標簽

  光盤應附有標簽,內容包括:序號、光盤號、題名、密級、保管期限、軟件環境、套別、備注。

  4.9.2.1.序號

  光盤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9.2.2.光盤號

  光盤原編號。

  4.9.2.3.題名

  根據光盤內容確定的名稱。

  4.9.2.4.密級

  光盤內文件資料的最高密級。密級由低至高分為:公開、國內、內部、秘密、機密、絕密。對已升、降、解密的文件,應著錄新的密級。公開級、國內級可不著錄。

  4.9.2.5.保管期限

  永久。

  4.9.2.6.軟件環境

  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相關軟件(文字處理工具、瀏覽器、壓縮或解密等)的型號、版本等。

  4.9.2.7.套別

  歸檔的光盤為兩套,一套供封存保管,另一套供查閱利用。光盤套別指:封存、查閱。

  示例:

  封存

  4.9.2.8.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4.10.主卷·續補卷

  收錄主卷內容的動態續補。

  4.10.1.主卷·續補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題名、時間、頁(件)號、張數、備注。

  4.10.1.1.序號

  續補文件材料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4.10.1.2.題名

  續補文件材料的名稱。

  4.10.1.3.時間

  續補文件材料形成的時間。

  4.10.1.3.頁(件)號

  每份續補文件材料在案卷內的起止頁號或件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4.10.1.4.張數

  續補文件材料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4.10.1.5.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5.副卷

  副卷包括:行政管理文件、法律文書、大事記、續補等四種案卷。

  5.1.副卷·行政管理文件卷

  包括以下內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發布的關于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專項法規、文件、布告、通知等。

  5.1.1.副卷·行政管理文件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文號、發文單位、題名、時間、頁號、張數、備注。

  5.1.1.1.序號

  文件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5.1.1.2.文號

  文件編制機關的發文號。

  示例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六號)

  示例2:

  文物辦發 [2003] 21號

  5.1.1.3.發文單位

  文件發文單位的全稱。

  5.1.1.4.題名

  文件的標題。

  5.1.1.5.時間

  文件的發文日期。

  5.1.1.6.頁號

  每份文件在卷內的起止頁號, 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5.1.1.7.張數

  文件在卷內的張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5.1.1.8.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5.2.副卷·法律文書卷

  包括以下內容:各級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或文物保護管理機構與使用單位、群眾性保護組織等簽署的責任書、保護合同及其他法律文書。

  5.2.1.副卷·法律文書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責任者、題名、時間、頁號、張數、備注。

  5.2.1.1.序號

  法律文書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5.2.1.2.責任者

  簽署法律文書的單位全稱及人員姓名。

  5.2.1.3.題名

  法律文書的名稱。

  5.2.1.4.時間

  法律文書的簽署日期。

  5.2.1.5.頁號

  每份法律文書在卷內的起止頁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5.2.1.6.張數

  法律文書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5.2.1.7.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5.3.副卷·大事記卷

  包括以下內容: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關的重大事件記錄。

  5.3.1.副卷·大事記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責任者、題名、時間、頁號、張數、備注。

  5.3.1.1.序號

  《大事記》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5.3.1.2.責任者

  《大事記》記錄者的姓名。

  5.3.1.3.題名

  《大事記》的標題名稱。

  示例:

  《北京故宮1959~1960年大事記》

  5.3.1.4.時間

  《大事記》的記錄日期。時間范圍之間用“~”表示。

  5.3.1.5.頁號

  每份《大事記》在卷內的起止頁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5.3.1.6.張數

  《大事記》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5.3.1.7.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5.4.副卷·續補卷

  包括以下內容:收錄副卷內容的動態續補。

  5.4.1.副卷·續補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責任者、題名、時間、頁號、張數、備注。

  5.4.1.1.序號

  續補文件材料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5.4.1.2.責任者

  制作續補文件材料的單位名稱及人員姓名。

  5.4.1.3.題名

  續補文件材料的名稱。

  5.4.1.4.時間

  文件材料形成的日期。

  5.4.1.5.頁號

  每份續補文件材料在卷內的起止頁號或件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5.4.1.6.張數

  續補文件材料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5.4.1.7.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6.備考卷

  備考卷包括:參考資料、論文、圖書、續補等四種案卷。

  6.1.備考卷·參考資料卷

  包括以下內容: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具有參考價值的非正式出版的各種資料。

  6.1.1.備考卷·參考資料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責任者、題名、出處、頁號、張數、備注。

  6.1.1.1.序號

  參考資料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6.1.1.2.責任者

  參考資料作者或譯者的姓名。

  6.1.1.3.題名

  參考資料的標題名稱。

  6.1.1.4.出處

  參考資料的出處包括:

  (1)摘抄、摘錄等應填寫被摘抄、摘錄者的名稱、時代、現收藏地點或所在位置。

  示例:

  “順天府儒學題名記碑”,清,康熙十二年,北京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院內(原順天府學)

  (2)手稿、論文應填寫手稿、論文名稱、完成年份、現收藏地點或所在位置。

  示例:

