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云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次會議通過 2013年5月30日云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5號公布 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預防職務犯罪工作,遏制職務犯罪,促進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公正、廉潔履行職務,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預防職務犯罪工作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職務犯罪,是指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犯罪及其他重大犯罪。
本條例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第四條 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納入反腐敗工作格局,實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堅持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原則,采取專門預防、內部預防、社會預防相結合的方式。
第五條 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實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各負其責,各職能部門協調配合,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
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實行領導責任制,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本單位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第六條 省、州(市)、縣(市、區)應當建立預防職務犯罪工作領導機構,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預防職務犯罪工作。
預防職務犯罪工作領導機構的辦事機構設在同級檢察機關。
第七條 檢察機關、監察機關(預防腐敗機構)和審計機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開展專門預防,依照本條例對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履行監督、指導職責,并加強協作配合。
第八條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應當加強內部預防,有與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相適應的機構或者人員。
第九條 鼓勵和支持開展社會預防。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
新聞媒體依法對預防職務犯罪工作進行輿論監督。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安排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財政經費。
第二章 預防職責
第十一條 預防職務犯罪工作領導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確定工作重點,作出工作部署;
(二)協調指導職能部門、相關單位和社會各界加強聯系與配合,推動社會化預防;
(三)督促職能部門履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職責,檢查、考核、通報工作開展情況;
(四)組織開展本地區預防職務犯罪專題調研和警示宣傳教育活動。
第十二條 檢察機關履行下列職責:
(一)承擔預防職務犯罪工作領導機構的日常工作;
(二)結合執法辦案,提出預防職務犯罪的對策和建議,提交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年度報告;
(三)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大項目開展系統預防和專項預防,與有關單位共同建立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機制;
(四)開展預防職務犯罪警示宣傳教育;
(五)建立健全預防職務犯罪信息庫和預測預警機制;
(六)建立和完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受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
第十三條 監察機關(預防腐敗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嚴格執行廉政建設責任制,對開展廉政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
(二)調查處理違法違紀行為;
(三)開展廉政宣傳教育;
(四)組織對有關改革措施和制度進行廉潔性評估;
(五)對重點領域進行專項治理,糾正重點行業不正之風,對重大項目進行監督檢查;
(六)結合監察、監督等情況,提出預防職務犯罪的對策和建議。
第十四條 審計機關履行下列職責:
(一)依法開展審計監督;
(二)對國家機關和依法屬于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進行經濟責任審計;
(三)指導、監督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工作;
(四)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大項目開展專項預防;
(五)結合審計監督情況,提出預防職務犯罪的對策和建議。
第十五條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本單位、本系統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計劃;
(二)開展預防職務犯罪教育,加強對隸屬單位、下級單位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指導、監督;
(三)嚴格執行干部選拔任用、任職回避、輪崗交流和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加強對人員招錄、職務晉升、崗位調整工作的監督;
(四)嚴格執行財經管理制度和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加強內部審計監督;
(五)建立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和技術預防系統,制定相應預防措施;
(六)按職責查處職務違法違紀行為,發現涉嫌犯罪的移送檢察機關。
第十六條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應當規范工作程序,加強層級監督,公開政務信息,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廉潔準入制度。
國家機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案件、司法案件辦理的監督制約機制和糾錯機制。
國有企業應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大額度資金運作的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經營管理、財務活動重點崗位的監督。
第十七條 國家工作人員應當忠實履行法定職責,自覺接受監督,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貪污、挪用、私分公共財物;
(二)利用職務之便索取、收受財物或者謀取、接受其他不正當利益;
(三)在干部人事工作中,違反制度、紀律規定;
(四)違反規定干預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建設工程設計、監理和施工招投標,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和轉讓,礦產資源探礦權、采礦權的登記和轉讓,物資采購、購買服務等經濟活動;
(五)違反規定決定經濟方面的重大問題、重大項目和較大額度資金的安排使用;
(六)濫用職權、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致使國家、集體財產和公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
(七)利用職權、職務及其形成的便利條件或者影響力實施的其他職務違法犯罪活動。
第十八條 司法行政、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應當開展預防職務犯罪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有關部門和干部培訓機構應當將預防職務犯罪教育列為國家工作人員培訓內容。
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和有關部門通過對職務犯罪案件的偵查、起訴、審判和執行活動,對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公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
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應當發揮大眾傳播媒介的作用,開展預防職務犯罪的法制宣傳教育。
第十九條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重大建設項目、產權交易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涉及公共投資、公共利益時,應當向檢察機關查詢投標人、競買人行賄犯罪檔案。發現有行賄犯罪記錄的,由有關單位作出相應處理。
第三章 監督措施
第二十條 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應當接受人大監督。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檢察院應當每年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情況。
預防職務犯罪工作還應當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
第二十一條 檢察機關、監察機關(預防腐敗機構)、審計機關對有關單位和國家工作人員履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職責進行監督、檢查時,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積極配合,按要求如實提供資料、說明情況。
第二十二條 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監察機關、審計機關在依法行使職權時,發現有關單位存在職務犯罪隱患的,應當提出檢察建議、司法建議、監察建議、審計建議,并抄送其主管部門。
被建議單位應當自收到建議書之日起30日內,將整改情況書面反饋給提出建議的機關,并報送主管部門。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被建議單位整改工作的督促與指導。
第二十三條 檢察機關、監察機關、審計機關在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中發現有關單位和國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和行政紀律的,應當依法責令其停止違法違紀行為或者建議其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法處理。
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機關應當在收到建議書之日起30日內將處理情況書面反饋給提出建議的機關。
第二十四條 鼓勵和支持對職務違法違紀行為進行舉報。
有關單位應當對舉報及時調查或者處理。對實名舉報的,接受舉報的單位應當在90日內將調查處理情況回復舉報人。
舉報不得誣告陷害。對舉報職務犯罪線索經查證屬實的,查辦該職務犯罪案件的單位應當根據相關規定,給予舉報人獎勵。
第二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舉報人,不得泄露舉報內容和舉報人信息,不得將舉報材料轉交被舉報人。
舉報人及其近親屬因舉報行為受到人身或者財產安全威脅時,有權要求公安機關或者相關單位依法給予保護。必要時,公安機關或者相關單位應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第二十六條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接受輿論監督,支持新聞媒體依法履行職責。對新聞媒體反映的涉嫌職務違法違紀問題,有關單位應當調查處理并反饋處理結果。
第二十七條 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應當納入各級各部門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的內容。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應當將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列入本單位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擔任領導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應當將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情況列入年度述職述廉報告。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報批評,并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職責,致使本單位發生職務犯罪案件的;
(二)明知本單位國家工作人員涉嫌職務犯罪而隱瞞不報或者不移交檢察機關處理的;
(三)干擾、妨礙或者拒不配合檢察機關、監察機關、審計機關依法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
(四)收到檢察建議、司法建議、監察建議、審計建議后拒不整改的;
(五)泄露舉報內容、舉報人信息,或者將舉報材料轉交被舉報人的;
(六)對舉報人進行打擊報復或者不依法保護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
第二十九條 檢察機關、監察機關(預防腐敗機構)、審計機關不按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國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的,由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的,依法給予處分或者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參照本條例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工作。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2013修訂)
2013-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
200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95修正)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生辦法
1996-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修訂)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修訂)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12-01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
2011-07-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0-10-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
2010-03-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的通知
2009-12-28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
2009-04-14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09-03-22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通知
200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