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關于印發《2011年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技術方案》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1-12 · 7229人看過
  關于印發《2011年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技術方案》的通知   全愛衛辦函〔2010〕3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愛衛辦:   為完成2010年度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質衛生監測項目任務,做好2011年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工作,我辦組織制定了《2011年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技術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工作要求貫徹執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一日   2011年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技術方案   一、監測目標   根據我國現狀及技術條件,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縣和監測點,建立全國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網。主要目標是:   (一)掌握農村集中式供水水質衛生現狀,了解農村分散式供水水質衛生狀況。   (二)掌握農村集中式供水飲用水水源類型、水處理工藝、覆蓋人口等基礎信息;了解農村分散式供水類型、飲用人口。   二、監測范圍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縣以下(含縣城)行政區域的農村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   三、監測縣和監測點的選擇   (一)監測縣的選擇   1.從監測范圍中依照按比例分層隨機的方式選取監測縣。   2.所選的監測縣綜合起來能代表本省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質狀況、水源類型和處理方式。   (二)監測點的選擇   選取監測縣后,按照集中式供水的水源類型、水處理工藝、規模大小,結合供水人口等進行分層,按分層隨機原則選擇監測點。分散式供水監測點按照當地不同水源類型和取水方式的實際飲用情況抽取,原則上要涵蓋所有的水源類型和取水方式。   (三)樣本量   1.監測縣數:按照監測縣選擇原則,確定監測縣數。   2.監測點數:集中式供水監測點數量根據《財政部、衛生部關于下達公共衛生專項資金的通知》(財社〔2010〕44號)和《衛生部關于印發2010年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等4個項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衛疾控發〔2010〕67號)要求予以確定。在開展集中式供水水質衛生監測的項目省(區、市)需監測分散式取水點的數量不少于40個。   四、監測內容   (一)監測縣和監測點基本情況   1.監測縣農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況:全縣各個鄉鎮的農村集中式供水的數量、水源類型、水處理方式、供水能力和供水覆蓋人口等基礎信息(表1)。   2. 監測縣農村生活飲用水基本情況調查表和監測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類型及供水方式調查表(表2和表3)。   3. 監測點情況和水質結果報告表:建設和營運時間、投資情況、水源類型、供水方式、供水范圍、覆蓋人口,水處理工藝等(表4)。   4.農村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報告(表5)。   按調查表格中的內容,通過查閱資料、現場調查等方式,填寫全國統一的調查表。供水覆蓋人口一定要復核確認后填入調查表。   (二)水質衛生監測   1.水樣的采集、保存和運輸要求   對于集中式供水,每個監測點于每年的枯水期和豐水期抽取出廠水和末梢水各檢測1次;對于分散式供水,于每年的枯水期和豐水期采集農戶家庭儲水器中的水檢測1次;水樣采集、保存、運輸、分析按現行《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5750-2006)規定執行。   2.監測指標   (1)必測指標   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度)、渾濁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見物、pH、鐵(mg/L)、錳(mg/L)、氯化物(mg/L)、硫酸鹽(mg/L)、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mg/L以CaCO3計)、耗氧量(mg/L)、氨氮(mg/L)。   