  《天壇祈年殿維修工程文字及測稿》,1937年,中國文物研究所藏

  6.1.1.5.頁號

  每份參考資料在卷內的起止頁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6.1.1.6.張數

  參考資料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6.1.1.7.備注

  其他要說明的問題。

  6.2.備考卷·論文卷

  包括以下內容: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的正式發表的研究論文、散見于各種出版物的文物保護、考古發掘報告(簡報)、文摘、報道、歷史文獻等。

  6.2.1.備考卷·論文卷·目錄

  未收載的論文也編入目錄,并在“備注”欄內注明“未收載”。

  內容包括:序號、著譯者、題名、出處、頁號、張數、備注。

  6.2.1.1.序號

  論文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6.2.1.2.著譯者

  論文的作者或譯者姓名。

  6.2.1.3.題名

  論文的標題名稱。

  6.2.1.4.出處

  論文的出處包括:

  (1)發表在刊物上的,填寫刊物名稱、出版年份、期號和起止頁碼。

  示例:

  《文物》,1985年第5期,15-18頁

  (2)發表在報紙上的,填寫報紙名稱、出版日期和版面號。

  示例:

  《光明日報》,1998年9月19日,第五版

  (3)發表在論文集中的,填寫論文集書名、出版單位、出版年份、版次和起止頁碼。

  示例:

  《中國考古學跨世紀的回顧與前瞻》,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5-32頁

  6.2.1.5.頁號

  每份論文在卷內的起止頁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6.2.1.6.張數

  論文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6.2.1.7.備注

  其他要說明的問題。

  6.3.備考卷·圖書卷

  與本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的各種圖書。

  6.3.1.備考卷·圖書卷·目錄

  圖書卷卷盒只裝載目錄和卷內備考表。收載的圖書按順序排列在卷盒后。每冊圖書書脊下部標注檔號、序號。未收載的圖書也編入目錄,并在“備注”欄內注明“未收載”。

  內容包括:編號、著譯者、題名、出處、備注。

  6.3.1.1.序號

  圖書在卷內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6.3.1.2.著譯者

  圖書的作者或譯者的姓名。

  6.3.1.3.題名

  圖書的名稱。

  6.3.1.4.出處

  圖書的出處包括:

  (1)現代圖書應填寫書名、出版單位、出版年份、版次。

  示例:

  《昌都卡若》,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2)古籍應填寫書的名稱、卷數、版本時間、制作方式(抄本、刻本等)。

  示例:

  《寧鄉縣志》,十卷,首一卷,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

  6.3.1.5.備注

  其他要說明的問題。

  6.4.備考卷·續補卷

  包括以下內容:收錄備考卷內容的動態續補。

  6.4.1.備考卷·續補卷·目錄

  內容包括:序號、責任者、題名、出處、頁(件)號、張數、備注。

  6.4.1.1.序號

  文件材料的目錄的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從1起依次標注。

  6.4.1.2.責任者

  續補文件材料作者或譯者的姓名。

  6.4.1.3.題名

  續補文件材料的名稱。

  6.3.1.4.出處

  續補文件材料的出處。

  6.3.1.5.頁(件)號

  每份續補文件材料在卷內的起止頁號或件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6.3.1.5.張數

  續補文件材料的張數。(含封面、封底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量單位:張。

  6.3.1.6.備注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卷盒、卷內表格、專用紙規范

  1.適用范圍

  本規范適用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的編制。其它不可移動文物記錄檔案的編制可參照執行。

  2.案卷卷盒尺寸及紙張

  卷盒外表面幅面規格為:277mm×386mm.

  卷盒厚度分別為:10mm、15mm、30mm、60mm四種。

  3.卷皮

  卷皮幅面規格為:257mm×364mm(B4)。

  卷皮采用250克/平方米以上的紙張。

  4.卷內表格、專用紙尺寸及紙張

  各種卷內表格、專用紙幅面為257mm×364mm(B4)。

  登記表、專用紙紙張采用80克/平方米以上白色打印紙。

  5.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卷盒、卷內表格、專用紙格式

  見附表(略)。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郭衛忠

郭衛忠

執業證號:

11101201910105422

北京伊志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郭衛忠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2018-03-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3年修正)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2011年修正)

2011-04-2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決定(主席令第八十三號)

2007-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6-26

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

1982-12-0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社會治安問題的意見

1998-07-12

建設部公告第530號--關于發布行業產品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的公告

2006-12-1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6-04-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12-10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88-04-13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12-2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8-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

1992-07-01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1996-10-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

1990-1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2002-12-28

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

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2019-12-30

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

征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2011修訂)

2011-01-08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

2013-08-21

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東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3-04-10

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

2013-02-26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化县| 东乌珠穆沁旗| 莒南县| 五大连池市| 山东| 石嘴山市| 敦化市| 明水县| 金沙县| 古田县| 务川| 神农架林区| 河池市| 灵寿县| 石棉县| 绥化市| 中江县| 阿勒泰市| 日照市| 芒康县| 开鲁县| 延寿县| 临沂市| 湖北省| 南华县| 黔东| 阿合奇县| 南汇区| 土默特右旗| 佛山市| 商南县| 礼泉县| 大邑县| 雅江县| 祁连县| 台东县| 财经| 微博| 天祝| 班玛县|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