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各中級人民法院、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海事法院: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以來,不少國家先后要求同我國簽訂司法協助協定。去年,我國已分別同法國、波蘭、比利時簽訂了司法協助協定,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蘭人民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決定》〔見附件(一)〕已經互換批準書,并將于1988年2月13日生效。現將該協定轉發給你們,請研究執行。
今后,還會有一些國家陸續同我國締結司法協助協定。為了正確地執行我國同外國締結的司法協助協定,現作如下通知:
一、凡締約的外國一方通過我國司法部申請我國法院提供司法協助的請求文書和所附文件,我國司法部轉遞我院后,由我院審查送交有關高級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中級人民法院或專門法院辦理。承辦法院必須嚴格按照與該國締結的司法協助協定的內容認真負責辦理。辦完后,報經原高級人民法院審核后轉報我院,由我院審核并譯成外文,連同原文書一并送司法部,再由司法部轉遞提出申請的外國一方。
二、我國法院需要締約的外國一方的法院提供司法協助時,也必須按照與該國的司法協助協定的規定提出請求文書和所附文件,經所屬高級人民法院審核后轉報我院,由我院審核并譯成外文,連同中文的請求文書和所附文件一并轉司法部,由司法部轉遞締約的外國一方。
三、我國同尚未與我簽訂司法協助協定的國家如果相互需要司法協助,仍按我國
民事訴訟法(試行)的有關規定以及1986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關于我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委托送達
法律文書若干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執行。
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蘭人民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蘭人民共和國,在尊重國家主權、獨立、平等和互惠的基礎上,為加強兩國在司法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決定締結本協定。為此目的,特議定下列各條: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司法保護
締約一方的國民在締約另一主境內,享有與締約另一方國民同等的司法保護,有權在與締約另一方國民同等的條件下,在締約另一方法院或其他機關進行訴訟或提出請求。
第二條 訴訟費用保證金的免除
締約一方的法院和主管民事案件的其他機關,對于在締約另一方境內有住所或居所的締約另一方國民,不得令其提供
民事訴訟費用保證金。
第三條 訴訟費用的預付
締約一方的國民在締約另一方境內,應在與締約另一方國民同等的條件下和范圍內預付民事訴訟費用。
第四條 法人
前三條規定亦適用于法人。
第五條 訴訟費用的減免
締約一方的國民在締約另一方境內,可在與締約另一方國民同等的條件下和范圍內申請減交或免交民事訴訟費用。締約一方的國民申請減免民事訴訟費用,應由其住所或居所所在地的主管機關出具證明書;如果該申請人在締約雙方境內均無住所或居所,亦可由其本國的外交或領事機關出具證明書。
第六條 司法協助的途徑
一、締約雙方的法院和其他機關相互提供司法協助,由締約雙方的中央機關直接通知。
二、前款所述的中央機關由締約雙方通過外交途徑指明。
第七條 司法協助請求書
一、申請司法協助應用請求書。司法協助請求書的內容應包括下列各項:請求和被請求機關的名稱,當事人的姓名、國籍、職業、住所或居所,代理人的姓名和地址,請求提供司法協助的具體案由。執行該請求所必需的其他文件和資料也須隨請求書一并提供。
二、請求刑事司法協助,應附該項請求涉及的犯罪事實的說明以及有關的法律規定。
三、上述請求書和文件應由締約一方的請求機關簽署和蓋章。
第八條 語文
司法協助范圍內來往的信件和遞送的文件應用本國的文字書寫,并附有對方的文字或英文的譯本。
第九條 司法協助的費用
一、締約雙方應相互免費提供司法協助。
二、被通知到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境內出庭的證人或鑒定人的旅費和食宿費,由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承擔。應本人要求,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的主管機關應預付上述費用。
第十條 司法協助的拒絕
如果被請求的締約一方認為提供司法協助有損于本國的主權、安全或公共秩序,可以拒絕提供司法協助,但應將拒絕的理由通知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
第十一條 司法協助適用的法律
一、被請求機關提供司法協助,適用本國法律。
二、被請求機關提供民事司法協助,亦可應請求適用締約另一方的法律,但以不違背被請求的締約一方法律的基本原則為限。
第十二條 定義
本協定中所指“民事案件”,也包括商法、婚姻法和
勞動法等范圍內有關財產權益和人身權利的案件。
第二章 民事方面的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
第十三條 范圍
締約雙方應根據請求相互代為送達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詢問當事人、證人和鑒定人,進行鑒定和司法勘驗,以及收集其他證據。
第十四條 請求的執行
一、如果被請求的締約一方的機關認為自己無權執行請求,則應將該項請求轉送有權執行請求的主管機關,并通知請求機關。
二、被請求的締約一方的機關如果無法按照請求書中所示的地址執行請求,應采取適當的措施以確定準確的地址,完成請求事項;必要時可要求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提供補充的情況。
三、如因無法確定地址或其他原因不能執行請求,被請求的締約一方的機關應通知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說明具體原因,并退回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所附的文件。
第十五條 通知執行情況