毒理學指標:砷(mg/L)、氟化物(mg/L)、硝酸鹽(以N計,mg/L)。   高砷/高氟飲水:當監測發現高砷/高氟飲用水時,需要在15天之內對超標的供水重新抽樣監測確認,經過觀測后方能確認“高砷/高氟飲水”。   微生物學指標:菌落總數(CFU/mL)、總大腸菌群(MPN/100mL)、耐熱大腸菌群(MPN /100mL)。   與消毒有關的指標:應根據飲用水消毒所用消毒劑的種類選擇指標,如游離余氯(mg/L)、二氧化氯(mg/L)、臭氧(mg/L)等。   (2)選測指標:各地可結合當地實際適當增加的水質指標。   3.評價標準   大型集中式供水按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表1規定限值進行評價;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表4規定限值進行評價,表4中沒有的指標按照表1規定限值進行評價。   (三)水性疾病監測   選擇部分監測縣,通過傳染病監測網、全死因疾病監測網等途徑,收集農村水性疾病發生流行的相關資料,經進一步調查、分析、整理,逐步建立水性疾病數據庫,掌握水性疾病狀況。收集的疾病監測資料主要包括:   1.經水傳播的重點腸道傳染病(傷寒、霍亂、痢疾、甲肝)和寄生蟲病發生或流行情況;   2.飲用水所致的地方病情況;   3.腫瘤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情況。   (四)飲用水衛生應急監測   各地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應急監測預案,在發生飲用水突發事件時啟動。   五、資金安排   農村集中式供水監測資金由2010年度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提供經費支持,農村分散式供水監測由原全國飲水水質監測網絡經費提供部分支持,不足部分由省級配套解決。   六、監測管理   (一)職責分工   全國愛衛辦負責全國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的行政管理。負責組織制定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農村改水改廁項目管理方案和2011年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技術方案,落實集中式供水監測經費、開展督導檢查、考核評估。   各級愛衛辦(衛生行政部門)是轄區內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項目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照2011年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技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省具體的技術方案,實施監測項目;協調落實監測配套經費,開展督導檢查、考核評估,向全國愛衛辦及省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交工作報告。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制定監測技術方案、人員培訓、質量控制、數據審核、數據分析,撰寫技術報告,并為分散式供水監測提供部分經費支持。   各地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本地區監測工作的采樣、檢測和現場調查等工作,并負責將監測結果按時上報。監測的原始資料保存在地市、縣級疾控中心備查。   (二)數據錄入上報和審核   監測信息實行統計報表(豐水期、枯水期各報1次,發生突發事件時及時報)逐級匯總報告制。通過網絡直報將枯水期和豐水期的監測基礎數據分別于5月20日和10月20日前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改水技術指導中心(以下簡稱“改水中心”),逾期網絡系統的直報和審核功能將自動關閉。監測實施過程中,改水中心將適時掌握監測直報進展。   地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資料錄入,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對上報的監測資料進行及時審核,網絡直報的數據采用省級終審責任制,并及時反饋至監測縣。改水中心組織各省進行數據年終集中審核。   (三)報告形成   各省工作報告由省級愛衛辦組織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技術力量完成,按期上報全國愛衛辦。全國愛衛辦組織改水中心匯總分析各省份報告以及監測數據后形成國家級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報告,于12月中旬報衛生部,由衛生部通報全國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結果。   (四)信息管理   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資料屬于國家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系統的一部分,未取得主管衛生行政部門的許可,不得擅自公布或發表監測信息資料。