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歌手與文化公司之間的合同關系是否勞動合同關系?青年歌手李*壽與**文化公司簽訂《創作歌手合同》,**文化公司單方面撕毀合同后,否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并拒絕執行勞動仲裁委員會的仲裁決定。昨日,此案在廣州市白云區勞動仲裁庭二次開庭審理。
案情回放公司不服裁決拒還欠薪
據廣州白云區勞動仲裁委陳*文仲裁員介紹:“這可能是大陸首例歌手勞動爭議仲裁案”。
2006年,歌手李*壽與**文化公司簽訂了為期6年的《創作歌手合同》。雙方約定**文化公司每月向李*壽支付工資和住房補貼,以及相關權利與義務,其中包括原創作品專輯的年利分紅。2007年,**文化公司就推出了李*壽的《傷感雨》與《憂郁王子》兩張原創專輯。到2009年5月,李*壽并未得到該公司的任何年利分紅。
2009年5月底,李*壽發現該公司沒有按時支付工資。他以為公司疏漏了,直到6月,仍不見公司給他發放工資,于是他向公司提出書面指正,并要求解決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但是公司一直未予答復。
無奈之下,李*壽向廣州市白云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尋求幫助。在得到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的指點之后,李*壽向白云區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審理該案后,查明李*壽的工作由**文化公司安排,并受其管理,支付工資,認定李*壽與該公司的勞動關系成立,裁決**文化公司在3日內支付所欠工資。
在裁決書未下達之前,**文化公司先后向李*壽補發了兩個通知,稱停止支付李*壽工資是對其做出指正并扣發相關報酬,并聲稱李*壽是放棄相關權利主動解除合同,拒絕執行白云區仲裁委的裁決。
庭審焦點歌手合同是否勞動合同?
在昨日的庭審中,**文化公司認為,李*壽與該公司簽訂《創作歌手合同》,將其演唱事業的代理權、管理權全部授予**文化公司,是代理經紀合約,而不是勞動合同。
李*壽的代理律師周*劍認為,李*壽與**文化公司簽訂的合同是委托合同、勞動合同和著作權合同的“混合體”,而這種合同從多方面限制歌手的活動。白云區仲裁委認定該公司拖欠工資的事實,裁定雙方的勞動關系成立,無疑肯定了李*壽的合法權益受勞動法保護。而牽涉到相關的著作權問題,當事人可以通過法律渠道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提交相關證據時,**文化公司提交了一份《考勤制度》,以李*壽未遵守公司規章制度為由解除合同。當仲裁員問及這份考勤制度何時頒布時,該公司的代理律師說:“是2009年9月”。當她意識到這個時間是在仲裁裁決書下達之后時,補充道:“這個公司的管理不怎么規范”。
目前,此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