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及部發布的《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自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施行以來,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各級交通主管部門正在認真貫徹執行,全國水路運輸的行業管理工作也在逐步展開。最近,我部在上海市召開了貫徹兩項法規座談會,沿海及長江、珠江、
黑龍江水系十九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和主要航運管理機構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并匯報了三個多月來的施行情況,協調了行業管理的進行步驟,研究了存在的問題。為了對這兩項重要法規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便于正確施行,特針對會議討論的二十四個問題,研究整理成《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及實施細則中若干條款的解釋》(第一次),發給你們,請傳達到各級航管機構。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
及其實施細則中若干條款的解釋(第一次)
一、關于兩項法規的適用范圍問題。
根據《條例》第二條規定的原則,在我國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內從事水路運輸和水路運輸服務業務的單位和個人均適用本法規的規定。在制定本條例的實施細則時,考慮到我國水域遼闊、船舶眾多而分散的實際情況,為有利于具體實施,特在第二條中,將適用范圍分列三項,區別對待,即“本細則適用于:(一)一切從事水路營業性旅客、貨物運輸(含旅游、渡船運輸,下同)的企業、其他單位和個人;(二)一切從事水路運輸服務業務的企業;(三)石油、煤炭、冶金、商業(含糧食)、供銷、外貿、林業、電力、化工、水產以及其他對水路運輸行業管理影響較大的部門從事的非營業性運輸。”這里,第一、二兩項是指營業性的,全部適用;第三項是指非營業性的,有重點的適用。
按此精神,對各單位提出的問題說明如下:
1.旅游運輸(含專業旅游船舶以及各風景區公共水域短程觀光、游覽船舶),是營業性旅客運輸的一種,在運輸管理工作上,應適應本法規;但對于旅游服務范圍內不涉及船舶運輸的業務,應歸旅游部門主管。
公園與外界不相通的水域中的劃船、游艇,可由園林管理部門按有關規定管理,不適用本法規。
2.各種渡船,應區別不同情況對待:(1)公益性義渡船舶,非營業性,不適用本法規;(2)營業性渡船,含鄉鎮渡船和城市輪渡,應適用本法規;但對鄉鎮渡船的管理工作,在國務院國發〔1987〕98號《關于加強內河鄉鎮運輸船舶安全管理的通知》中已有單項規定的,首先適用其有關規定,鄉鎮渡船的審批工作,也可相應交由縣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負責;(3)營業性車渡船舶,應適用本法規;但一切渡口管理工作仍按有關公路管理的規定施行。
3.各種專門從事水上采挖、工程作業的船舶,如挖沙船、挖泥船、打樁船、采油船(鉆井平臺)、采金船等等,不屬于運輸業務范圍,不適用本法規。
4.對港埠企業的管理工作,含港埠企業兼營“三代”業務(代辦運輸手續,代辦旅客、貨物中轉,代辦組織貨源)在內,按《細則》第六條規定,應另按國家有關港口管理的規定辦理,不適用本法規。
5.對水路運輸服務企業和聯運服務企業的區別,應以《條例》第三十條和《細則》第六條規定的定義為準,即:為水路運輸從事“三代”服務業務的是水路運輸服務企業;為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服務的是聯運服務企業。
各部門、各企業在外地設置的水路運輸服務企業的管理、審批工作,按照部(87)交河字680號文及《細則》第八條的規定一律由水路運輸服務企業所在地縣以上交通主管部門負責,不應按隸屬關系審批。
部派駐長江、珠江、黑龍江水系的航務(運)管理局,不參與所屬港口單獨設置的水路運輸服務企業的審批工作,一律按上述解釋辦理。
二、關于水路運輸企業和運輸船舶的經營范圍的核定問題。