原始資料歸檔保存在地市或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備查。各級項目機構詳盡記錄項目內容和進度并建立檔案。內容包括:經費下撥與使用、培訓、監測進度及監測結果、組織管理和技術督導等與項目有關的全部文件和技術資料。   七、質量控制   (一)嚴格按照全國愛衛辦及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或愛衛辦組織的統一的監測方法開展監測工作。   (二)為保證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參加監測的實驗室須通過計量認證,未通過計量認證的監測縣,由地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監測工作。   (三)參加監測的實驗室應采取從現場調查、采樣和實驗室分析的質量保證措施。   1.建立嚴格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對實驗室所用儀器、器械和標準進行定期校準。   2.除定期的實驗室間質量控制外,各監測實驗室要進行實驗室內部的質量控制。   3.建立監測數據的審核檢查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現場資料審查。   八、督導和培訓   (一)督導:全國愛衛辦將適時組織開展督導檢查,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現場查看等方式,對在監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通報當地衛生部門。各省級愛衛辦根據項目進展情況適時組織開展省級督導檢查工作。   (二)培訓:各省級愛衛辦組織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技術部門負責對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參加水質的監測技術人員就現場衛生學調查、水樣采集、實驗室分析、數據管理等進行定期培訓,使監測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檢驗技術及衛生學調查人員理解和掌握監測內容與方法。   九、考核評估   各省在國家級考核評估前應進行省級考核評估,全國愛衛辦組織考核評估組按照有關規定對各省監測工作的組織管理、目標完成情況、工作質量、中央資金分配及使用等進行終期評估,并完成評估報告。考核評估方案另發。   十、調查表格   表1 監測縣農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況調查表   表2 監測縣農村生活飲用水基本情況調查表   表3監測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類型及供水方式調查表   表4監測點情況和水質結果報告表   表5 農村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報告表   附件:1.名詞解釋   2.填表說明   3.計算方法   表1 監測縣農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況調查表   省 地(市、州) 縣   鄉鎮名稱   水廠名稱   詳細地址   水源類型   水處理方式   供水能力   (噸/日)   覆蓋人口(人)   是否為   監測點   報告單位(蓋章): 負責人:   報告人: 日期:   表2 監測縣農村生活飲用水基本情況調查表   省(自治區、直轄市): 地(市): 縣(市):   地區編碼 □□□□□□   全縣總人口: 人;農村總人口數: 人,城關鎮總人口數: 人。   序號   鄉、鎮   人口數(人)   集中式供水   分散式供水   地面水廠   地下水廠   個數   供水人口數(人)   個數   供水人口數(人)   村數   飲用人口數(人)   合計   注:該表格的第一欄填寫城關鎮。   報告單位(蓋章): 單位負責人:   報告人: 日期: 年 月 日   表3 監測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類型及供水方式調查表   省(自治區、直轄市): 地(市): 縣(市):   地區編碼 □□□□□□   水源類型   集中式供水   分散式供水   水廠數   (個)   覆蓋人口   (人)   數量   (個)   飲用人口   (人)   地面水合計   其中:   -   -   -   -   江 河   湖 泊   水 庫   溝 塘   溪 水   其 他   地下水合計   其中:   -   -   -   -   深 井   泉 水   淺 井   集中式供水合計   -   -   其中:   -   -   -   -   完全處理   -   -   部分處理   -   -   其中:   -   -   -   -   沉淀過濾   -   -   僅消毒   -   -   未處理   -   -   分散式供水合計   -   -   其中:   -   -   -   -   機器取水   -   -   手壓泵   -   -   人力取水   -   -   表4 監測點情況和水質結果報告表   省(自治區、直轄市) 地(市) 縣(市) 鄉鎮   村   集中式供水工程名稱: (集中式供水填)   村 戶 (分散式供水填)   水樣編號 □□□□□□□□□   1.水源類型:   地面水:江河□ 湖泊□ 水庫□ 溝塘□ 溪水□ 其它□   地下水:深井□ 泉水□ 淺井□   2.