一、被請求的締約一方的主管機關,應按照本協定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途徑,將送達文書或調查取證的執行日期和地點通知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的主管機關,并附送達回證或所取得的證據材料。
二、送達回證應注明收件人收件日期和簽名,送達機關和送達人的蓋章和簽名。如收件人拒收文件,應注明拒收的事由。
第三章 民事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第十六條 范圍
一、締約雙方應根據本協定規定的條件,在其境內承認或執行本協定生效后的締約另一方境內作出的下列裁決:
(一)法院對民事案件作出的裁決;
(二)法院對
刑事案件中有關賠償請求所作出的裁決;
(三)主管機關對
繼承案件作出的裁決;
(四)
仲裁庭作出的裁決。
二、本協定中所指“裁決”也包括
調解書。
第十七條 請求應附的文件
請求承認與執行裁決,應附下列文件:
(一)與原本相符的裁決副本。如果副本中沒有明確指出裁決已經生效和可以執行,則應附由法院出具的證明其已生效和可以執行的文件;
(二)送達回證或證明裁決已經送達的其他文件;
(三)法院證明敗訴一方已經合法傳喚,以及在其缺乏訴訟行為能力時已得到應有代理的文件;
(四)請求書和前三項所指文件經證明無誤的被請求的締約一方文字或英文的譯文。
第十八條 承認與執行的程序
一、承認或執行裁決的請求,可由締約一方法院依照本協定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途徑向締約另一方法院提出,亦可由當事人直接向將承認或執行裁決的締約另一方有
管轄權的法院提出。
二、在承認與執行裁決的程序中,法院只審查該裁決是否符合本協定所規定的條件。
第十九條 承認與執行的效力
締約一方的裁決一經締約另一方法院承認或執行,即與承認或執行裁決一方的法院作出的裁決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條 拒絕承認與執行
對本協定第十六條列舉的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承認或執行:
(一)按照將承認或執行裁決的締約一方的法律,裁決是由無管轄權的法院作出的;
(二)根據作出裁決的締約一方的法律,該裁決尚未生效或不能執行;
(三)根據作出裁決的締約一方的法律,敗訴一方當事人未經法院合法傳喚;
(四)當事人被剝奪了答辯的可能性,或在缺乏訴訟行為能力時被剝奪了應有的代理;
(五)將承認或執行裁決的締約一方境內的法院對于相同當事人之間就同一訴訟標的案件已經作出了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或正在進行審理,或已承認了第三國法院對該案所作的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
(六)裁決的承認或執行有損于將承認或執行裁決的締約一方法律的基本原則或公共秩序。
第二十一條 仲裁庭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締約雙方應根據1958年6月10日在紐約簽訂的關于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相互承認與執行在對方境內作出的仲裁裁決。
第四章 刑事方面的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
第二十二條 范圍
締約雙方應根據請求,在刑事方面相互代為送達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聽取當事人、嫌疑犯的陳述,詢問證人、被害人和鑒定人,進行鑒定、檢查和司法勘驗,以及收集其他證據。
第二十三條 請求的執行和通知執行情況
本協定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亦適用于刑事方面的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
第二十四條 刑事司法協助的拒絕
被請求的締約一方可根據下列理由之一拒絕提供刑事司法協助:
(一)如果被請求的締約一方認為該項請求涉及的犯罪具有政治性質或為軍事犯罪;
(二)按照被請求的締約一方的法律,該項請求涉及的行為并不構成犯罪;
(三)該項請求涉及的嫌疑犯或罪犯是被請求的締約一方國民,且不在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境內。
第二十五條 刑事訴訟結果的通知
締約雙方應相互遞送各自法院對締約另一方國民所作的生效裁決的副本或案情摘要。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二十六條 交流法律情報
締約雙方應根據請求,按照本協定第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途徑相互提供本國有關的法律和司法實踐的情報,交換法學出版物。
第二十七條 認證的免除
由締約一方法院或其他主管機關制作或證明的并加蓋印章的文件,不必經過認證,即可在締約另一方境內使用。
第二十八條 證人和鑒定人的保護
一、 對通過被請求的締約一方通知前來出庭的證人或鑒定人,無論其國籍如何,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不得因其入境前所犯的罪行或者因其證詞、鑒定或其他涉及訴訟內容的行為而追究其刑事責任和以任何形式剝奪其自由。
二、如果證人或鑒定人在接到無須繼續留在提出請求的締約一方境內的通知后次日起15日內,有出境的可能而仍不出境的,即喪失前款給予的保護。
第二十九條 協定的執行
本協定執行過程中所產生的任何困難均應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六章 最后條款
第三十條 批準和生效
本協定須經批準,批準書在
北京互換。本協定自互換批準書之日起第三十天開始生效。
第三十一條 終止
締約任何一方可書面通知另一方要求終止本協定。本協定在發出終止通知之日起12個月后失效,否則本協定永遠有效。
本協定于1987年6月5日在華沙簽訂,一式兩份,每份用中文和波蘭文寫成,兩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締約雙方全權代表分別在本協定上簽字蓋章,以昭信守。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 波蘭人民共和國代表
錢其琛 楊·馬耶夫斯基
附件: 關于《中波司法協助協定》的說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