核定經營范圍的基本依據是《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原則。要求掌握審批權限的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含授權的航管機構),應當根據企業和船舶的管理水平、技術適航條件、運輸能力、客貨源情況,并結合社會運力、運量總的平衡情況等,適當審定其經營范圍。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核定一個水路運輸企業的經營范圍與該企業所屬每艘船舶的經營范圍不應等同。對一個企業,應就其擁有的各種類型船舶的營運廣度來核定;對一艘船舶,只能就該船的適航條件及配屬其承運的客貨運情況來核定。
2.對原有水路運輸企業和運輸船舶的經營范圍補辦審批時,原則上應按原有的營運廣度來核定,特別對省際運輸更應注意鄰省之間歷史形成的運輸分工,不應無原則地擴大經營范圍。
3.核定經營范圍應有一個較確切的地理概念,不應籠統使用“全國范圍”、“跨省運輸”等泛泛的詞語。應當按照《細則》附表四、附表七的要求,從事客運的應核定具體航線;從事貨運的應核定某個區域或航線,對貨運區域可以結合常用的一些航區,如長江上游、中游或下游,太湖水域,珠江三角洲水域,華南沿海,北方沿海等等。
4.對兼營省內、省際運輸的企業和船舶,應核定其業務主、次。
5.要求各級審批機關注意掌握核準進出下列主要水運樞紐和區段的運力規模,并在編制匯總表時予以說明:(1)進出上海港;(2)由海進江和自江出海(指進出長江);(3)長江全線直達;(4)珠江全線直達;(5)南北沿海直達;(6)進出川江。
三、關于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前已開業的水路運輸企業、水路運輸服務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補辦審批手續后,應否重新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注冊手續問題。
按《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這次補辦審批手續是向交通主管部門申請審批,對具備開業條件的,補發運輸許可證或運輸服務許可證;對不具備條件的,應責令其停業或限期整頓;整頓無效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據此,經過補辦審批手續,領到許可證的,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原來發給的營業執照尚在有效期內,可以不必重新辦理登記注冊手續;但是,有的省交通、工商主管廳(局)已作出規定,補辦審批后應重新辦理登記注冊手續的,即按省的規定辦。
四、如何劃分“水路運輸許可證”的長期、臨時的期限?長期許可證,應否有一個復檢或換證的期限?
長期、臨時運輸許可證的期限定為:
有效期限滿一年以上的為長期證;不足一年的為臨時證。簽發臨時證應按《細則》附表四格式記明起止年、月、日。有效期間應按實際時間計算。
為便于經常掌握水路運輸企業、水路運輸服務企業、運輸船舶的變化情況,對發給長期許可證的,可以由原審批發證機關、每三年復檢一次,合格的在原證上加蓋復檢日期戳,不必換證,以簡化手續。
五、無人駁船上無船員照管,是否核發單船營業運輸證?
《細則》第十五條規定,取得運輸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水路運輸企業和其他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單位、個人,應持照按擁有船舶的艘數領取單船“營業運輸證”。這主要是便于全面掌握社會營運船和總運力,核實適航條件和營運范圍,便于經常性的對水路運輸進行市場管理。因此,無人駁船仍應核發單船營業運輸證。無人照管是這部分船舶的特殊情況,可由駁管部門安排適當的存放處所備查。
六、港埠企業兼營運輸業務,應按什么原則審批?
這是法規施行中反映較普遍的一個問題。根據《條例》、《細則》規定的水路運輸在國家計劃指導下實行地區、行業、部門多家經營的方針以及設立水運企業必須具備的五項條件,結合港埠企業兼營運輸業務的實際情況并考慮到國家實行港航分管的要求,對此特明確以下幾點:
1.港埠企業在本港區范圍內(不含大港管小站的轄區)經營的駁運業務,是它的主業之一。按《細則》第六條規定應另按國家有關港口管理的規定辦理,不按本法規的規定履行申請審批手續;超出港區范圍經營旅客、貨物運輸的,適用本法規,必須履行申請審批手續,領取運輸許可證、營業執照,依法經營。
2.港埠企業應立足主業,保證港作業務的正常運行,防止壓船壓港;港作船舶有多余運力并已設置獨立的運輸機構的,經批準方可從事港區范圍外的運輸業務。
3.港埠企業兼營運輸業務的審批權限,仍按(87)交河字680號文件及《細則》第八條應規定辦理。但長江干線部屬各港口委托長江航務管理局審批的,應征得部同意后方可批準。
七、船舶更新改造是否視同新增運力?