分散式供水:機器取水□ 手壓泵□ 人力取水□   集中式供水:水處理方式:完全處理□ 沉淀過濾□ 僅消毒□ 未處理□   (如果是集中式供水,繼續調查,并填寫3、4、5)   3.消毒方式:   不消毒□ 液氯□ 漂白粉□ 二氧化氯□ 臭氧□ 紫外線□ 其它□   4.消毒設備使用情況:   無消毒設備□ 按要求使用□ 偶爾使用□ 不使用□   5.工程建成時間: 年 月 正式運營時間: 年 月   總投資(萬元): 其中中央投資(萬元):   供水覆蓋人口(人): 供水能力(噸/日):   供水工程解決的主要問題(可以多選):   高氟□ 高砷□ 苦咸水□ 缺水□ 污染水□(主要污染物 )   注:無論是集中式還是分散式供水,供水覆蓋人口的調查一定要準確。   6、水質檢測結果   采樣日期: 年 月 日 測定日期: 年 月 日   監測指標   結 果   出廠水   末梢水   儲水器水   1.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   色度(鉑鈷色度單位)   渾濁度(散射渾濁度單位)/NTU   臭和味   肉眼可見物   pH   鐵(mg/L)   錳(mg/L)   氯化物(mg/L)   硫酸鹽(mg/L)   溶解性總固體(mg/L)   總硬度(mg/L,以碳酸鈣計)   耗氧量(CODMn法,以O2計mg/L)   氨氮(mg/L)   2.毒理學指標   氟化物(mg/L)   砷(mg/L)   硝酸鹽 (mg/L,以氮計)   3. 微生物指標   菌落總數(CFU/mL)   總大腸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耐熱大腸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4. 消毒劑常規指標(填寫供水技術類型所采用的消毒方法)   氯消毒為游離余氯(mg/L)   二氧化氯   臭氧   注:儲水器水的結果為在使用分散式供水農戶家中的儲水器中采集水樣的結果。選測水質指標填入表中的空格中。   報告單位(蓋章): 單位負責人:   報告人: 日期: 年 月 日   表5 農村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報告表   省(自治區、直轄市): 地(市): 縣(市、區):   地區編號:□□□□□□   事件編號:□□   1. 發生時間   起: 年 月 日 止: 年 月 日   2. 發生地區:區/鄉、鎮/村:   3. 發生健康危害日期: 年 月 日   4. 健康危害人群:   暴露人數: 發生健康危害人數: 住院人數: 死亡人數:   5.供水方式:   自 來 水(集中式供水):完全處理□ 沉淀過濾□ 僅消毒 □ 未處理□   非自來水(分散式供水):機器取水□ 手壓泵□ 人力取水□   6.受污染水源類型:   地面水 江河□ 湖泊□ 水庫水□ 溝塘□ 溪水□ 其它□ 請注明   地下水 深井□ 泉水□ 淺井□   7.健康危害主要臨床表現:   8.診斷結果:傷寒□ 霍亂□ 菌痢□ 甲肝□ 戊肝□ 腹瀉□ 中毒□ 其他□   9.污染物:   10.污染物來源:   11.主要污染物最高濃度:   12.初步調查處理結果:   注:本表于每發生一起水污染事件填寫一次。   報告單位(蓋章): 單位負責人:   報告人: 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1   名詞解釋   1.監測點:是農村飲水水質衛生監測的基本抽樣單位,能代表本省/縣的水源類型、供水方式、水質狀況的集中式供水設施或分散式供水點。   2.采樣點:水樣采集的具體地點。   3.集中式供水:自水源集中取水,經過處理(或未處理)后,通過配水管網送到用戶或者公共取水點的供水方式,包括自建設施供水。   4.小型集中式供水:農村日供水在1000m3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小型集中式供水。   5.完全處理集中式供水:指原水,經過混凝沉淀、過濾和消毒處理后通過配水管網送往用戶的供水方式。如以地下水為原水,在原水水質較穩定而不需混凝沉淀、過濾處理的情況下,僅經過消毒處理后通過配水管網送往用戶也可列為完全處理。   6.沉淀過濾指只經過沉淀過濾水處理工藝的供水。   7.僅消毒指只有消毒處理的,一般是以地表水為水源。   8.未處理集中式供水:指原水不經過任何處理,直接通過配水管網送往用戶的供水方式。   9.分散式供水:用戶直接從水源取水,未經任何設施或僅有簡易設施的供水方式。   10.淺井:指水井的水是取自第一個不透水層上的地下水。   11.深井:指水井的水是取自第一個不透水層下的地下水。   12.機器取水和手壓泵取水:凡是需用動力取水的屬于機器取水,不需要用動力取水的屬于手壓泵取水。   13.必測指標:能反映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基本狀況,并必須上報的水質指標。   14.選測指標:根據當地實際或特殊情況需要監測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指標。   15.行政區劃代碼:各個縣行政區劃代碼為六位數編碼,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2260)為準。   16.覆蓋人口數: 指水廠供水的人口總數。   17.水廠數:指全縣(含縣城)的鎮、村自來水廠數量。   18.水樣編號:前6位為縣行政區劃代碼,后三位為水樣編號。一個監測點一個水樣編號,如集中式供水枯水期和豐水期的出廠水和末梢水只有一個編號;分散式供水的枯水期和豐水期兩個結果是一個編號。   