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是我國刑法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是正當行為的一種,是法律賦予公民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一種重要權利和手段,是法律賦予公民在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受到不法侵害時可采取的正當行為。其目的是鼓勵公民與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作斗爭,從而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
一、正當防衛的歷史淵源及發展概況
正當防衛對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都起著積極重要的作用。其歷史淵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經過幾千年的進化,使動物自身本能的防衛在人類得以繼承下來,原始社會人們對來自人的攻擊的防衛反應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充滿了自然復仇的意味。隨著社會的進步,奴隸社會階級的出現,更需要良好而穩定的統治秩序,因此,復仇形態的正當防衛通過法定形式得以肯定。但奴隸社會的法律規定一般限于對私人利益侵害的正當防衛。到了封建社會,正當防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我國《漢律》規定:“無故入人室宅廬者,上人車船國,牽引人欲犯法者,其圣*格殺之,無罪。”。之后的唐-律、明*律等也在此基礎上發展。近代以來資本主義法律中,突出了對于“他人”利益的正當防衛的規定,明確肯定除了針對自身及與自身密切關系的人之外的“他人”利益不法侵害的防衛行為的合法性。正當防衛作為法律制度在刑法中地位的確立,是1791年的法國刑法典。
我國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社會主義時期法制建設的產物,充分體現國家的本質,將國家、社會的利益擺在正當防衛保護對象的前列,有著深刻的社會政治根源。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草案第三十三次稿規定:“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采取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基本保持了54年刑法的原貌,但是防衛過當“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則修改為“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199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則規定為“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可見,正當防衛限制逐漸放寬。
二、正當防衛的概念和構成條件
(一)正當防衛的概念
1979年刑法對于正當防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于它是建立在傳統的正當防衛觀念基礎之上,把正當防衛與刑事犯罪緊密聯系,對正當防衛的界限缺乏明確界定,司法實踐中對防衛人過于苛求,不能實事求是地處理防衛案件。因此,新刑法對正當防衛立法作了重大修改,為公民積極行使正當防衛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199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分三款進行了規定: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以上規定可以看出,97年刑法使正當防衛的概念更為明確,增加了保護利益的內容,擴大了保護對象范圍,放寬了防衛限度的條件,規定了絕對正當防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批準環境影響報告書需要些什么步驟
2021-03-06涉及財產的律師收費適用什么收費方式
2021-02-26公司股權轉讓怎么交稅
2020-12-14房產交易需要土地證嗎
2021-02-20離婚后繼父有權探望繼子嗎
2021-01-06婚前隱瞞身體缺陷算騙婚嗎
2021-01-08我國法律規定的禁止的婚姻行為有哪些
2020-12-18委托律師合同能解除嗎
2020-12-05夫妻不和想離婚怎么辦
2020-12-29雇傭關系無底薪可以嗎
2021-02-21建設單位非法占用耕地如何處罰
2020-11-29調崗后沒采用書面形式但員工已就崗,什么時候提出異議有效
2021-03-16外包勞務審計流程怎么進行
2021-01-21壽險索賠需要哪些材料,壽險索賠應注意什么
2020-11-24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
2021-02-18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2020春運返鄉險最高賠付10萬元
2020-12-23保險公司如何認定死亡
2021-03-22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