對此應區別不同情況處理:原船報廢,更新船舶噸位、客位沒有增加的,不必填報“增加運力、
變更經營范圍申請書”,新船投入營運前,憑更新改造有關資料向原審批機關換發“船舶營業運輸證”;原船報廢,更新船舶要增加噸位、客位的,應按《細則》第十九條規定,向規定的審批機關提交“增加運力、變更經營范圍申請書”(附表九),即視同新增運力的一種情況辦理。
八、關于內河省際運輸新增運力額度,應怎樣核定?
《細則》第十八條對內河省際運輸新增運力實行年度額度管理的規定,是為了實現水路運輸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穩定發展,努力保持社會總運量與總運力大體平衡的一個重要手段。這是一項新規定,過去沒有實行過。從一九八八年起,我們將依據國民經濟發展對內河運輸的總需求,結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專業和社會的擁有內河船舶總運力,保持總運力適當大于總運量的原則下,經過測算,每年確定一個新增運力額度,委托各省交通廳(局)實行宏觀調控,運力過多時可以不增或少增。今年的額度,部將盡早核定下達,請各省按部內河局的通知,提出建議數并隨附測算依據,以便平衡核定。
九、有些聯營、合營的水路運輸企業應向何處報批?
應按企業所在地及其申請從事的經營范圍,按照《細則》第八條規定的審批權限報批。
十、經營江海直達運輸的水路運輸企業或運輸船舶應由誰審批?
江海直達運輸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經營范圍,含海船進江和江船出海兩方面的含義,海船進江視同海船,江船出海視同江船。至于是否允許企業或船舶經營江海直達運輸,應視企業或船籍所在地按照《細則》第八條規定的審批權限,由審批機關結合本文第二題的各點解釋慎重核定。
十一、補辦一次性審批的期限為一百八十天,原定今年三月底截止。鑒于業務量很大,可否延長一段日期?
《條例》和《細則》對此已作規定,暫不修改,仍應爭取如期完成補辦審批工作。為兼顧實際情況,請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及其授權的航管機構在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以前暫不實行運輸許可證、運輸服務許可證及單船營業運輸證的檢查及相應的罰則。
十二、對長期(半年以上)固定在外省境內營運的,可否改由外省審批?
《細則》第十三條二款是從核定水路運輸企業和運輸船舶的經營范圍的含義上,對上述這個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作出的規定。該款規定不涉及審批權限問題,《細則》規定的審批權限目前不作修改;當然,審批機關在核定涉及上述情況的經營范圍時應按規定征得外省交通廳(局)的同意。但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除外,如由于閘壩礙航使一省的船舶長期截留在外省營運等等。
另外,必須重申,由于以上原因以及其他省際運輸中造成的運輸管理費、規費由誰計征問題,部正在調研起草統一的辦法,在計征辦法未發布前,各地應一律按《細則》第二十九條暫按現行規定執行,即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以前不收的仍免收,原來已計收的費率不應提高。
十三、《細則》第十一條規定的報送“水路運輸企業(船舶)開業申請書”時,應明確抄報單位。
本條所稱“抄報船舶所在地和到達地的交通主管部門”,其具體抄報單位和《細則》第十條括弧內加注的內容相同,因已注明“下同”,故從略。
十四、關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簽發一年以下臨時營業執照,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簽發臨時運輸許可證的,是否必須再申請營業執照問題。
經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取得交通主管部門簽發的運輸許可證后,不論是長期的或臨時的,只有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后,方可認為依法經營;至于營業執照的期限,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按有關規定辦理。
十五、《細則》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等表式中“載重噸”的含義是什么?
“載重噸”是計算運力的一項指標,指船舶用于載運貨物的能力,即凈載重量。不是指“總噸”、“凈噸”,也不是指“總載重噸”。
十六、一省在外省境內設立水路運輸企業,由誰審批?