附件2   填表說明   以下表1-5中,表1為紙質報表,各省按本《方案》的報表格式,用excel表匯總后上報;表2-5的內容直接錄入至農村飲水水質衛生監測網絡直報系統。   表1 監測縣農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況調查表   1.為監測縣全縣的農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況,需要進行現場調查逐項核實后填入。   2.水源類型如為地下水,需填寫井深(m)。   3.水處理方式按實際情況填,如完全處理、沉淀過濾、僅消毒或未處理。   4.覆蓋人口為實際供水人數。   5.是否為監測點指是否為本年度的監測點。   表2 監測縣農村生活飲用水基本情況調查表   1.監測縣編碼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2260-1999)為準。   2.人口總計應為全縣總人口數。   3.人口計數單位均為人。   表3 監測縣農村飲用水水源類型及供水方式調查表   1.水源類型中的供水人口總數應與覆蓋人口和飲用人口總數一致,并與農村人口一致。   2.機器取水和手壓泵取水的區別在于是否需要動力,凡是需用動力取水的屬于機器取水,不需要用動力取水的屬于手壓泵取水。   表4 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結果報告表   1.監測點編號為監測縣編碼加順序碼。   2.偶爾使用:這里定義為使用但未按要求使用(查閱水廠的消毒情況記錄);不使用指完全不用。   3.臭和味:按照臭味等級描述。在錄入網絡直報系統時,“有異臭異味”則錄入1,“無異臭異味”則錄入0。   4.肉眼可見物:描述。在錄入網絡直報系統時,“含有”時錄入1, “不含有”時錄入0。   5.余氯檢測適于加氯消毒的飲用水。   6.各監測指標的測定結果應為平行樣品的均值。小于檢出限時填寫檢出限的1/2。   表5 農村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報告表   1.該表為全縣飲用水污染事件監測報告表。   2.供水方式與表2 的填寫要求一致。   附件3   計算方法   1.水樣合格率   水樣合格率計算必須包括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鐵、錳、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氨氮、砷、氟化物、硝酸鹽、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18項水質指標,不得缺項。18項全部合格的即為合格水樣,如有一項指標不合格則為不合格水樣。   (1)枯水期出廠水水樣合格率=(枯水期出廠水水樣合格數/枯水期出廠水水樣總數)×100%   (2)枯水期末梢水水樣合格率=(枯水期末梢水水樣合格數/枯水期末梢水水樣總數)× 100%   (3)豐水期出廠水水樣合格率=(豐水期出廠水水樣合格數/豐水期出廠水水樣總數)× 100%   (4)豐水期末梢水水樣合格率=(豐水期末梢水水樣合格數/豐水期末梢水水樣總數)× 100%   (5)單項指標合格率=(監測某單項指標合格的水樣數/監測某單項指標的水樣總數)× 100%   注:某單項指標合格率可分枯(豐)水期和出廠(末梢)水分別計算。   2.消毒劑合格率和耐熱大腸菌群合格率   消毒劑合格率是指根據消毒措施檢測了水樣中相應的消毒劑及其合格情況。耐熱大腸菌群合格率只計算檢測了耐熱大腸菌群的水樣合格情況。   (1)消毒劑合格率=(有水質消毒的消毒劑合格水樣數/該類水樣總數)× 100%   (2) 耐熱大腸菌群檢出率=(耐熱大腸菌群合格的水樣數/檢測的耐熱大腸菌群水樣總數)× 100%   (3)耐熱大腸菌群合格率=(耐熱大腸菌群合格的水樣數/水樣總數)X 100%   3.集中式供水設施水質合格率   將該設施枯(豐)水期的出廠(末梢)水四個水樣合并計算。   集中式供水設施水質合格率=(集中式供水設施水質合格數/監測的集中式供水設施總數)× 100%   注:集中式供水設施水質合格數:一個集中式供水設施對應的4個水樣的全部指標均合格的即為一個水質合格的供水設施,否則為不合格。   4.消毒設施配備率及使用情況分析   消毒設施配備率指所監測的集中式供水設施中配備消毒設施進行水質消毒的比例。以配備水質消毒設施的集中式供水設施為基數計算消毒設施按要求使用、偶爾使用和不使用的構成。   (1)消毒設施配備率=(配備有消毒設施的集中式供水設施數/監測的集中式供水設施總數)× 100%   (2)按要求使用的消毒設施比例=(按要求使用的消毒設施數/配備有消毒設施的集中式供水設施總數)× 100%   (3)偶爾使用的消毒設施比例=(偶爾使用的消毒設施數/配備有消毒設施的集中式供水設施總數)× 100%   (4)不使用的消毒設施比例=(不使用的消毒設施數/配備有消毒設施的集中式供水設施總數)× 100%   5.氟砷合格率   氟砷合格率除了計算所有監測的集中式供水設施,還可將標記的由于氟/或砷高而改水的集中式供水設施和其它集中式供水設施分別計算。同樣,可樣適用于人口的計算。   集中式供水設施氟/或砷合格率=(氟/或砷合格的集中式供水設施數/集中式供水設施總數)× 100%   (1)氟/或砷合格的集中式供水設施數:一個集中式供水設施對應的4個水樣的氟/或砷均合格的即為一個氟/或砷合格的集中式供水設施,否則為不合格。   (2)可分枯水期和豐水期分別計算合格率,也可分氟/或砷改水的集中式供水設施和非氟/或砷改水的集中式供水設施分別計算合格率。   6.飲用合格水人口比例   以一個集中式供水設施為單位,以它的四個水樣合格情況為基數計算其飲用合格水人口比例。   飲用合格水人口比例=(水質合格的集中式供水設施所覆蓋的人口數/監測的集中式供水設施覆蓋人口總數)×100%   (1)水質合格的集中式供水設施所覆蓋的人口數:4個水樣的全部指標均合格的集中式供水設施所覆蓋人口數。監測的集中式供水設施覆蓋人口總數:監測的所有集中式供水設施所覆蓋人口數的合計。   (2)可分單項指標計算合格水的人口比例。   例如:飲用氟/或砷合格水人口比例=(氟/或砷合格的集中式供水設施所覆蓋的人口數/監測的集中式供水設施覆蓋人口總數)×10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董立偉

董立偉

執業證號:

11301200910345666

河北明杰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董立偉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2017修訂)

2017-11-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1989-12-26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1996-08-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中哈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1998-11-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修訂)

1999-12-2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制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決定

2002-08-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二00一年六月十五日在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的<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的議定書》、《關于修改二00二年六月七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等的決定

2004-06-2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5-10-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97-05-09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

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約法三章”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的意見

2013-11-2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7-11

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3-05-30

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2012-09-05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2012-04-19

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2-0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福建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

個體工商戶條例

2011-04-16

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

2011-01-17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

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

2010-08-28

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2010-01-27

國務院關于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01-07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出国| 新民市| 沽源县| 青阳县| 尼勒克县| 高雄县| 凯里市| 安远县| 大悟县| 彰化市| 高雄县| 合水县| 霍州市| 柏乡县| 开阳县| 嘉兴市| 留坝县| 保靖县| 阿拉善左旗| 南澳县| 陇南市| 阿拉善右旗| 社旗县| 华宁县| 江都市| 枣庄市| 申扎县| 新河县| 许昌市| 廉江市| 巩义市| 织金县| 体育| 泾源县| 剑川县| 平江县| 洞口县| 新乡市| 柘荣县| 南靖县|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