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即婚后個人財產,離婚時不進行分割。那么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情形有哪些?根據《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其他應當歸一方財產的,應包括:
(1)夫妻一方從事職業、工作和業余學習、興趣、愛好等專用的財產;
(2)軍人的傷亡保險金、傷殘補助金、醫藥生活補助費;
(3)一方具有人身性質的補助金、人身保險費、醫療費、傷殘費、保健費等;
(4)一方在社會貢獻中所得的榮譽獎品、獎章等。
二、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特定情形有哪些
1、婚前的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先計算出雙方婚姻關系期間的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總額再分割。因當事人離婚并不是提取住房公積金的事由,故應經過折抵后,由一方根據其擁有的公積金、住房補貼的差額給對方予以補償。
2、指定受益人為夫妻一方的保險利益。保險利益主要表現為保險金,保險利益具有特定的人身關系,應屬于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3、個人所有房屋的婚后自然增值。一方婚后用個人財產購買房屋,離婚時該房屋屬于“個人財產的替代物”,應認定為個人財產,其自然增值也屬于個人財產。
4、父母出全資為子女買房未登記。如果一方父母出資發生在其子女結婚前,則該出資資金應認定為對其子女一方的贈與。受贈一方子女可以獲得該債權轉化物。即不動產的所有權。
5、父母出全資為子女買房已登記。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其已婚子女購買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其子女名下,視為只對自己其子女一方的贈與。
6、以父母自己名義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并將不動產所有權過戶到子女一方名下的情形。無論該不動產過戶發生在子女結婚前或結婚后,該不動產登記在出資父母一方子女的名下的,都屬于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7、婚姻存續期間,取得一方父母單位房改房所有權。如果登記于夫或妻一方名下,視為對子女的一方的贈與,該房改房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8、享受本人工齡和已死亡配偶生前工齡優惠后所購公房。夫妻一方死亡后,如果遺產已經繼承完畢,健在一方用自己的積蓄購買的公有住房應視為個人財產。
在夫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若夫妻財產不屬于共有的話,那一般都是屬于一方的個人財產。主要就有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等等。這部分財產不會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而在離婚的時候,也是不能對這部分財產作出分割。
夫妻離婚財產分割協議
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方式有哪些
離婚后夫妻財產如何分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達鴻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廣州律師協會會員,現任廣東安國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從事法律工作近十年,具有豐富的訴訟和非訴的經驗。擅長處理勞動爭議、交通事故、合同糾紛、房產糾紛、婚姻家庭、公司股權并購及各類刑事案件。自執業以來,承辦過包括刑事、民事、經濟合同、勞動爭議在內的各類典型案件,同時兼任多家企業常年法律顧問。經辦的刑事案件中,有多人被取保候審或被宣告緩刑;在經濟合同事務以及債權債務方面,從事法律成功的為當事人追回多催不還的欠款以及貨款;在勞動工傷方面,為勞動者追回拖欠的工資、加班費、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工傷事故方面,抓住關鍵點,成功為當事人申請認定為工傷,實現勞動者的權益最大化。
手機在商場丟失商場有責任嗎
2020-11-08北京現1.9萬噸污泥污染,污染環境構成什么犯罪
2021-02-27哪些房產糾紛可向法院起訴
2021-02-13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國家法律規定的原則
2021-03-01婚禮上搶婚犯法嗎
2021-01-24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工程停工買賣合同可否解除
2021-01-18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勞務承包合同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0-11-20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航班取消怎么賠償
2021-03-13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外資保險公司是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嗎
2021-02-25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保險公司以保險標的坐落地與案發地不一致拒絕理賠,怎么維權
2020-12-08糧補是歸土地所有者還是土地承包經營者呢
2020-12-14在征地拆遷中,什么時候應該進行聽證程序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