應視同所在省的一個水路運輸企業報批。具體審批機關按部(87)交河字680號文和《細則》第八條規定辦理。
十七、《細則》附表中列載的“主營”、“兼營”兩欄,如照實逐項填寫,則有的業務不屬交通部門主管范圍,也無法審批。對此應明確一下,哪些必須填寫,哪些可以不寫。
前已說明,本法規適用于我國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內從事水路運輸和水路運輸服務業務的單位和個人。有關附表中“主營”、“兼營”兩欄應填寫的內容,主要是本法規適用范圍內的業務;超出此范圍的業務,原則上不填寫,但填報單位為了提供審批機關參考,可在表外另附說明某些有關的經營業務。
十八、簽發許可證、船舶營業運輸證收取的工本費,可否包括手續費在內?
《細則》第十七條規定的工本費是指簽發水路運輸許可證等三種證件的印制工本費,不包括手續費、管理費等費用在內;具體數額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核定。
十九、各級審批機關可否刻制審批專用章?
《細則》對運輸許可證、運輸服務許可證和船舶營業運輸證的格式中(附表四、附表六、附表七),規定應由批準機關或發證機關加蓋公章。為昭慎重,原則上應使用行政公章;但有的省因發證數量很大,已準予刻制審批專用章的,可以使用專用章,應即將專用章印模行文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周知。
二十、關于貨物運輸計劃平衡問題。
對此實踐經驗還不多,經濟體制改革也正在深入發展,暫按照《條例》第十六、十七條,《細則》第二十五、二十六條規定的分級綜合平衡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施行,以后再視發展情況逐步充實調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認為有必要納入計劃平衡的大宗物資,雖然不屬于重點、聯運、外貿物資,也可以納入;但必須注意到隨著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入,計劃調節的范圍將逐步縮小,市場調節的范圍將逐步擴大的趨勢。
二十一、關于運輸票據管理問題。
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以后,財政、交通部以(87)財稅字143號《關于認真貫徹國務院〈決定〉,加強稅收和運輸票據管理工作的聯合通知》,對運輸票據的印制、管理、發放、使用、作出了具體的規定;《細則》第三章第四節的規定和兩部聯合通知是一致的。執行中少數省的稅務部門對聯合通知提出了一些不同理解。為此,在我部和財政部對聯合通知未作出新的協調意見以前,仍應按部(87)交河字856號通知執行。
二十二、關于個體(聯戶)船舶的保險問題。
《條例》第二十條、《細則》第三十六條對個體(聯戶)船舶的保險問題所作的規定,是按照國務院〔1984〕27號關于農民個人購置機動車船經營運輸業的若干規定制訂的,主要是考慮到個體運輸業一般經濟力量較弱,一旦發生意外風險,船民、旅客、貨主各方的經濟權益受到損害時,有必要運用保險手段來保障他們的權益。條款包括三種保險:船舶險;旅客意外傷害強制險:承運貨物運輸險。前兩種是強制性的,第三種是自愿的。各級航管機構應注意配合保險部門做好貫徹工作。
二十三、關于建立“違章處分通知書”問題。
同意建立“違章處分通知書”(附表),列為《細則》的附表,便于執法單位對違章行為建立正式的通知手續,也便于違章企業、船舶依法提出申訴時有所依據。
二十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是否必須制訂具體實施辦法?
《細則》第四十九條規定:可根據《條例》及《細則》的規定制訂具體實施辦法。據此,如有的省認為不必另行制訂,也可不訂。
附表 違章處分通知書
編號:____
主送單位:
經檢查,你單位____(船舶或營業機構)在營運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和《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應予下列處分。如對處分不服,請于收到本通知書次日起十五天內按規定提出申訴、起訴。特此通知。
------------------------------------
| 違章船舶或營業結構 | 船長或負責人 |
|-------------------|--------------|
| | |
|-------------------|--------------|
| 違章日期 | |違章地點| |
|----------------------------------|
| | |
| 違 | |
| 章 | |
| 情 | |
| 況 | |
| | |
|---|------------------------------|
| | 依 據 條 款 | 給 予 處 分 |
| |---------------|--------------|
| 處 | | |
| 理 | | |
| 意 | | |
| 見 | | |
| | | |
|-------------------|--------------|
| 抄報單位: |執行機關(蓋章) |
| | |
| | |
| 抄送單位: | |
| | |
| | 年 月 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