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間條件: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包括犯罪預備階段、實行階段。
(1)犯罪既遂以后,返還原物、賠償損失,只能算犯罪后的悔罪表現,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2)如果在犯罪過程中遭遇客觀障礙,明顯地告一段落歸于未遂的,一般認定是未遂。即使事后行為人積極采取措施救助被害人的,也不成立犯罪中止。
2.主觀條件:中止的自動性。——"能"達目的而“不欲”“能”與“不能”應以行為人的認識為標準。雖然存在客觀障礙,但行為人沒有認識到,而自愿中止犯罪的,成立犯罪中止;行為人認識到了客觀障礙,但同時認為該客觀障礙并不足以阻止其繼續犯罪,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放棄犯罪的,也應認定為是成立犯罪中止。(例如,a.甲為了殺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藥,見乙神態痛苦而反悔,將乙送往醫院搶救脫險。即使甲投放的毒藥沒有達到致死量,不送往醫院也不會死亡,甲也成立犯罪中止。b.丙在實施搶劫行為時聽到警車聲便逃走的,成立搶劫未遂。即使并非警車而是救護車,丙也不是犯罪中止。)
導致自動停止的原因一般是:
(1)真誠悔悟,良心發現而停止。
(2)因被害人的哀求、第三人的勸說而停止。
(3)害怕受到刑法處罰。
a.因為擔心當場被發現(抓捕)的而停止的,屬于犯罪未遂。
b.擔心當場被發現,但僅僅是名譽受損,而不可能當場被抓獲,停止下來的,屬于犯罪中止。
c.擔心日后被告發、抓捕的,停止下來的,成立犯罪中止。
害怕受到法律處罰而停止犯罪的,由于是否真正受到法律處罰,還是不確定的,如果在犯罪現場就要被司法機關抓獲,應當認為,法律處罰是立即起作用的,這種情形下,停止犯罪不成立犯罪中止。但是,如果是害怕日后受法律處罰,由于法律處罰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此種情形下,即使將犯罪行為實施完畢,也不一定會受到法律處罰,如果停止犯罪行為的,成立犯罪中止。
(4)基于目的物的障礙
a.在侵犯財產權的犯罪中,行為人僅想盜竊一般的財物嫌財物少而放棄的,屬于犯罪中止。如果行為人是想偷特定物,但特定物沒有出現的,停止下來的屬于未遂。
b.針對人身權利或者其他權利的犯罪中,對象沒有出現而放棄的,屬于犯罪未遂。
c.發現是熟人而放棄的,成立犯罪中止。由于犯罪以熟人為對象并非不可能,在實踐中反而大量存在,"熟人"本身不足以阻止犯罪的繼續,所以行為人因為對方是"熟人"而停止的,一般成立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訴案件手續是什么
2020-12-27疫情期間可以停薪嗎
2021-02-26酒店停車場車輛損壞責任如何認定
2021-01-05協議離婚一定要在領結婚證的地方嗎
2021-02-06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企業重組職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企業什么情況下可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9哪些情況可向勞動機構投訴
2020-12-25實習證明怎么開
2021-02-08實習期工資怎么算
2020-11-15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保險合同當事人解決合同爭議的方式有哪些
2021-01-29旅行社責任險條款簡介
2021-01-30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對保險法適用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4沒劃痕險怎么走保險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